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大士爺廟是臺灣主祀大士爺之罕見廟宇,為臺灣第三級古蹟,位在嘉義縣民雄鄉,是民雄主要信仰中心,主祀大士爺。
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普渡祭典,三天祭典起源於早期「打貓街」農曆七月份的「頂街大士爺普」、「下街大士爺普」及「下街童子普」之亡魂普渡活動而演變至今。
歷史
台灣清治時期,打貓庄鄉民昔時常因地域觀念,北港之泉州人與民雄之漳州人為細事而發生分類械鬥,乾隆時尤烈,雙方死傷甚眾,乃舉辦中元普渡超渡亡魂,1797年,立中元普渡大神大士爺之廟宇以奉。
另說,乾隆時本地惡疫流行,死傷無算,觀音大士於中元節化身鬼神出現,從此消災去疾,鄉民立廟以誌之。
民間亦有傳說如下。
嘉慶君遊臺灣時,見此庄有山風水如筆架,乃歎曰:「豎筆架出天子,倒筆架出大士」(意思是本山因為風水如倒著的筆架,將來會出現偉大的士人)。言畢,本山山神戎裝顯靈,跪謝曰「蒙殿下金口,晉封大士,小神拜謝。」(山神假裝會錯意,顯靈感謝嘉慶君封他為「大士」神),故民間尊其神為「大士爺」,建廟以祀之。
大士爺廟於臺灣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7.1級大地震央損毀,至大正12年(1923年)進行重建,震災中打貓庄其他廟宇也遭毀損,遂同祀開漳聖王於左配殿,開臺尊王於右配殿,天上聖母於後殿。
但受限於日本殖民宗教政策,只好以「慈濟寺」名義復建,至解嚴後之1987年才恢復原來廟名。
1999年天上聖母移駕至重建之慶誠宮,大士爺廟後殿改祀三寶佛。本年921大地震,以及同年10月22日之6.4級大地震央,大士爺廟於遭受嚴重損毀。雖未倒塌,但樑柱皆嚴重變形,遂由公家監督重建。
2005年乙酉年農曆10月25、26日民雄大士爺廟入火安座大典,23日午時輦轎及獅陣入廟完成清潔、洗淨、封爐及關廟門,24日豎燈篙三支召告五方鬼魂準備餉宴,普渡祭品由廟方、鄉公所、商家、企業及信眾提供,統計牲禮豬120餘隻、羊15隻、信眾認祭桌數超過2000桌﹙劃分A、B、C、D四區﹚、白米3000包、普渡金紙3卡車,從廟前陳列延伸至國家廣播文物館前。
普渡場起始處架設法壇,由法師發奏韋馱表章,通知南瞻部洲諸位神祇及好兄弟、請諸佛登壇、安三界﹙協助管理孤魂野鬼﹚、誦經超渡;觀音大士化身大士爺長二呎二,由林欽彬道長開光點眼﹙使用白雞靈血混硃砂及開光鏡﹚,隨後移駕普渡場端末,設香案祭三牲酒禮、飯菜湯,孤棚上大士爺高聳矗立。
開香儀式於25日13時舉行,由何坤澤董事透過擴音器引導各區義工同時點燃香火正式開普,並備三牲敬果至福權昇化場祭拜地靈公,法師開宣三昧水懺全卷經文、獻午敬供養好兄弟、諷誦金剛經、巡孤筵、鬧座坪,並祈求信士家門吉慶、大小平安、添丁發財、國運昌隆。
晚上18時普渡結束,義工開始將各桌祭品分袋包裝並註明葷素,由信眾依單據領回祭品,未能及時領回或指定捐贈孤兒院者,先行暫放農會供銷部,從餘留祭品中看出愛心滿滿。
火化普渡金包含更衣白錢、銀紙﹙供好兄弟盥洗更衣及零用錢﹚、金錢﹙給虎爺﹚、壽金﹙敬主神﹚、二五金﹙獻兵將﹚合稱小五色金,事先由部份義工先行堆砌方正形狀,普渡旗繞插四周,等恭送人員抵達即將大士爺送進火化場,完成祭拜儀式後,由許英訓董事長率先點燃恭送大士爺火化昇天。
農曆10月26日3時30分,開廟門三座輦轎﹙大士爺、觀音佛祖、天上聖母降駕用﹚人員已到場準備,迎請神像人員於前三天開始齋戒,現場備符水淨身,信士穿好義工服、纏繫紅腰帶,隨時待命。
起駕後入廟依序為主香爐﹙由值年爐主奉迎﹚、觀音大士、新烘爐茶壺、其他神像﹙主神像必須是屬龍或虎才能搬動,其餘神像也必需是非沖煞年齡﹚,所有人走過七星爐﹙淨身、制煞用意﹚。
凌晨5時開廟門,文官﹙陳明文縣長﹚、武將﹙縣警局長胡木源﹚隨侍兩旁等時辰到來,起駕轎腳喊「進」,文武官撕封條,一股靈氣吹入,廟門自然打開。
入廟後,由縣長主持觀音石像揭幕式,獅鼓陣同慶歡騰,等跨過大香爐的所有神像安奉定位,董事長點燃琉璃燈。
清晨6時開放一般信眾進入參拜,董事長與爐主共同插入頭香,隨後信眾蜂擁而上、香火鼎盛遇爐即發。
大士爺廟正殿上桌供奉鎮殿大士爺、善男童女伺兩側,外出觀音大士旁為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兩旁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中桌為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分立兩側,下桌為彌勒佛等,兩側面牆安放降龍尊者、伏虎尊者等十八羅漢。
後殿中央安置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合稱「三寶佛」,下桌放佛母及地藏菩薩,兩側神桌分為文昌帝君及玄壇真君。
右廂房祀「開漳聖王」及掌令、掌旗兵將,房外有站立觀音大士石像及許願池;左廂房祀「開臺聖王」及部將,另新建小廟供虎爺公進駐。
進門右側豎立二次大戰砲擊時,「彈片」化開飛插入樑,保護信徒免除災厄的受創痕跡,是神蹟顯靈的證明。
屆近團拜時刻,司儀、司禮生、古樂團及支援義工就定崗位、各司其職,董事會所有成員盛裝出席,來賓、文教界貴賓、鄉長、鄉民民代表、縣議員、立法委員井然有序地入座,9時30分團拜儀式開始,縣長致詞後率所有董事獻香、獻果及獻酒,司儀接續唱請各機關代表敬獻鮮花,期間香客源源不絕,不少民眾站立圍觀,古樂不斷彈奏曲目,人潮往來、熱鬧滾滾,在忙碌之中還赫然發現許多遠地來的親友。
最後儀式由縣長恭讀疏文,啟奏上蒼入火安座大事及與典人員,禮成後誦經團誦經禮佛,民眾爭相與觀音石像合影,留下圓滿的回憶。
特色與活動:
目前的大士爺廟坐西南朝東北,是一座三進三開帶左右廊道的廟宇建築,因歷年不斷增修,可見不同時期工法。前殿外檐裝修為石雕牆堵。
左右山門(配殿門)為鋼筋混凝土造,歇山燕尾翹脊屋頂,左山門額題「開漳聖王」,右山門額題「開臺尊王」(國姓爺)。
正殿左右山牆面配祀十八羅漢,舊有的神像於1990年代遭竊,現神像為後來添置。
大士爺本無神像,信徒為祭拜方便與精神寄託,乃塑像一尊奉祀。
惟至農曆七月,會以紙糊大士爺奉於正殿,於農曆七月廿一至廿三日間,民雄鄉東榮、中樂、西安三村進行祭典普渡。
祭典最後將紙糊大士爺神像連同其他的山神、土地神等紙糊品,火化升天,象徵大士爺將眾家好兄弟帶返地府,讓地方恢復平靜。
近年來由廟方與公家合作,於該段時間舉行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慶讚中元普渡。
建廟已二百多年的嘉義民雄大士爺廟,原本沒有主祀神明大士爺的神像,僅在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以紙糊神尊,現身三天後火化。
2006年廟方獲得神明同意,著手雕刻大士爺神尊,並將神尊請到大殿正位奉祀。
根據民雄大士爺廟常務董事許錦棟指出,大士爺廟主祀神明觀音大士化身的大士爺,兩百多年前建廟時就沒有神尊,廟方一直保持這個傳統,每年僅在七月普渡大典時,以紙糊的大士爺神尊現身三天,繞境遊行後火化「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