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6-23
- 最後登錄
- 2014-10-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4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7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鄭人文 於 2013-10-5 02:35 編輯
標准二型攻擊能力設定爲對付兩架戰機!? 光成功級的射控雷達就可同時攔截兩個空中目標,基隆級只設定兩架簡直就是謹慎到不行。
促使基隆級驅逐艦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主因,乃是1987年開始進行的「新威脅提升」(New Threat Upgrade, NTU)。 1990年8月,該型軍艦悉數完成戰鬥系統的現代化工程。戰鬥系統重要提升為重新改寫海軍戰術數據系統(NTDS)軟件,並將其與32位的UYK-43主機整合。如此,建構了一套嶄新的海軍戰術數據系統,此即NTDS Model 4.1或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CDS Block 0。此系統可支持Link-4A(艦對空)、Link-11與Link-14(Link-11格式)等戰術數據鏈路。
提升後的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具有同時追踪256個目標的能力,其中128個目標係由艦上感測系統產生,另外128個目標則接收自Link 11數據鏈。不過,可能因受限於NTDS戰鬥系統軟件原始程序設計,此系統其實僅能對64個目標同時進行有效追踪。不過,相形於最早的神盾系統(使用UYK-7主機者)亦僅有128個目標追踪處理能量,NTU其實並不遜色。
然而,戰鬥系統的有效追踪與處理能量,實際上仍受到武器指揮系統的進一步限制,後者自動對偵測到的各目標進行威脅評估,同時決定對何目標以及以何種武器進行接戰。值得注意的,武器指揮系統的追踪與處理能量,和飛彈射控指揮儀擁有的射控頻道多寡並無直接關連。性能提升前的戰鬥系統使用Mk 13 武器指揮系統,該系統係以一具UYK-7主機為基礎,僅具足夠追踪10個目標的記憶容量。實際上,軍艦處理目標的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射控指揮儀有無與戰情中心直接構連,而非武器指揮系統對目標的追踪能力,後者直接來自海軍戰術數據系統的圖像維持計算器。 NTU引進了Mk 14 武器指揮系統,其組成包括了兩個16位計算器、兩至三座的OJ-194(V)操控台,用以控制一組包括兩座追踪雷達在內的飛彈發射器。 WDS Mk14採用UYK-44計算器處理以CMS-2語言編寫的軟件,可同時應付20個以上的目標。
最後,兩座Mk 15方陣快炮提供基隆級驅逐艦兩個獨立的射控頻道,用以進行最後一道防禦。配備於基隆級驅逐艦的方陣快炮仍屬舊型的Block 0,但可快速進行性能提升。事實上,我海軍目前正將其全部方陣快炮悉數提升成為Block 1A(Baseline 2B)構型。 Block 1A擁有CD AMP的新型計算機主機(該主機使用ADA高級語言,並採用RISC簡化指令總處理機與非線性的彈著觀測邏輯,可應付具有閃避運動能力的目標),一具四片(背對背構型)的搜索雷達數組天線,以及早期改良即已安裝的加大彈艙。即使方陣快炮無法與艦艇的戰鬥指揮系統進行整合,其具有的自主性架構亦提供了重大的提升潛力。
沒提升前就已經有應付10個空中目標的能力比演習設定的8架還多出了兩架,賣給台灣的則是性能提升後版本已經可以同時攔截20個目標,感謝您讓我知道原來國軍在演習時比共軍更謹慎。
雖然這是基隆級的標二飛彈裝填,不過成功級的標一跟這速度是同樣,差別是一次裝幾枚。
裝填從39秒開始在44秒結束,我想目前沒有飛彈能在5秒內飛153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