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11-29
- 最後登錄
- 2020-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66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2115
- 相冊
- 14
- 日誌
- 9
狀態︰
離線
|
中研院發現 躁鬱症藥效基因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作者:蘇湘雲 2014年1月16日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國內四十四家精神醫療機構的精神科醫師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首度發現能夠在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病人準確預測鋰鹽藥效的基因。此創新研究成果未來將有助於研發躁鬱症新藥。
這項成果於今年一月九日發表在國際排名第一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 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這次研究發現,亞洲血統躁鬱症患者體內的GADL1有三個基因變異位點,能夠有效預測鋰鹽預防性治療效果。由於這三個基因變異主要存在於亞洲人,在歐洲和非洲患者內較罕見,GADL1的其他變異位點可否預測歐洲與非洲患者鋰鹽治療效果,仍有待探討。
為了防止躁鬱症的反覆發作和降低患者自殺風險,多年來醫學界研發了幾種「情緒穩定劑」藥物,其中鋰鹽(lithium)是目前第一線藥物。如果躁鬱症患者能按照醫囑規則服用鋰鹽,血中的鋰濃度可以維持在有效的治療範圍內,長期觀察下來,歐美患者大約八成病情可部分緩解,而有三成可達完全緩解,長年不再有躁症或鬱症的發作,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
可是仍然有相當比例的躁鬱症患者對鋰鹽的預防性治療效果不佳,而必須改用其他的情緒穩定劑。這方面的研究在非歐美血統的病人仍然欠缺,不過台灣的精神科醫師都有這樣的經驗:並不是每一個躁鬱症的病人服用鋰鹽都有效。
這項研究由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醫師和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李朝雄醫師帶領精神科專科醫師與護理師進行收案,仔細評估病人的病史和鋰鹽的預防性療效,再由中研院生醫所陳垣崇院士帶領研究副技師陳建勳博士、研究助技師李明達博士和研究技師鄔哲源博士執行基因型鑑定與資料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