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4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宋朝的警察與消防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29 22:04: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4-7-30 00:50 編輯

一些人以為,我國古代傳統社會隻有鄉村治理的經驗,而沒有城市治理的經驗。這當然是偏見。比如我們要說的宋朝,處於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城市人口比重達到20%以上(而1957年的城市化率也不過是15.4%),不可能不建立起一套治理城市的係統,來處理城市的治安、環衛、消防、公眾福利等事務。



宋代的城市,原來井然有序的坊市製已被打破,發達的商業、龐大的人口規模、寬鬆的管製在創造了社會繁華的同時,也製造了無數藏汙納垢的空間,如那些熱鬧的瓦舍勾欄,既是“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亦為子弟流連破壞之門”,又如“京師溝渠極深廣,亡命多匿其中,自名為‘無憂洞’。甚者盜匿婦人,又謂之‘鬼樊樓’”。社會變得前所未有地複雜、立體化。以現代社會治理經驗來說,這需要警察。而我們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宋代已經有了專業的警察。



其實至遲在十世紀,已對政府的一般行政職能與警察職能作了區分,《舊五代史•周書》記載:“婚田爭訟、賦稅丁徭,合是令佐之職;其擒奸捕盜、庇護部民,合是軍鎮警察之職。今後各守職分。”宋人說,“警察有巡尉之官。”這個“巡尉之官”便是中國最早的警察。宋代每縣設巡尉一員,相當於警長,“掌閱習弓手(警員),戢奸禁暴”。在城市一級,則設立“廂”,“治煙火盜賊公事”,類似於警察局,廂下麵置“巡鋪”,又叫做“巡警”,類似於派出所。


汴梁城的街道每隔三百餘步,便設置一所巡鋪。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臨安城的街道,則每隔二百餘步設一所巡鋪,《夢粱錄》的“防隅巡警”條說,“坊巷近二百餘步置一軍巡鋪,以兵卒三五人為一鋪,遇夜,巡警地方盜賊、煙火,或有鬧吵不律公事投鋪,即與經廂察覺,解州陳訟。……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盜賊。”顯然,鋪兵這裏的職責,跟現代警察並無什麼不同。



“軍巡鋪”還負有火災報警的責任,鋪兵每日在望火樓瞭望,一發現哪處起火,馬上馳報,即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汲水撲滅,不勞百姓”。而那些負責撲滅大火的士兵,則是“潛火隊”的“潛火兵”。為了防火、滅火,宋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消防機構——“潛火隊”,“潛火兵”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消防官兵。



宋仁宗朝時,樞密院副使狄青家舉行“夜醮”(祭拜鬼神),大舉燭火。望火樓的瞭望員見狄府“驟有火光”,以為發生火災,不敢怠慢,立即“馳白廂主,又報開封知府”,很快一大隊潛火兵趕到狄府,才知道原來是一場誤會。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汴梁消防係統的反應之快。



北宋的這套消防體係,也為南宋繼承下來。《夢粱錄》說,“臨安城郭廣闊,戶口繁夥,民居屋宇高森,接棟連簷,寸尺無空,巷陌壅塞,街道陝小,不堪其行,多為風燭之患”;“官府以潛火為重,於諸坊界置立防隅官屋,屯駐軍兵,及於森立望樓,朝夕輪差,兵卒卓望,如有煙處,以其幟指其方向為號,夜則易以燈。”火災警報一響起,“潛火兵”就必須“聽號令救撲,並力撲滅,支給犒賞;若不竭力,定依軍法治罪”。京城之外,地方州縣城也設有“潛火隊”。



宋朝的“潛火隊”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消防裝備,“如防虞器具、桶索、旗號、斧鋸、燈籠、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給支官錢措置,一一俱備”。我再介紹幾種比較“現代化”的設備:雲梯,“以大木為床,下施六輪,上立二梯,各長丈餘,中施轉軸”,可以用於高層建築的救火;唧筒,“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杆,自竅取水”,這大概是最早的消防泵;水囊,“水袋以牛馬雜畜皮渾脫為袋,貯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節縛放袋口。若火焚樓棚,則以壯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



宋朝的消防作業已形成了一套完備的製度。火災發生後,“潛火隊”趕往現場救火時,享有一些特權,比如路遇高官,可不必避路讓道,“諸應避路者,遇有急切事,謂救火之類,不容久待者,許橫絕弛過”。在古代,路上相遇,有民讓官、賤讓貴先行之禮,但“潛火隊”可不受這一禮法約束。



“潛火兵”救災,不允許半點違慢,“如有違誤,定行軍法治之”;如果“潛火兵”在救火過程中受傷,則由政府負責治療並給予獎賞,“若救火軍卒重傷者,所司差官相視傷處,支給犒賞,差醫診治”;“潛火兵”享有比較豐厚的薪水,所有的消防器材也由官府購置、保養,“仍以官錢量置救火器具,官為收掌,有損闕,即時增補”。



至少在當時而言,宋朝政府設立的這一套城市巡警製度與消防製度,是非常先進的。



>>>>>>>>>>>>>>>>>>>>>>>>>>>>>>>>>>>>>>>>>>>>>>>>>>>>>>>>>>>>>>>>>>>>>>>>
作為中華文化最巔峰的宋朝,在人文關懷上麵其實是讓本島現在都會汗顏的。例如讀書人都是國家供養,讀書人也會忠誠於國家,而且廣開言路,科技發達,現如今國內的自主創新實在讓人大失所望,對民生的關注也很有問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9 18: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