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史] 蠻族的歸化過程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8 00:23: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蠻族的歸化過程  

法蘭克人的歸化

西元第五世紀的末期,在法蘭克人中出現了一位青年領袖,他好勝、聰明、而且驍勇善戰,名字叫克洛維。他不多幾年就征服了整個高盧的北部。西元481年,也就是我國北朝魏獻文帝、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在位的時候,克洛維建立了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法蘭克王國”。他所建立的王朝稱為“梅羅文加王朝”。“梅羅文加”也正是他祖父的名字,當時的克洛維,年紀只有15歲。克洛維年紀雖輕,卻是一個既粗暴陰險,而且,具有野心和才幹的人,不滿於自己狹小的領土。西元486年,擊敗羅馬將軍夏克利烏斯,併吞萊茵河以南與羅亞河以北的地方。10年後,他又侵佔了阿雷曼人的土地,就在這次的戰役之後,克洛維和他的部屬皈依了天主教。相傳他歸化的經過是這樣的:西元493年,克洛維娶了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公主,他名叫克勞蒂德。公主勸他信奉天主教,開始時,克洛維並不肯接受信仰,克洛維還反問公主說:“誰能給我證明您的天主是唯一的真神呢?”西元496年,他正和阿雷曼人交戰,戰爭的情況對克洛維相當不利,這場戰爭正關係著他民族存亡的危機,他的軍隊漸漸無力支持了,克洛維這時候忽然想起了皇后的話,於是就舉目向天,高聲的叫喊著:“克勞蒂德的天主啊!如果您助我戰勝,我便信服你而領受洗禮。”果然,戰況有了改觀,克洛維擊敗了阿雷曼人。克洛維既然獲得了勝利,便決定實踐自己向天主所承諾的,於是就在西元498年的耶誕節,領受洗禮。在這一天,還有三千名戰士同他一齊受了洗。從此,他不僅獲得天主教的支持,而且還借著天主教的名義,打擊信奉異端的其他民族。西元507年,克洛維就以天主教會的名義,攻擊西哥德人,將他們驅逐到比裡牛斯山麓。被征服的百姓,也都己信了天主教,亞略派異端因而也遭受到重大的打擊,從萊茵河直到比裡牛斯山之間,所有的土地都在法蘭克人的統治之下,當然也都是天主教的地區,因此,在教會歷史上,法國被譽稱為“教會的長女”。

從克洛維開始,“梅洛文加王朝”和教會之間,維持著密切的關係,雙方都利用對方來增進自己的利益。教區的主教,和修道院的院長,是國王最得力的助手。由於國王的慷慨,主教遂都成了大地主,而修道院的財富也不斷的增加,羅馬帝國時代,教會所享有的特權,不但沒有取消,而且還逐漸的擴展。教會享有司法的獨立,教士若犯法違紀,唯有教會才有權力處理,教會有自己的法律和法庭,教會為了保護自己土地的完整,免受橫行霸道軍人的干擾,教會又從國王那兒,享受豁免權,教會的土地成為特別區,儼然有如國中之國,這對封建制度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還有很多事件,由於國王不能預先見到它的重要性,也逐漸落入教會手中,比如,日爾曼人沒有控制遺囑的規定,不動產的繼承和分配,一向依慣例來決定。而教會呢,則對遺囑相當的重視,因為教會的財富大多由此而來,所以在“梅洛文加王朝”時,逐漸發展出一種妥協的方式,所有不動產的轉移,應該依照日爾曼人的習慣法,但也可以借遺囑而轉讓,而教會則有控制遺囑的權力,婚姻和子女的合法與否,也逐漸屬於教會的許可權。國王和戰士們,雖然早已是教友了,但教會的倫理道德對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三妻四妾,是司空見慣的事,而所生的子女,也沒有嫡庶之分,教會所能做的,只是誘導他們在法律上,承認一個正式的妻子而已。可是,國王並不反對教會將婚姻的法律加在一般人民的頭上,因此婚姻和子女的合法與否,也就成為教會的問題,由教會法庭來處理。此外,照顧貧病、寡婦、孤兒等慈善事業,也都由教會來經營,總而言之呢,過去羅馬政府所負責的許多社會工作,現在都成為教會的責任了。

“梅羅文加王朝”對教會雖然是恩惠有加,但是,對教區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的任命,卻是十分的注意和關切,甚至還加以控制。理姆斯的總主教瑞米,一再的要求克洛維停止干涉主教的選舉,但都遭到克洛維的拒絕。而克洛維的繼承人,也堅持自己在這方面的權力,唯獨國王所同意的教士,才能被選為主教。教務會議也受到國王的牽制,惟有由國王所召集的教務會議,才算是合法的,而會議中所議決的事情,必須經過國王的批准,才能生效。如此一來,法蘭克的教會,在人事與立法兩方面,都受到政府的控制。這種政權干涉教權的情況,日子一長,自然就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法蘭克的教會,隨著克洛維的去逝,國土分裂而分裂。每個國王任命自己疆土內的主教,而教務會議呢,也僅僅只是自己轄區範圍內的主教,而不是整個法蘭克的主教一齊出席會儀。三個交界的地區,由於疆域的不斷變更,教區的主教也就隨著疆土的改變而更換。高盧被征服之初,主教們都由羅馬化的高盧人來擔當,他們去逝之後,國王任命自己的親友、臣僕為主教,他們既未受高深的教育,生活上又缺乏為民表率的修養。總之呢,教會變成了王國的一部份,主教也和其他的官吏沒有差別。“梅羅文加王朝”的衰敗,雖然有著很複雜的原因,而教會領導人物素質的降低,這是其中最明顯的原因之一。

西哥德人的歸化

接下來,我們要對西班牙境內,西哥德人歸化為天主教的經過做一番介紹。西班牙境內的居民,在蠻族入侵以前原本就已經信奉了天主教,但新來的主人,卻是亞略派異端的信徒。西元六世紀中葉,良維琪德國王企圖統一全國的信仰,想要強迫天主教徒接受亞略派異端,但是太子赫買乃吉德,已經和一位天主教的公主結婚,這位公主說服了丈夫皈依天主教,父王呢,軟硬兼施,希圖使太子信奉亞略派異端,但是,太子堅持不肯聽從,認為自己真是三生有幸,能夠認識天主教,決不會中途背棄。父王一怒之下,將他廢為庶人,而且,還剝奪了他所有的財產,他仍然不動搖,父王便把他押在監獄中,在他的頸子上還加上鐵鍊。然而這位太子,摒棄世界榮華富貴,一心希望天國,熱切祈求天主賜給他忍受世間痛苦的勇力。復活節時,在深夜的靜寂中,父王派了一位亞略派異教的主教給他送聖體,這位忠於天主的青年毅然拒絕他的詭計,聲言自己雖然在監獄中,心靈卻平和地仰望上天,父王大怒,立刻就派人在監獄中結束了自己兒子的生命。各位還記得“殉道者的血,是新生教友的種子。”這句話吧?這句話又獲得了一次事實的證驗。一年以後,父親去逝,由老二黎佳來德承繼了王位,新王一反老王的暴行,效法了殉道的大哥。西元589年,正是我國隋文帝在位時,黎佳來德在多勒托召開大會,會中新的國王、王后以及八位亞略派異端的主教,連同多位貴族,放棄亞略派,重新回到天主教的懷抱,於是西哥德人也就集體歸化進教了。

愛爾蘭的歸化

緊接著再介紹的是愛爾蘭的歸化經過,以及英吉利、日爾曼的歸化過程。正當蠻族入侵的狂濤,在西方各奉教國繼續肆虐騷擾的時候,一個新的地區愛爾蘭接受了福音。愛爾蘭是北大西洋上孤懸的島嶼,距離羅馬相當的遙遠,當然也從來沒有受到羅馬的影響,也未曾受到蠻族的侵略。對愛爾蘭的歸化,聖巴特立爵這位聖人,當居首功。他生長在一個大不列顛的教友家庭,在他16歲的那年,被海盜擄了去,過了6年的奴隸生活,終於逃回故鄉,再由故鄉去了歐洲大陸,在那裡入了隱修院修道。但是,他始終覺得天主在召叫他,去曾經被虜的地方宣傳福音,他曾這樣說:“我聽見還沒出生的嬰兒的聲音,從愛爾蘭呼喚我。”他在西元432年被祝聖為主教後,就到愛爾蘭去開教,他差不多30年之久,完全致力於傳教的工作,除了講道理之外,他還以奇跡來證明他的道理,他給人授洗、他祝聖司鐸和主教,他還在好些地方建立隱修院。在當時的愛爾蘭,根本沒有城市,隱修院的院長同時也是周圍地區的主教。每座隱修院,都在自己的周圍地區保持著虔敬的熱心,自然的這地區也成了傳教的中心。在西元461年聖巴特之爵去逝的時候,愛爾蘭已經贏得了“聖人之島”的美稱。

在愛爾蘭的教會歷史中,最值得大家注意的一點是,愛爾蘭剛歸化不久,便成了一個熱烈的傳教中心。他們領了洗後,就願意去做隱修士,當了隱修士後,就去感化別人受洗,這些新領洗的,也要去當隱修士,因此,在聖巴特立爵所建立的隱修院中,隱修士的數目不斷的增加,而且,他們還渡海到大不列顛去傳福音,這些渡海傳教的修士中,最最有名的是聖高隆邦。聖高隆邦生於西元540年,死於西元615年,他走遍了高盧、瑞士和義大利,有如古聖人厄裡亞再世。他到每個國王面前去指責他們的罪行,凡是他經過的地方,隱修院也就跟著建立起來,大批的門徒投入嚴厲的會規下修行,75歲時,死於義大利北部著名的保比約隱修院裡。

英吉利的歸化

大不列顛,早在蠻族入侵以前,福音就已經傳入了,入侵大不列顛的蠻族,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他們對天主教不但沒有好感,還有著恨意,因此,對教友興起了殲滅性的戰爭,只有逃到西部去的,才能倖免於一死。同時也不敢對入侵者宣傳福音。一直到了第六世紀的末葉,法蘭克人歸化後的一百年,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才接受了福音,皈依聖教會。

直到第六世紀的末葉,向蠻族傳教的人,不是主教嘛,就是修士,但對大不列顛的宣傳福音,卻是由羅馬的教宗發動的。西元590年,教宗聖額我略一世登上伯多祿的寶座,便派遣了40位傳教士,由奧斯定修士率領,前往大不列顛的英吉利,為什麼聖額我略一世教宗會有這樣的計畫,一登上教宗寶座後,就有這種驚人之舉呢?根據史書的記載,事情是這樣的。相傳呢,教宗聖額我略一世在被選以前,原是羅馬的一位隱修士,有一天在路途上,看到了一群被擄的奴隸,其中有三名美少年,褐發碧眼,被當作貨品般的要被拍賣,他就問拍賣的商人說,他們屬於什麼民族?商人告訴他說:“他們是盎格魯人。”額我略卻說:“我看他們不是盎格魯,簡直是盎傑利。”原來在拉丁文中,這兩個字十分的相近,而“盎傑利”呢,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指“天主的天使”。產生了憐愛之心,於是呢,就把這三位天使一般的美少年贖了回來,在自己的隱修院中親自教育他們,從此呢,他立下心願,要去歸化盎格魯人。

當他被選為教宗以後,就積極展開往英吉利傳福音的計畫。西元596年,40位修士出發了,但在半途上,有些修士失去勇氣,不想去英吉利,因為他們聽說英吉利人會挖敵人的眼睛來吃,而且,他們的語言非常難懂,他們聽得越多,越是喪了膽。教宗親自鼓勵他們,命令他們,他們才決定前往英吉利。當他們到達英吉利後,情況比他們所希望的還要好,他們在泰晤士河河口下船登陸。國王肯特,已經和一位天主教的公主伯爾達結了婚,這位伯爾達公主不是別人,她是法蘭克王的女兒,肯特王因此答應要接待傳教士。

肯特王被大臣們護衛著,坐在一棵樹下,看著40位從羅馬來的修士,唱著聖詠,向他走來,在他面前開始講道,國王聽了他們的演講,然後他說:“你們的言詞固然美麗動人,但是你們所說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而且還有許多的疑點,我不能馬上相信你們,你們既然是遠道而來,為了把你們所信,而且視為無上幸福的真理傳給我們,我呢,也決不難為你們,反而會供給你們住的地方,你們去歸化你們所能歸化的人吧!”

事實上呢,肯特王也已經被修士們的聖善生活所感動,不久以後,就要求領洗加入聖教會,跟著肯特王領洗的還真不在少數。奧斯定在597年的耶誕節,竟然為一萬個人付洗,肯特王還把他在堪特伯裡的宮殿賜給了奧斯定,這便是英國的第一座主教座堂。

教宗聖額我略一世,從他羅馬的病榻上,還遠遠的關懷著那批傳教士,經常寄信給他們,在信中所寫的,都是對傳教方法的訓示,他說:“如果外教的廟宇建築得很好,與其把它拆毀,倒不如把它祝聖,再把祭台安放上去,改為敬禮天主的聖堂,要在民眾習慣敬拜外教神祇的地方和日子,准許他們以另外的方式,來慶祝天主的瞻禮日。如果外教人有以筵席慶祝節日的習俗,便可在殉道聖人的節日舉行公宴,准許他們舉行外表的歡樂,心靈的歡樂也就容易獲得了。對那些粗野的人,決不可把他們的一切舊有習俗一筆抹殺,人不能一躍而登到山頂,須要一步一步的爬上去。”這樣的訓示,的確是合情合理,穩當易行,一直到現在,仍然不失為對外教民族傳教所應當遵循的方式。

傳教事業在英吉利雖然是如此順利的展開了,但往後仍然遇到許多困難。瓜分英吉利的七個王子,並不是每一個對天主教都懷有好感,彼此之間也經常交戰,不過呢,自從聖奧斯定修士,率40位修士到英吉利開教後的一個世紀,也就是百年之後,英吉利的歸化事業已經有了相當的進展,許多興起而又繁盛的修道院,成了教育的中心,也因此培養了中古時代,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也陶冶了日後往日爾曼去的傳教士。

日爾曼的歸化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在萊茵河、易北河之間,包括現在的荷蘭、西德和奧地利的廣闊土地上的日爾曼蠻族,他們是蠻族中最不容易歸化的一支,還保持著很粗暴的個性,異教的思想相當的盛行,他們的尚武精神也使他們很不容易瞭解,天主教教義的良善謙和、寬恕博愛的精神。不過日爾曼人,已經聽見過有人向他們傳佈天主教,前面我曾介紹過的愛爾蘭的修士,聖高隆邦和他的門徒們,已經在瑞士宣傳過福音。一位英吉利的修士已經歸化了荷蘭的北部,但這一些努力,都還只是東麟西爪,沒有什麼秩序和整體的計畫,真正在日爾曼建立教會,並且把教友正式組織起來的,乃是一位名叫文弗理的英吉利人。他還有一個為人所熟悉的拉丁文名字,叫做玻尼法爵。他是一位本篤會的修士,早年入會修道時,就已經獲得了廣泛的修養。30歲以後呢,他一直感覺到有一股,到祖先的故鄉去宣傳福音的召叫和吸引力。他在荷蘭北部第一次的嘗試,並沒有多大的收穫,他覺得,單獨一位傳教士不能擔負這樣的工作,必須請求教宗的支援。他便在那年,西元719年,起身到羅馬覲見教宗額我略二世,教宗額我略二世,親自熱誠的接待他,並正式委任他做日爾曼的開教宗徒。三年後,教宗召回玻尼法爵,祝聖他為主教,並且委以宗座的直接代表。他經常的同幾位和他一樣熱誠的修士,一起巡行各地,開始時,是幾位英吉利修士,後來,也有了日爾曼修士,他們的生活很貧苦,還得冒著各種危險,他們花三十年的工夫,到處講道。他就按照各地進步的情形,把已經化歸化的教友組織起來,復興了以前的隱修院,也創建了新的修院,有了這樣有計劃、有組織的紮根堅實的工作,他所建立的傳教事業,終於能夠不斷的牢固而持久下來。

在玻尼法爵的傳教事業上,最為動人的就是,他常和他的祖國保持著連擊,不斷的給在英吉利的朋友們寫信,向他們說明自己的困難和不安,他依恃他們的祈禱,也從他們那兒接受道義和物質的援助,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剛從異教敬拜的情況中轉向天主教真理的日爾曼國度中,他有意讓英吉利的修女們前來日爾曼,想要以修女們的善表來光照他們,用修女們的祈禱,求天主降福幫助他的傳教事業。他請來了,日後也被冊封為聖品的聖女理奧巴和她的同伴們,給了聖玻尼法爵精神上和工作上很大的幫助。聖玻尼法爵,是教會歷史上開創傳教修女會的第一人,可惜以後沒有人追隨他這種作風,一直要到17世紀,才有人重新呼籲婦女們去外方傳教。

聖玻尼法爵在75歲的那一年,偕同50位修士,重新又回到荷蘭的北部去傳教,有一天,他正同修士們停留在一個村莊,給一群教友付堅振,忽然竄出一群狂熱的異教徒,向他們攻來,在毫無防備之下,一個個都被殺了。聖玻尼法爵被攻擊時,本能的,拿起手中的經本去抵擋,這本經本兒,到現在還保存著,書上面還留下了被劍砍過的痕跡,他死後,葬在德國的福達,一直受到德國教友的敬禮。玻尼法爵在德國教會的建樹,無論是修院或是主教公署,都成了中古時代協助德國文化發展的中心。德國正式歸化,我們該歸功於聖玻尼法爵主教。

來源:天主教在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5 18:2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