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史] 中古前期的教會知識生活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9 04:09: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古前期的教會知識生活

中古前期的主要作品

聖教會在道德和倫理方面,所施的教化工作,在知識方面呢,也照樣的做了,不過應該承認,在蠻族入侵以後的幾個世紀內,知識生活的水準,已經顯著的降低了,連所剩餘的一些,也是拜教會保存之功。教育工作之所以沒有完全在民間絕跡,就是靠了神職人員在本堂區,以及修士們在修院的一角還不停的開辦學校的緣故,我們所以能將古代拉丁文學的寶藏保存下來,也是因為有修士們堅苦地抄寫了那些古文。這些古文大都被抄寫在羊皮上,劃上彩色美麗的花紋,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夠在歐洲的一些著名的圖書館中欣賞得到。而那時候的歷史,也是靠主教們或修士們,以拉丁文寫在年鑒上面,使得後來的人,能夠知道當的歷史。

蠻族入侵以來,西方文化逐漸衰退,教育水準也降低,一般人民既沒有讀書的閒情,也沒有讀書的必要。因此,在知識生活上應運而生的是一些摘要、菁華、或大綱之類的簡暢讀物。它們將古人的書籍,以集錦的方式,濃縮成一些片段的,沒有系統的常識手冊,包括史地、科學、哲學和文法等知識,以教科書的形態出現。早期的中古時代,最盛行的一本教科書,是第五世紀非洲的一位名叫喀貝拉的學者,他所寫的一本名叫《麥克瑞和裴洛洛季的結婚典禮》的小冊子。這本書,包括當時作者認為最基本的知識,奠定了西方文藝教育的基礎,書的名字,正說明了當時教育圈子裡讀書興趣的低落,必須利用傳奇性的幌子來吸引學子的注意。作者借麥克瑞和裴洛洛季結婚場面引出三文和四藝的介紹。新郎給新娘的七件禮物是,文、修辭、辯證,這三項稱為“三文”,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稱為“四藝”。內容是摘取古人文章雜亂搜集而成。古人的片斷思想和知識也就借此在學校裡一代代保存下來。中古時代的學校既為教會所包辦,這本書也就成了訓練神職人員和修士的教材,喀貝拉的書是教士專業訓練的教科書,數百年來是最受歡迎的著作。此外,比較嚴謹的著作,像第四世紀“納多斯和第五世紀普利先的文法書,也是中古學校所慣用的教科書。第五世紀末和第六世紀初,西方最重要的學者是波其武。他出身羅馬貴族,在東哥德王狄奧多理時,曾任執政官,後來因為捲入一場宮廷政變,被捕入獄,在拘禁期間,波其武完成了他的不朽名作《哲學的慰籍》。雖然帶著哲學的書名,卻不是討論哲學的東西,他以待死於囹圄中的人,想到世態炎涼,禍福不測,不禁有無限的感慨,因此,他將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寫成了《哲學的慰籍》。一則用以自我安慰,二則也可以安慰他人。他的思想是外教與基督教義的融合,因此在中古時代極有影響力,還被翻譯成盎格魯撒克遜語。13、14世紀的但丁、喬塞等學者,都曾受到他這本書很深的影響。波其武的這本書寫成於西元524年,許多學者認為是古典哲學最後一本重要作品。波其武又翻譯了希臘哲學,他雖然沒有留下創作性作品,但他的譯作在中古學術界極受歡迎,而在傳遞古典知識上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有人說他融貫柏拉圖、亞裡斯多德的計畫,啟發了12世紀“士林哲學”的興起,同時他又企圖貫通亞裡斯多德和聖經,更可以說,他是第一位“士林哲學家”。另一位元服務于東哥德官廷的學者是加西道拉斯。從他的作品可以知道他受過良好的古典教育,拉丁文的雄健和辭藻的綺麗,更可以證明他對古典文藝的造詣,而他在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首創修士從事古典作品抄寫的工作。西元548年,加西道拉斯在自己廣大田園裡建立了一所修道院,修士們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抄書,也因為他的宣導,聖本篤的會士們後來也從事抄書寫古典書籍。抄書的工作,不過是加西道拉斯傳給後代最顯著的一項工作之一。其實他主要的目的,是要將修道院變成教育和學術的中心,在他的《聖學與俗學綱要》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他的雄心是,希望自己的修道院能和古代埃及的亞歷山大裡亞城“基督教會學術中心”、以及當時的敘利亞的尼西比斯的“希伯來學術中心”相媲美。修士們不僅研究聖經和教父們的作品,他們也攻讀“三文四藝”。加西道拉斯還寫了一本《正確拼音法》,作為研究古典文章的基礎。又翻譯了猶太著名史學家若瑟夫法斯的名作《古代事蹟》。

在這段漫長的文化低潮時期,第三位值得我們注意的古典知識的傳遞者,是西班牙的塞維爾城主教伊塞多爾,他的名著是《辭源》。這本《辭源》可以比擬為現代的《大英百科全書》,包括了當時所有的知識,以單字為基礎,先解釋每一個字的起源和變化,再敘述它的意義和歷史沿革。內容包括了宇宙、天體、地球、人、鬼、動物、醫學、娛樂、經濟和政治地理等,真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容。雖然他所記載的不全可信,甚至有的還跡近神話怪談,但是伊塞多爾是當代最博學多聞之士。他的《辭源》,代表當時的全部知識,由此也可見這時學術的低落。不過,借著《辭源》這本書,古代的知識也因而流傳到中古。《辭源》就成了中古學者的重要參考書。在整個學術低落的時代,歷史方面的作品是比較有成就的。

中古時代的前期是一個學術低落的時代,只有歷史方面的作品是比較有成就的,尤其在基督教會的發展和日爾曼民族的遷移方面,這些歷史學家遺留給我們寶貴的資料,足以讓我們瞭解,基督的教會和日爾曼民族是如何合作來發展一個新的文化。

中古時代的前期,接受教育的人,既然大多是修士們和神職人員,而他們的興趣呢,也多限於宗教方面的活動,所以呢,這時候的歷史著作,帶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氣氛,同時,他們對歷史的解釋,也是以“天主保佑”為基礎。天主不單單只是宇宙的創造者,也是宇宙的統治者,人間的一切都在天主的掌握中逐漸展開。天主給人畫了一張藍圖,人類的歷史,大至國家的興亡,小至個人的成敗,都是這張藍圖的實現。當然啦!這種歷史觀,是受到北非希波城的主教奧斯定聖師的著作《天主之城》這本書的影響,它支配了整個中古思想界,一直到文藝復興時代,才受到了“人本”歷史觀的影響。

中古前期的歷史作品

中古時期的歷史作品就體裁而言,這時期的歷史作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我們稱它是“聖人行傳”,它們都以勸人為善為主題,是最受歡迎的傳記文學,雖然這一類的作品中,參雜了許多神奇的傳說,不過呢,也有不少具有真正歷史價值的資料。從“聖人行傳”到後來,又產生教宗、帝王和主教們的行傳。第二種是“民族史”,它所記述的是日爾曼各民族,像哥德人、法蘭克人、倫巴人等民族的起源和遷移,其中比較重要的都會介紹到。而第三種就是“世界史”,都采編年體的體裁,所用的編輯方法是從天主造天地,直到猶太民族的興起,從猶太民族的歷史為主,而以其他各國的歷史並列為輔,一直到耶穌誕生,耶穌誕生以後,世界史又合而為一,以教會史為主幹。首先創立這個體裁的是第四世紀時,東方凱撒勒亞的主教歐瑟比。這種體裁也就成為中古編年體作品的圭臬。中古編年史的作家,大多採用一種共同方式,就是先將自己時代以前的歷史,做一個摘要的介紹,材料呢,大多取自歐瑟比和他的繼承人的作品,到了自己生活的時代,才有較為詳細的敘述。這些歷史學家的寫作方式,含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個呢,是要表明一脈相承的道統。另一個目的呢,則是因為那時候的書籍太缺乏的緣故,讀者需要對當代以前的歷史先有一個概念,而不需要去參考其他的書籍。現在,我就介紹歐瑟比。歐瑟比是第一位教會歷史的作家,對中古歷史的寫作影響也最大。他除了撰寫《君士坦丁傳》之外,還有兩部重要的著作,一是《年鑒》,另一部就是《教會史》。《年鑒》這部書屬於世界史。按照年份的先後,記載了從希伯來民族的始祖亞伯拉罕直到西元324年的世界大事;此外,還有古代民族,像亞述、希臘、羅馬、希伯來等民族的年表作為對照,是用希臘文寫成的,由熱羅尼莫翻譯為拉丁文、並且,繼續補到378年。聖熱羅尼莫的拉丁文譯文,由普羅士蔔繼續增補到468年。第七世紀時候的伊塞多爾也編寫了一本《世界年鑒》。所記述的最後年代是615年,而世界年鑒中早期的歷史部份,完全是根據聖熱羅尼莫的拉丁文譯本,並沒有增加任何新的材料。歐瑟比的第二本巨作是《聖教會歷史》。所採用的體裁,是分項記述的方式,有點類似記事本末體,像比較重要的教區主教。教會方面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異端、教難、以及奇跡都逐項記述,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歐瑟比還抄錄了許多重要的文件,保存了這些珍貴資料的原文,否則的話,必是失散殆盡,我們後世也就無從得知了。歐瑟比的《教會史》,只寫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勝利為止,繼續增補的作家,有蘇格拉底,從306年增補到439年;梭左門從323年增補到439年;狄奧道爾托則從325年增補到427年,這些增補的作家們全是用希臘文寫的。到了第六世紀,在加西道拉斯的領導下,由愛比達尼等人,重新加以整理,並且翻譯成拉丁文,還繼續加以增補到518年為止。成為中古時代學校所習慣採用的教科書。

另外一本值得我們注意的世界史,是第五世紀的奧羅西烏斯所編寫的《向異教徒辯護的歷史七書》。編寫這本書的背景是這樣的,西元410年,西哥德人洗劫了羅馬城,非基督信仰的異教徒,就把這場空前的浩劫完全歸罪於基督徒。當時有一位名叫左西莫斯的學者,寫了一本《羅馬史》,在書中特別的強調這一點,為了答覆這種指控,聖奧斯定寫了著名的《天主之城》來解釋歷史演變的意義;強調天主教會歷史。同時也授意自己的學生奧羅西烏斯,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許多事實來加以反駁,這本書有著強烈而主觀的護教色彩,不過在中古時代,卻是非常受歡迎的讀本。

    在民族史這一方面,有加西道拉斯所寫的《哥德民族史》12卷,但是已經完全失散了,這本書曾經由約旦內斯縮寫成為哥德民族的起源和事蹟,在550年左右寫成。加西道拉斯寫哥德民族史的動機和目的,是要調和在義大利的哥德人、羅馬人、還包括了東方的拜占庭,彼此之間仇恨敵視的態度,以致有了羅馬人和哥德人同源之說。

都爾城的主教額我略,在第六世紀末,完成了《法蘭克民族史》10卷。前3卷自天主創造天地到511年,大多是抄襲熱羅尼莫與奧羅西烏斯的作品。第四卷到第六卷寫的是他自己當代的歷史,也比較真實可靠。第七到第十卷,額我略則是日記的體裁,記載當代重要的事件,時間是從584年到591年,已經是他在世的最後幾年。我們猜想,這種日記式的體裁,是他準備繼續寫史的材料,他在序文中曾經聲明,為他自己粗俗的拉丁文致歉,因為在當時一般人的教育水準降低,為了遷就讀者的程度,不得不用通俗化的拉丁文來寫作。額我略的《法蘭克民族史》,經後人摘要成書,並增補到768年查理曼登基為法蘭克國王為止。塞維爾的主教伊塞多爾編纂了《西哥德王國列王傳》和《汪達爾人與蘇匯維人史》。書中描述了一些西班牙的城市、山川,給我們保留了很多地理上的知識。

除了這些以外,編寫類似民族史的,還有兩位英國修士,一位名叫基爾特斯,他編寫了《不列顛征服記》,使我們對有關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大不列顛的歷史,有了完備的資料。第二位是聖伯達,有“英國歷史之父”的榮銜。他生於672年,死於735年,聖伯達所寫的《英國教會史》,是從凱撒征服馬大不列顛寫起,直到西元731年,他去逝前四年為止。這本書記述597年以後,歷史相當的詳盡。聖伯達的《英國教會史》雖然以教會史為書名,但是,在內容方面是繼基爾特斯之後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歷史。我們認為聖伯達的民族史,是中古所寫的所有民族史當中,最具有價值的作品。聖伯達也是用耶穌降生作為紀年標準的首創者。這位英國著名的隱修士聖伯達,也是當代學問最好的一位。19世紀時的紐曼樞機主教對他推崇備至,他說:“聖伯達是本篤會的精英,有如聖多瑪斯,是道明會的精英一樣。”聖伯達七歲的那一年,父母雙亡,被寄養在本篤會的隱修院中,自傳中他曾說:“他一生在隱修院中渡過,以他全部的精力研究聖經,遵守隱修院的戒律,每天在聖堂裡專心的頌揚天主,他以學習、講授和寫作為樂,就這樣一直到生命的末刻,雖然感到精疲力盡,仍然不停的每天工作、祈禱和讀書。”他的著作,除了最有權威的《英國教會史》之外,還有《聖經注解》、《講道集》、以及天文、算術、文學、詩哥等作品。

這個時期,還有兩部值得我們注意的有關歷史的地理書籍,都是查士丁尼時代的作品。一本是希羅格來斯的《旅行指南》,描述了帝國的政治地理,包括64個行省和92個大小城市的形勢。第二本呢,是哥斯莫所寫的《基督教地理志》。哥斯莫原本是一個經商的人,具有廣泛豐富的旅遊經驗。以後棄俗,進入亞歷山大城的一所修道院隱修,《基督教地理志》就是進入隱修院後的作品,他對於所經歷的地區,像紅海、印度洋沿海地帶,以及在東方的重要港口和都市,都有正確的描述,更可貴的,是有關印度洋東南方錫蘭島的記述。我們可以這麼說,在13世紀以前,哥斯莫是基督教作家中,報導東方的情形最為詳盡的一位。

下面來談一談中古前期的學校教育的概況。我們知道,早在羅馬帝國時代,已經有由國家支持的公立學校,學生可以接受完全免費的教育。但是,這些公立學校,講得明白一點,實際上,它是政府的公務員的職業訓練學校,學生畢業以後,就可以擔任公職。羅馬帝國衰落以後,政府公職已無人問津,公立學校也就逐漸減少。第五世紀時在高盧,公立學校已經完全絕跡了。第六世紀中葉,哥德王國被查士丁尼征服以後,公立學校也在義大利絕了跡。本來義大利和高盧,是西方文化水準最高的地區,這兩個地區,沒有正式的學校教育,其他的地區,就更不必說了。但是,教育並沒有因此就在西方絕跡,只不過從政府轉移到教會的手裡,而成為教士的專利而已!為了培育教會工作人員,教區的主教,早就在他的轄區內開設學校,選擇聰明伶俐的兒童,接受教士訓練。他們應學的東西,除了聖經和教父的作品外,還有“三文四藝”,當然這種教育是初級的,也沒有正式的組織,文化的流傳就靠著這種教育,並且傳播到教士們工作的地區。第六世紀額我略的《法蘭克民族史》,以及高盧的很多主教們的信件,都提到了這種教育制度,也可以說是,後來所謂的“主教座堂學校”的前身。

中古前期的教育

談到中古學術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的情形,就不得不提在西歐各地所設立的修道院了。修道院設立學校,訓練青年學生的目的,和主教訓練教士是不相同的,不過呢,這些修士不只獨善其身,也具有兼善天下的精神,隨著他們足跡,基督的福音和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也就順理成章的帶給了進入帝國的各個蠻族部落。修士們每到一處,就建立修道院,開始了訓練下一代的工作,同時,修士們從事抄書,作為他們的日課之一,如此一來,每一個修道院都有一個學校和一個圖書館,所謂“修道院學校”和“主教座堂學校”就成了中古教育制度中,兩個並行的系統。而“修道院學校”在傳播文化方面的貢獻,至少在12世紀以前,成效要超過“主教座堂學校”。

如果說,羅馬軍團是擴展羅馬文化的最大力量,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從事傳教的修士們,是傳播羅馬文化遺產最有力的工具。第五世紀聖巴特力克的教化愛爾蘭;第六世紀愛爾蘭修士聖高隆邦教化蘇格蘭;第六世紀末到第七世紀初,聖哥隆巴諾之傳道於西歐,這些都是比較著名的例子。聖哥隆巴諾所創立的修道院,像法國東部的盧賽、瑞士的聖高耳、義大利北部的波比奧等,都是中古有名的學府。此外,義大利的聖奧斯定奉了教宗額我略一世的命令,率領了40多位修士進入英格蘭傳教。坎特伯裡也從此成為學術的重鎮。英格蘭的修士聖鮑尼法斯在第八世紀進入法蘭克傳教,使阿昆及大批的英格蘭修士能服務于查理曼的的宮廷中,因而產生了“迦羅琳文藝復興”,而聖鮑尼法斯所創辦的修道院中,富達成了頗富盛名的學術中心。這一切都足以說明,教會的傳教活動,也附帶著推行文化的傳播,和民族與民族之間思想生活的交流。

在東部,傳教士中最有名的應該是,第九世紀的聖塞瑞爾和聖麥少弟兩位兄弟,他們在摩拉維亞傳教,並且,還為斯拉夫語創造了書寫的字母,至於把“拜占庭文化”傳入東南歐,更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我在前面提到的從事傳教的聖奧斯定和聖鮑尼法斯,都是屬於本篤會的修士。在第六世紀以前,西方修道院的制度,大多承襲了東方修道院的制度,生活的方式有寬嚴不同的系統。自從聖本篤創立修道院以後,由於受到羅馬教宗和國王們的支持,直到13世紀,本篤會是西方唯一的修道院制度,聖本篤也享有“西方修道院之父”的美譽。

來源:天主教在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7 10: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