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4-1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0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近年積極推動「學思達」翻轉教學的北市中山女中國文老師張輝誠昨天表示,唯有擺脫填鴨教育,鼓勵學生多主動學習、多思考、多表達意見,才能防治滿口冗詞贅字的「語言癌」;學生上課才不致只會眨眼、動半邊手指抄筆記,不想講話、也不會講話。
聯合報前天推出「語言癌」專題,點出「做一個XX的動作」這類冗詞贅字,已如癌細胞般從電視記者蔓延到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回響。張輝誠昨應邀在教育部舉辦的翻轉教室工作坊演講,也提到語言癌的問題,直言解方就在翻轉教室。
張輝誠教學十七年,他自創「學思達」翻轉教學法,去年開放教室讓各界觀課,至今三千人次觀摩,是國內翻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輝誠說,台灣教改廿年,但多數老師仍停留在單向的口述講課,考試也習慣考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訓練出來的學生,上課不講話,要有忍耐力、定力、專注力、聽力及快速抄筆記的能力,老師教得再爛、再無聊,也不能睡覺,不動如山「好像在打禪七」。
他感嘆,填鴨教育下的台灣學生,「上課無奈、下課補習、每天考試、睡眠不足」,不考的書就不念,「小時了了,越大越不佳」,升上大學,教授抱怨學生沒求知欲、不讀書、表達能力差;進了社會更不讀書,台灣人平均每年只讀兩本書,遠遜於日本的八點四本、韓國的十點八本。
張輝誠說,國內老師不訓練學生表達能力,以致學生詞不達意,上台一分鐘內可以講十幾次「就是」,變成「就是主」。但誰可以救學生的表達能力?要靠老師翻轉教室、扭轉填鴨教育來解救。
他以「學思達教法」為例,上課前讓學生先大量閱讀資料,他再從中出問答題,讓學生分組搶答、討論,同時培養快速自學、思考、表達的能力。
為免能力較差學生上課都不發言,張輝誠規定每題都抽籤找人回答,且分組討論不計個人分數,只看小組分數,讓學生習慣團隊合作,會互相幫助,老師再從旁矯正學生的談話技巧。久而久之,學生個個變成「百萬小學堂」的參賽者,上課主動搶答、侃侃而談,自然不會得語言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