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6-7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2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049
- 相冊
- 5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4-12-23 17:57 編輯
E-2空中預警機,官方暱稱鷹眼(Hawkeye),是由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研製的艦載空中早期預警與航空管制機,是美國海軍目前唯一使用的艦載空中預警機,也是截至2011年為止兩款服役中,以渦輪螺旋槳推進的飛機之一。她同時也被許多國家空軍在陸上機場使用,它是全世界產量最大,使用國家最多的預警機,包括法國、新加坡、中華民國、日本等購買並投入使用。目前服役中的型號為E-2C與鷹眼-2000,最新改良次型稱為E-2D。
E-2C 鷹眼
E-2C 鷹眼是諾思洛普.格魯門公司的第五代預警機。1945 年左右,首架預警機使用一架TBF-3 復仇者改裝,安裝了第一代機載搜索雷達,然後在1950 年中期是E-1B。1964 年海軍接收了第一架專門設計的預警機,E-2A 鷹眼。E-2A 預警機使用C-2 艦載運輸機的機體,至1967 年共買了59 架,E-2A 參加了越戰,從小鷹號和突擊者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日後E-2A 改進成為安裝新的可編程高速數字計算電腦的E-2B。1968 年開始了E-2C 的計劃。
E-1B
E-2A
E-2B
與E-2A/B 相比,E-2C 的機鼻形狀不同
1971年E-2C 的原型機進行了第一次飛行。兩年以後,向海軍撥交了11 架。從那以後,美國海軍接收了140 多架E-2C,出口30 多架,埃及、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中華民國也使用E-2C,法國於1998 年買了兩架。
降落時未放起落架而損壞的中華民國空軍2503 號E-2T 終於維修完畢,照片中的2503 號還未安裝雷達天線。
E-2C 背上帶有明顯的直徑7.31m 的旋轉天線罩,機體內裝有5,400 多公斤的先進的電子設備,它可以監測2,500 萬立方公里的空域以及39 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以便發現飛機、飛彈、艦船和固定目標。例如,在紐約市上空,E-2C 可以在擁擠的波士頓到華盛頓空間走廊內追蹤所有的飛機。E-2C 對不同目標的發現距離:高空轟炸機741 公里,低空轟炸機463 公里,艦船360 公里,低空戰鬥機408 公里,低空巡航飛彈269 公里。可同時追蹤250 個目標,同時引導45 架戰鬥機進行空戰,
鷹眼由兩具渦輪螺旋漿發動機驅動,渦輪螺旋漿發動機比較省油還可以使鷹眼有可短距起飛能力。目前生產的飛機裝備的是艾里森T56-A-427 發動機。E-2C 成員5 人,巡航時速480 公里,空中值勤時間4-5 小時。
E-2C 側面及俯視圖,背部的雷達天線以每分鐘6 轉的速度旋轉
E-2C在超過7,600m的工作高度上,可以克服由地球曲率和山地對地面雷達和艦載雷達的視線限制。E-2C的主要設備預警雷達一直在改進中,1984年安裝了AN/APS-138雷達;1988年改進成為AN/APS-139;1991年,使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APS-145雷達系統 後,第二階段鷹眼( E-2C+ )可以在483Km以外的距離上自動探測,識別和追蹤目標,並且它的無源探測系統還可以在雷達作用範圍外偷偷地探測和區別目標。E-2C+的能力也在攻擊的控制、緝毒和救援任務中證明是有效的。第二代的AN/APS-145雷達系統 能夠提供全自動的地面上的目標定位和追蹤。它還有一部改善了的IFF (敵我識別)系統。並且雷達和IFF作用距離增加了40%,訊號處理能力得到了擴展;它還有一部新的大目標容量的彩色顯示。改進了的保密抗干擾的語音和數據通訊的JTIDS(聯合戰術訊息溝通系統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同時還有一部全球定位系統來進行高精確度的導航。
AN/APS-145 是一部長作用距離、高分辨的雷達,它通過配備的計算機和敵我識別以及無源探測系統一起工作,不但能給出工作環境的圖像,而且還能提供實時的訊息給防空中心。在那里人們作出指揮的決策,E-2C+ 還通過高速度的數據鏈來控制友機以進行精確的攔截。這部系統可以同時保持大約2,000 個航跡,追蹤的數據包括在電腦文件中的所有雷達IFF 和無源目標的航向、速度、高度以及識別訊息。
因為E-2C 還要在21世紀相當長的時間內服役,因此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升級以使飛機保持生命力。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在1994 年重新啟動了在佛羅里達州奧古斯汀的鷹眼生產線。為美國海軍生產新的36 架E-2C。下一代的E-2C:鷹眼2000 已經在1998 年4 月開始飛行試驗,並有了很大的進展。
雷達系統
E-2在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就是位於機背的圓形雷達罩,雷達罩的氣動構造經過特殊設計,在飛行時可以產生升力,藉以減少因裝設雷達而製造的空氣阻力。第一代的E-2A使用的AN/APS-96雷達使用特高頻,可同時追蹤250個目標,並指揮30群攔截機攔截。相較來說,E-1預警機只能追蹤4-6個目標,並指揮1群攔截機;這進步程度可說天壤之別。
安裝APS-96的雷達罩直徑7.31公尺、厚度76公分,當使用的時候整個雷達罩會旋轉,正常轉速1分鐘6轉,監控360度各方向空域。支撐雷達罩的結構可以在落地後讓雷達罩高度降低61公分,以便進出航艦上的機庫。
E-2家族的雷達有做過數次更換,但主要操作頻率均為特高頻;這種頻率電波衰減速度較慢,因此讓E-2監控空域相當大,但是精度不能和電波波長較短的雷達相比,因此只能指揮,很難作為射控系統運用。一般來說,E-2標準操作空域是9,150公尺(3萬英呎)高度值勤;APS-96在該高度能監控的偵測極限是370公里(200海浬)、E-2C換裝的APS-120增加到450公里(250海浬),同時機上雷達與電偵系統整合,增加對目標的鑑別手段、到E-2C Group 2時代,APS-145偵測距離已達560公里,可同時追蹤2千個以上的飛行目標,並指揮40批次的攔截機群任務。
中華民國空軍的E-2空中預警機
中華民國
E-2K:為E-2T升級至鷹眼2000技術水準的代號,與鷹眼2000的最大不同處在取消了USG-3天線組,目前僅中華民國使用。民國93年(2004年)8月11日,中華民國空軍的第一架E-2K於美國佛羅里達辦理交機儀式,所有的E-2T均接受相同標準改良。
E-2T:出口中華民國的版本,該批4架E-2T在名義上係由前美國海軍的E-2B重建而成,故機體編號繼承了E-2B的編號(151709、151710、151724、152479)。但實際上E-2T的機體與電子系統皆等同於新造之E-2C Group 2,並使用AN/APS-145雷達。雖然其機體使用原E-2B之編號,但E-2T僅象徵性的使用部分自E-2B上拆卸而來的零件,如陸地操作上幾乎毫無用處的捕捉鉤等。民國84年(1995年)9月20日,中華民國採購的E-2T運抵高雄港。
民國97年(2008年)10月,美國批准了中華民國的E-2T升級案;民國99年(2010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執行「鷹眼三號」計劃,4架E-2T分兩批次分別以海運運回美國昇級成E-2K,第一批次於民國100年(2011年)12月18日、第二批次在民國102年(2013年)3月8日以海運的方式運抵高雄港,在高雄國際機場略作處理後再自行飛回屏東基地。
基本規格
乘員:5人: 兩機員, 戰術資訊官, 航空管制官, 雷達操作員
長度:57 英呎 8.75 英吋(17.60 公尺)
翼展:80 英呎 7 英吋(24.56 公尺)
高度:18 英呎 3.75 英吋(5.58 公尺)
翼面積:700 英呎²[4](65 公尺²)
空重:43,068 磅(19,536 公斤)
載重:40,200 磅(18,090 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57,500 磅(26,083 公斤)
發動機:2×艾利森或勞斯萊斯T56-A-427A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5,100 軸馬力(3,800 千瓦)
性能
最高速度:350 節 (648 公里/時)
巡航速度:256 節(474 公里/時)
轉場距離:1,462 海浬(2,708 公里)
續航時間:無空中加油> 6 小時
空中加油 12 小時
無空中加油 (Wet Outer Wing) 8 小時
實用升限:34,700 英呎(10,576 公尺)
爬升率:2,515 英呎/分(13 公尺/秒)
翼負荷:72.7 磅/英呎²(355 公斤/公尺²)
推重比:0.19 馬力/磅(0.32 千瓦/公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