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1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674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求佛求心
即心即佛是非是,
非佛非心非是非;
試把是非皆坐斷,
管他心佛作何依。
──清.雍正
這一首偈語是清朝雍正皇帝所寫,雍正曾經親近過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蓮池大師,提倡念佛法門,對於近代的佛教可說影響甚大。這偈語是說,我們有時候必須即心即佛,有時候要非心非佛,要能夠即心即佛,也要能非心非佛。參禪如果不能契入真理,即使坐破蒲團,依然是迷。所以,如何成佛?心轉即是!
唐朝知名的馬祖道一禪師,平日素以「即心即佛」來接引學人。某天,有一位學人問馬祖道一禪師:「為什麼您會說即心即佛呢?」馬祖道一禪師回答:「只是為了要阻止小孩啼哭而已。」學人接著又問:「如果止啼了,那麼要說什麼呢?」馬祖道一回答:「非心非佛」。為什麼馬祖道一禪師先前說「即心即佛」,後來又改「非心非佛」了呢?無非是想破除學人對「即心即佛」的偏執罷了,其實這兩者並無什麼區別。
心,是不可靠的,因為心有分別,心有妄想,心有瞋愛,雖說「即心即佛」,但也不能執著,一執著便落入了分別心,就是凡夫心。故而不能只偏於「即心即佛」或「非心非佛」,也就是不落於二邊,能夠中道是最好的。
許多人常落入「是」或「非」的迷思,應該跳出是非之外,才能看清全貌。
因此,只要能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等種種對待,也就是「是非坐斷」之時,管他是心或是佛,當下即是佛心,也都是禪心了。
來源:星雲說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