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5
- 最後登錄
- 2022-1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8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428
- 相冊
- 1
- 日誌
- 11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小黑明融 於 2015-4-12 03:59 編輯
【菩提道燈論】《道炬論》
阿底峽尊者 造論 法尊法師 漢譯
敬禮 文殊師利童子菩薩
敬禮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與眾僧
應賢弟子菩提光 勸請善顯覺道燈
1 由下中及上,應知有三士,當書彼等相,各各之差別。
2 任以何方便,唯於生死樂,但求自利益,知為下士夫。
3 背棄三有樂,遮止諸惡業,但求自寂滅,彼名為中士。
4 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盡者,彼是上士夫。
5 為諸勝有情,求大菩提者,當說諸師長,所示正方便。
6 對佛畫像等,及諸靈塔前,以花香等物,盡所有供養;
7 亦以普賢行,所說七支供,以至菩提藏,不退轉之心。
8 信仰三寶尊,雙膝著於地,恭敬合掌已,先三遍皈依。
9 次於諸有情,以慈心為先,觀惡趣生等、及死歿諸苦,
10 諸有情眾生,為苦所苦惱。從苦及苦因,而欲度眾生,
11 立誓永不退,當發菩提心。如是發願心,所生諸功德,
12 如華嚴經中,彌勒廣宣說。或研讀彼經,或從師長聞,
13 了知菩提心,功德無量邊,如是等因緣,故一再發心。
14 勇施請問經,亦廣說此福,彼略攝三頌,今此當摘錄:
15 若有色方分,充滿虛空界,菩提心福德,其福多於彼。
16 若人以珍寶,遍滿洹沙數,一切佛世界,供養諸怙主。
17 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此供更殊勝,其福無邊際。
18 發菩提心已,勵力令增長。為欲於他世,能憶念此心,
19 於菩薩學處,真心遍護持。欲增長此願,除行心體性,
20 與諸戒律儀,非能遍增長;為增長此願,故當受戒律。
21 而菩薩善根,唯依止七眾 別解脫戒有,餘他不俱有。
22 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梵行為最勝,是比丘律儀。
23 當以菩薩地 戒品所說軌,從具德相師,受持彼律儀。
24 善巧律儀軌,自安住律儀,堪傳律具悲,當知是良師。
25 若努力尋求,不得如是師;當宣說其餘,受律儀軌則。
26 如妙祥莊嚴 佛土經所說:昔日妙吉祥,為虛空王時,
27 所發菩提心,如是此當書:我於諸佛前,發大菩提心,
28 誓度諸眾生,皆離生死苦。願從今以後,至證大菩提,
29 終不起瞋恨,慳吝與嫉妒。嚴修勝梵行,當斷罪及欲,
30 樂持戒律儀,當隨諸佛學。我於大菩提,亦不願速證,
31 願為一有情,住到最後際。當嚴淨無量 不思議佛土;
32 當令我名號,普聞十方界。我之身語意,志樂勝清淨,
33 不作不善業,一切使清淨。身語意三業,如是清淨因,
34 是謂堪能住,行心體律儀。由於善學習,無漏三戒學,
35 故於三戒學,極恭敬護持。如是勤清淨,菩薩諸律儀,
36 便當能圓滿,大菩提資糧。福智為自性,資糧圓滿因,
37 一切佛共許,為引發神通。如鳥未生翼,不能騰虛空,
38 若離神通力,不能利有情。具通者日夜,所修諸福德,
39 諸離神通者,百生不能集。若欲速圓滿,大菩提資糧,
40 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若未成就止,不能起神通,
41 為修成止故,應數數策勵。止支若失壞,雖勵力修行,
42 縱修百千劫,終不得正定。為入正定故,當隨順安住,
43 定資糧品中,所說諸支分,隨於一所緣,令意住善境。
44 瑜珈若成止,神通亦當成;離慧度瑜珈,不能盡諸障。
45 為斷除一切,煩惱所知障,故應具方便,修慧度瑜珈。
46 般若離方便,方便離般若,俱說為繫縛,故二不應離。
47 何慧何方便,為除諸疑故,當明諸方便,與般若差別。
48 除般若度外,施波羅蜜等,一切善資糧,佛說為方便。
49 由修方便力,自善修般若,彼速證菩提,非單修無我。
50 遍達蘊處界,皆悉無有生,了知自性空,說名為般若。
51 有則生非理,無亦如空花,俱則患俱過,故俱亦不生。
52 諸法不自生,亦非他及共,亦非無因生,故無體自性。
53 又一切諸法,用一異觀察,自性不可得,定知無自性。
54 七十空性理,及本中論等,亦成立諸法,自性之空性。
55 由恐文太繁,故此不廣說,僅就已成宗,為修故而說。
56 故無餘諸法,自性不可得,所有修無我,即是修般若。
57 以慧觀諸法,都不見自性,亦了彼慧性,無分別修彼。
58 三有分別生,分別為體性,故斷諸分別,是最勝涅槃。
59 如世間怙主,於諸經中云: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
60 住無分別定,無分別如空。如入無分別 陀羅尼經云:
61 佛子於此法,若思無分別,越分別險阻,漸得無分別。
62 由聖教正理,定解一切法,無生無自性,當修無分別。
63 如是修真性,漸得暖等已,當得極喜等,佛菩提非遙。
64 由咒力成就,息增等事業,及修寶瓶等,八大悉地力。
65 為安樂圓滿,大菩提資糧,若有欲修習,事行等續部,
66 所說諸密咒,應求師灌頂。為求師灌頂,當以珍寶等,
67 承事親供養,依教而奉行。使師心歡喜,師長歡喜故,
68 圓滿授灌頂,清淨諸罪業,成就諸善根,乃堪修悉地。
69 初佛大續中,極力遮止故,密與慧灌頂,梵行者勿受。
70 倘持彼灌頂,安住梵行者,違犯所遮故,先壞彼律儀。
71 其持禁行者,則犯他勝罪,定當墮惡趣,亦無所成就。
72 若聽講諸續,火供祠祀等,得師灌頂者,知真實無過。
73 燃燈智上座,見經說等法,由菩提光請,略說菩提道。
菩提道燈 大阿闍黎 吉祥燃燈智 造論圓滿
註:
(本版以法尊法師譯本為底,再參考陳玉蛟譯本,合和後對照略論用句,將其中部份七言體全部換為五言體便以讀寫記頌。)
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復以此功德 普迴向現世 已逝世父母 及累世父母
怨親債主等 一切諸有情 重罪皆消滅 皆共成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
小黑明融恭敬於2015農曆年初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