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經藏 中部 第6集 若希望經â kaï kheyyasuttaü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5-20 08:53: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Namo tassa bhagavato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1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達林給孤獨園。

於其處,世尊稱呼比庫們:「諸比庫。」

那些比庫回答世尊:「尊者。」

世尊如此說:「諸比庫,應當具足戒與具足巴帝摩卡2而住!應以巴帝摩卡律儀防護而住,具足正行與行處,對微細的罪過也見到危險。受持學習於諸學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同梵行者們喜歡、滿意、尊重和尊敬我。』他應完全持戒3,致力內心之止4,不輕忽禪那5,具足於觀6,增加空閒處7。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能獲得衣、食、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受用衣、食、坐臥處、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能使那些行布施者有大果報、大功德。』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已故、去世的親族、血親們以淨信心憶念我時,能使他們有大果報、大功德。』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克服不滿與喜好8,願我不被不滿所征服,戰勝已生起的不喜,住於勝利。』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克服怖畏與恐懼,願我不被怖畏、恐懼所征服,戰勝已生起的怖畏、恐懼,住於勝利。』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對於增上心、現法樂住的四種禪那,願我隨願而得、容易而得、不難而得。』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對於那寂靜、解脫、超越於色的無色定,願以名身觸而住。』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三結9,成為入流者,不退墮法10,必定趣向正覺11。』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三結,貪、瞋、痴12減弱,成為一來者,只來此世間一次即作苦之終結。』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我滅盡五下分結13,成14為化生者,在那裡般涅槃,不再從那世間回來。』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證得種種神變:願我一身能成多身,願我多身能成一身;顯現,隱匿;能穿牆、穿壁、穿山,行走無礙,猶如虛空;能出沒於地中,猶如水中;能行於水上不沉,如在地上;能在空中以跏趺而行,如有翼之鳥;能以手觸摸、擦拭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陽;乃至能以身自在到達梵天界。』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清淨、超人的天耳界,聽到遠處、近處的天及人的兩種聲音。』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心辨別瞭知其他有情、其他人的心:對有貪心,能瞭知有貪心;對離貪心,能瞭知離貪心。

對有瞋心,能瞭知有瞋心;對離瞋心,能瞭知離瞋心。

對有痴心,能瞭知有痴心;對離痴心,能瞭知離痴心。

對昏沉心,能瞭知昏沉心;對散亂心,能瞭知散亂心。

對廣大心,能瞭知廣大心;對不廣大心,能瞭知不廣大心。

對有上心,能瞭知有上心;對無上心,能瞭知無上心。

對得定心,能瞭知得定心;對無定心,能瞭知無定心。

對解脫心,能瞭知解脫心;對未解脫心,能瞭知未解脫心。』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憶念種種宿住,也即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裡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

他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那裡,在那裡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經歷如此的苦與樂、如此壽命的限量。

他從該處死後投生到這裡。

如是能以形相、細節來憶念種種宿住。』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以清淨、超人的天眼,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瞭知有情各隨其業: 「諸尊者,此有情的確因為具足身惡行、具足語惡行、具足意惡行,誹謗聖者,為邪見者,受持邪見業;諸尊者,他們身壞死後,生於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然而,諸尊者,此有情的確因為具足身善行、具足語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誹謗聖者,為正見者,受持正見業;諸尊者,他們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

如此能以清淨、超人的天眼,見到有情的死時、生時,低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能瞭知有情各隨其業。』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假如比庫希望:『願能斷盡諸漏,即於現法中,以自己之智證得與成就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而住。』
他應完全持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具足於觀,增加空閒處。

諸比庫應當具足戒與具足巴帝摩卡而住!應以巴,帝摩卡律儀防護而住,具足正行與行處,對微細的罪過也見到危險。

受持學習於諸學處!

如是,上述所說的乃是緣於此而說。15」

世尊如此說。

那些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瑪欣德尊者翻譯 2007-11


1世尊在該經中說:若比庫希望實現從世間直到出世間的十七個願望,他應完全地持守戒律、修習戒定慧三學。

2巴帝摩卡:巴利語pà timokkha 的音譯,有上首、極殊勝、護解脫等義。
《清淨道論》中說: 若他看護(pà ti)、保護此者,能使他解脫(mokkheti)、「脫離惡趣等苦,所以稱為『巴帝摩卡』。」

3完全持戒(sãlesvevassa paripå rakà rã):他完全地持守四種遍淨戒:巴帝摩卡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資具依止戒。
即是說應通過無缺失、完全地持守諸戒來成為一名戒具足者。

4致力內心之止(ajjhattaü cetosamathamanuyutto):致力於自己內心的平靜。
在此,「內」和「自己的」是同義詞。

5不輕忽禪那(anirà katajjhà no):不排斥禪那或不退失禪那。
以排斥、退失之義為輕忽。
當知捨棄了這種頑劣後他致力於謙遜等。

6具足於觀(vipassanà ya samannà gato):致力於七種隨觀。
七種隨觀即無常隨觀、苦隨觀、無我隨觀、厭離隨觀、離欲隨觀、滅隨觀、捨隨觀。

7增加空閒處:巴利語brå hetà su¤ ¤ à gà rà naü 的直譯。
意為增加前往空閒處的次數,頻繁地去空閒處。
於此,當知在把取了止觀業處之後,日夜進入空閒處禪坐的比庫為「增加空閒處」。

「應完全持戒」乃是說增上戒,「致力內心之止,不輕忽禪那」乃是說增上心,「具足於觀」乃是說增上慧學。
「增加空閒處」對修止者來說,頻繁地去空閒處為增上心學,對修觀者來說則是增上慧學,這是包攝了兩種學而說的。

8願我克服不滿與喜好(aratiratisaho assaü ):希望能夠戰勝、征服不滿與喜好。
於此,不滿是指厭煩諸善法與偏僻住處。喜好是指喜好五欲功德。

9三結(tiõ õ aü saü yojanà naü ):稱為有身見、疑、戒禁取的三種結縛。
這三種結為初道所斷除。

10不退墮法(avinipà tadhammo):已不可能再墮落到地獄、畜生、鬼、阿蘇羅四種苦界。
因為初道已斷除了能令墮落苦界之法。

11趣向正覺(sambodhiparà yaõ o):走向正覺的最終彼岸。
即已證得初道的入流聖者必定將證得更上的三種聖道的意思。

12 只來此世間一次(sakideva imaü lokaü à gantvà ):只來到這人界結生一次。
若在此人界修證一來道後,即在此處般涅槃者,他則不在此屬。
若在此修道後生於天界,並在其處般涅槃者;
若在天界修道後,在其處般涅槃者;
若在天界修道後,再生於此人界才般涅槃者;
若在此修道後生於天界,在那裡命終後再生於此處才般涅槃者,當知是這裡的意思。

13五下分結(pa¤ cannaü orambhà giyà naü saü yojanà naü ):下分,意即連接到下界的;為投生到欲界之緣的意思。
五下分結即前面所說的三種結,再加上欲貪結和瞋結。不來聖者已斷除了這五種下分結。

14成為化生者,在那裡般涅槃(opapà tiko assaü tattha parinibbà yã):不來聖者已排除了胎生等三種生,只會化生為梵天人,並在梵天界那裡般涅槃。

如此,世尊在教導持戒功德論直到證悟阿拉漢之後,再綜合這一切作出結論說:「諸比庫,應當具足戒……乃是緣於此而說。」

正如世尊在前面所簡要說的:「諸比庫,應當具足戒……受持學習於諸學處。」
具足戒的比庫能得到同梵行者們喜歡、滿意、尊重和尊敬,獲得資具,供養資具的施主們能得大果報,去世的親族們憶念時得大果報,克服不滿與喜好,克服怖畏與恐懼,證得色界禪那、無色界禪那、較低的三種沙門果、五種世間神通,以及以自己之智證得漏盡智。
所說的這一切,就是因為此持戒功德的緣故才說的。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5-20 15:52:54 |只看該作者
  第六 願經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呼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比丘應世尊曰:「世尊!」世尊乃曰:

  「諸比丘!汝等應具足戒、具足戒本。對戒本之守護而令守護之,應具足行及行處。畏慎細罪,應受學處而學。諸比丘!若比丘願:『令我為同行者、所愛、所重、所敬』者。彼則應成就戒、持守內心寂靜、不輕禪、具足觀行、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得衣、食、牀座、醫藥資具』者。彼則應成就戒、持守內心寂靜、不輕禪、具足觀行、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享衣、食、牀座、醫藥資具〔之施〕者,其〔施〕之行為獲大果報、有大功德』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親族血緣之逝去死去者,能以清淨歡喜心憶念〔我〕,令彼等因此而獲大果報、有大功德』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快樂,克服不樂,不樂不征服我,令我能從此征服任何所生之不樂』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克服怖畏驚駭,而怖畏驚駭不征服我,令我能從此征服任何生起之怖畏驚駭』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住於現在樂之四禪,隨願而得者,無難而得者,安易而得者』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超越色而成為無色之〔狀態〕,寂靜解脫,以此身到達而住』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以斷三結、離墮法、決定成為趣正覺之預流者』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以斷三結,滅貪、瞋、癡,而為一來者,即唯來此世間一次而苦盡』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斷五下分結,為化生者,而於彼處般涅槃,不再從其處還來此處者(不還者)』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驗證種種神通力,即一〔身〕化多〔身〕、多〔身〕化一〔身〕,或顯、或隱,越壁、越牆、越山,行之而無礙,猶如行於虛空;出沒於地中,猶如〔出沒〕於水中;行於水上而不破壞水,猶如行於地上時;於虛空中趺坐而往來,猶如飛鳥;又,以手掌撫摸如是大威力、大威德之日月,乃至到達梵天界,以此身而得征服之』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以清淨超人之天耳界,於天、人之兩〔種〕聲,〔無論〕其遠或近,皆得聞之』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以心知其他有情、其他人之心,即有貪欲心知其有貪欲心,無貪欲心知其無貪欲心,有瞋恚心知其瞋恚心,無瞋恚心知其無瞋恚心,愚癡之心知其愚癡之心,無愚癡心知其無愚癡心,或攝心知其攝心,散心知其散心,高廣心知其高廣心,不高廣心知其不高廣心,有上心知其有上心,無上心知其無上心,定心知其定心,不定心知其不定心,解脫心知其解脫心,不解脫心知其不解脫心』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憶念〔我〕種種之宿命,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種種成劫、種種壞劫、種種成壞劫,於其處,我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命終。於其處死於彼處生,於彼處,〔我〕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命終。又,於彼處死於此處生。如是,我憶念一一相及詳細狀況俱之種種宿命』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有情之生死,即知〔有情之〕卑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乃各隨其業也。即實以此等有情身為惡業、口為惡業、意為惡業、誹謗聖者、抱懷邪見、持邪見業故。彼等身壞命終,生於惡生、惡趣、墮處、地獄;又,以其他此等之有情身為善行、口為善行、意為善行、不誹謗聖者、抱懷正見、持正見業故。彼等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如是,我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有情之生死,知〔有情之〕卑賤、高貴、美麗、醜陋、幸福、不幸,乃各隨其業』者。〔彼〕則應成就戒……乃至……為住空閑處之行者。又,若比丘願:『令我諸漏滅盡、得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自達、自作證成就而住』者。〔彼〕則應成就戒、守持內心寂靜、不輕禪、具足觀行、為住空閑處之行者。『諸比丘!汝等應具足戒、具足戒本、對戒本之守護而守護之、應具足行及行處、畏慎細罪、受學處而學。』凡是(以上)所說,皆是關於此而說也。」

  世尊如是說已,彼等比丘歡喜世尊所說而信受奉行。


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0005 09經藏/中部 中部經典(第1卷) 〖通妙譯〗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4 07: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