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 認識中藥的四性五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5-13 08:14: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認識中藥的四性五味



一般常說中藥有四性五味,指的就是藥物的「性質」與「滋味」,它們都代表藥材的特性。藥性與滋味必須綜合考量,例如有2種藥物雖然都屬於甘味,其中一個是甘寒,另一個則為甘溫,所產生的作用就有差異。

中藥的「四性」一般指寒、熱、溫、涼4種藥性,又稱為「四氣」。
寒涼與溫熱是絕對不同的2種藥性;而寒與涼、溫與熱,則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性較小者為涼性,熱性較小者為溫性。

在古代的本草書中,所謂的微寒就相當於「涼」,大溫就相當於「熱」,溫性較弱者稱「微溫」,熱性較強者為「大熱」,寒性較強者則稱為「大寒」。

若能熟悉藥材的藥性,就能根據它們的性質來增強體質。當藥材進入身體後,會產生溫熱的藥性,具有「助陽」與「散寒」等作用,即可調治寒性病症。

至於在體內產生寒涼藥性的藥材,則有解毒清熱、瀉火等作用,可治療熱性病症。

此外,還有寒熱偏性較不明顯的「平性」,其作用較為平和,既可用於熱證,又可用於寒證。但平性也不是絕對的,也有偏寒、偏熱的不同。



雖然藥物的性質共有5種,一般仍然通稱為「四性」或「四氣」。

1 寒涼性質的中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養陰、補陰等作用,主要用於調治熱證、實證或機能亢進的疾病。
代表藥材:黃連、生地黃、薏仁、薄荷等。
2 溫熱性質的中藥,具有散寒、溫裡、化濕、行氣、補陽等作用,主要用於寒證、虛證或機能減退的證候。
代表藥材:人參、當歸、肉桂、乾薑等。
3 平性中藥,藥性平和,多為滋補藥,具有健胃開脾、補虛益氣等作用,常用於調養體質衰弱,不能適應寒涼或溫熱性質中藥者。
代表藥材:靈芝、枸杞等。

「五味」是指酸(含澀味)、甘(含淡味)、苦、辛、鹹5種滋味,有一種說法認為五味代表的是中藥嚐起來的味道。

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五味」是藥材根據臨床治療,所反映出來的效果。如酸味為肝、膽所吸收;苦味為心臟、小腸吸收;甜味為脾、胃吸收;辛(辣、芳香氣味)味為肺、大腸吸收;鹹味則為腎臟、膀胱吸收。

至於不同的味,亦有不同的用途和療效。就算是味相同的藥物,也有共同或相近的作用。

例如「酸味」藥物,大多具有止汗、止渴的作用;「甘味」藥物可以補充氣血,解除情緒緊張所導致的肌肉緊繃,使身體鬆弛,並具有解毒的功效。
而「苦味」可清熱、燥濕、瀉下;「鹹味」能軟化積存在體內結塊的廢物,清除體內不潔的殘渣,如腸胃吃壞東西,可以喝鹽水,將不潔之物排出體外。

「辛味」具有發汗、行氣或潤養的作用,所以喝下溫熱的薑母湯,可舒緩感冒症狀;「甘味」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淡味」有利尿作用;「澀味」則有收斂止汗、止瀉及止血的作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0 16: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