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9-6
- 最後登錄
- 2019-6-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23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3218
- 相冊
- 2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我們將以迭瓦達答的故事為例,來說明令生業、支持業、阻礙業、毀壞業。
Devadatta迭瓦達答的意思,是天授、天賜,古代音譯為提婆達多或提婆達兜。
迭瓦達答出身於王族家庭,自小養尊處優。
他比我們的菩薩——悉達多太子,要小幾歲。
他的姊姊,是悉達多太子的妻子及王妃——亞壽塔拉。
悉達多太子覺悟成佛後的第二年,首次回到釋迦國探親,當時的迭瓦達答,還很年輕。
他和幾位釋迦族王子跋帝亞、阿奴盧塔、阿難、跋谷、金比喇,還有理髮匠伍巴離,一起追隨佛陀出家。
他們出家之後都精進地禪修,在第一個雨安居期間,跋帝亞尊者證得了三明阿拉漢,阿奴盧塔尊者成就了天眼,阿難尊者,則在聽聞本那滿答尼子尊者說法時,證得初果。
雖然迭瓦達答,在那個雨安居中沒有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 但是,他也證得了凡夫的五神通:1.如意通,2.天耳通,3.他心通,4.宿命通,5.天眼通。
唯有最重要的漏盡通,迭瓦達答沒有證得。
在擁有凡夫的五神通之後,他繼續在僧團中過著清淨的梵行生活,
也很努力學習聖典和精進修行。
就這樣度過了三十多年,迭瓦達答已經是大長老,可還是沒有其他更上的成就。
有一天,他心裡生起一個壞念頭:“沙利子有很多徒眾,摩嘎喇那有很多徒眾,馬哈咖沙巴也有很多徒眾, 他們每個人都是領導,我也要做一個領導。
但是,如果沒有供養就不會有人要來跟我,就讓我想辦法弄些供養來。”
他想到現在馬嘎塔國的未生厭王子,這位王子很有前途,因為他將會繼承父親賓比薩拉王,而成為當時最強的一國領袖。
於是他開始盤算著,如何博取未生厭王子的信心。
一天,迭瓦達答帶上衣缽,走進王宮並來到王子的寢室,隱去自己的本形,變成一個青年。
這個青年身上纏著三條蛇,出現在未生怨王子的膝蓋上。
未生厭王子看到這個腰、頭、脖子都纏著毒蛇的青年,感到非常恐懼害怕。
迭瓦達答問:“王子,你害怕我嗎?”
未生厭王子說:“是啊,我是很害怕,你是誰?”
他說:“我是迭瓦達答。”
未生厭王子說:“尊者,既然你是聖尊迭瓦達答,那請你現出自己的本形吧!”
於是,迭瓦達答隱去神通,現出他的本形,拿著缽和衣站在王子面前。
於是未生厭王子,對迭瓦達答的神通產生很強的信心,每天早晚都用五百輛車的食物運去供養迭瓦達答。
從此,迭瓦達答有了很多的隨從。
他的心被名聞利養佔據之後,生起這樣的慾望:“我要領導比庫僧團!”
在他產生這個惡念的同時,他的神通也消失了。
有一天,佛陀正坐在大眾中說法,賓比薩拉國王也在場。
當時,迭瓦達答從座位上站起來,只是合著掌對佛陀說:“尊者,現在世尊已經年老了,已經年邁了,年歲已高了。
尊者,世尊現在也該退休了,也該致力於現法樂住而住了,請把比庫僧團交給我,我將會領導比庫僧團!”
佛陀說:“夠了,迭瓦達答,你不要想要領導比庫僧團!”迭瓦達答第二次這樣請求,佛陀又拒絕了他。
第三次他還是這樣請求,佛陀毫不客氣地回絕說:“迭瓦達答,即使是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我都不會把比庫僧團交給他們,更何況是你這個低賤的吃唾液者!”
吃唾液者的意思,是通過邪命方式所獲得的供養,就像應被聖者們吐出來的口水一樣,世尊說吞嚥像這樣的供養,為吃唾液者。
迭瓦達答本身也是出身王族,他很傲慢,以前又有神通。
他心想:“世尊竟然在國王也在場的大眾面前, 用吃唾液者的話,來貶斥我,還抬舉沙利子和摩嘎喇那。
”於是,他懷恨在心,準備殺死佛陀。
當迭瓦達答離開後,佛陀對沙利子尊者說:“沙利子,你到王舍城去揭發迭瓦達答說:'以前迭瓦達答的本性和現在的本性不同。
無論是迭瓦達答所作的行為和語言,都不代表佛陀、法、僧,只代表迭瓦達答自己。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他的一切言行,都和佛、法、僧無關!
由於迭瓦達答之前的品行尚佳, 他在僧團中還很受到尊重,這使沙利子尊者感到很為難,他說: “世尊!
以前我在王舍城,稱讚迭瓦達答說: '果底子(迭瓦達答)有大神通,果底子有大威力。
'尊者!您叫我如何在王舍城揭發迭瓦達答呢?”
佛陀反問他:“沙利子,你在王舍城對迭瓦達答的稱讚是不是真實的?”
沙利子尊者回答說:“是的!尊者。”
“同樣地,沙利子,你在王舍城,也只是照實去揭發迭瓦達答。”
於是,沙利子帶領著許多比庫,一起進入王舍城揭發迭瓦達答:“以前迭瓦達答的本性,和現在的本性不同。
無論是迭瓦達答所作的行為和語言,都不代表佛陀、法、僧,只代表迭瓦達答自己。”
出於對迭瓦達答本性的瞭解,世尊知道他,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迭瓦達答畢竟是一個有政治才能的陰謀家和野心家。
他想要殺死佛陀,必須先斷除佛陀的外護。
因為當時的國王賓比薩拉,是佛陀的得力在家弟子和熱心護持者,這自然也就成為迭瓦達答弒佛的最大障礙和心腹之患。
於是,一場“借刀殺人”和“釜底抽薪”的宮庭政變和歷史悲劇,正在他的策劃和導演之下,逐漸上演著。
迭瓦達答來到王宮,教唆未生厭王子殺死他的父親後做國王,而他則殺死世尊後做佛陀。
於是,未生厭王子在迭瓦達答的教唆下,把匕首綁在腿上潛入國王的寢宮,企圖刺殺國王,可是在寢宮門口被侍衛發現並把他抓住。
賓比薩拉王知道他,想要做國王之後,就把王位讓給了他。
迭瓦達答還是不肯罷休,他來到王宮,對未生厭王說:
“你就好像把一頭豺狼抓進蒙了皮的鼓裡的人一樣,想得那麼輕鬆。
過不了幾天,當你的父親想起你曾經對他所做的不敬時,他就會把自己的王位再奪回來。”
於是,未生厭王按照迭瓦達答的詭計,把老國王打進專門熏烤犯人的烤牢,直到把他的父親活活折磨死。
迭瓦達答見到自己的心腹大患被除掉之後,又要未生厭王派人刺殺佛陀。
於是,未生厭王喚來殺手說:“你們聽從聖尊迭瓦達答的命令行事。”
迭瓦達答首先指使一個身體魁梧的殺手說:“朋友,去,沙門果答瑪住在某某地方,你殺死他之後從這條道路過來。”
當這人離開後,他又命令另外兩個人:“當你們看到有一個人,從這條道路走過來時,殺死他之後從這條道路過來。”
等那兩個人走了之後,他又命令另外四個人:“當你們看到有兩個人從這條道路走過來時,殺死他們之後從這條道路過來。”
之後,他又命令另外八個人和十六個人,想通過這樣的方法殺人滅口,毀滅證據。
可是,由於佛陀的威德,這些殺手在見到佛陀後,不僅下不了手,而且都放下屠刀,聽聞佛陀說法後,都成為了佛陀的弟子,並且都證得了初果。
迭瓦達答知道自己的陰謀失敗了,於是他就準備親自動手。
有一天,迭瓦達答爬上鷲峰山,趁著佛陀在山下的陰影處經行時,把一塊大石頭往下推,他企圖用這塊大石頭砸死佛陀。
然而,這塊大石頭滾到半山腰時,正好被兩塊岩石卡住了。
但還是有一塊碎石從那裡彈出,把佛陀的腳給割破了,流了很多血。
幸好來了一位叫做基瓦的名醫,幫佛陀包紮,療治傷口。
當時,佛陀抬頭,望著山頂上的迭瓦達答說:“愚人,你多做非福,你以噁心、殺心,出如來之血!”
過後,佛陀對比庫們說:“諸比庫,這是迭瓦達答所造下的第一種無間業,即以噁心、殺心出如來之血。”
這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出佛身血”(五無間罪之一)。
在我們佛陀的教法中,只有迭瓦達答一個人,曾經造過這樣的惡業。
迭瓦達答第二次刺殺世尊不成,又心生一計。
當時,在王舍城有一頭名叫那喇笈利的兇暴的那喇笈利殺人大象。
迭瓦達答叫象倌,放出那頭那喇笈利大象,準備踏殺佛陀。
佛陀在清晨穿好衣、拿著缽,和許多比庫一起進入王舍城托缽時,象倌看到世尊從遠處走來,於是放出那喇笈利大象。
那頭大像看到佛陀從遠處走過來,於是高舉象鼻、豎起雙耳,朝世尊方向猛衝過去。
比庫們見到大象,狂亂地衝過來,紛紛勸佛陀避退,但佛陀當然不會懼怕。
佛陀向這頭大象散播慈心,結果這頭大像被世尊的慈心所遍滿時,放下鼻子,走到佛陀面前站著。
世尊伸出右手,撫摸那喇笈利大象的臉瘤說了兩首偈頌。
那喇笈利大像用鼻子,吸佛陀腳上的灰塵撒在自己頭上,然後匍匐著退後,一直到看不見世尊為止。
佛陀用慈心調伏這頭那喇笈利大象,再次挫敗了迭瓦達答的陰謀。
迭瓦達答雖然作惡多端,但畢竟還沒有還俗,仍然還是一個比庫。
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糾合同黨果咖離咖、咖答摩拉咖帝薩咖、堪嗒王后之子薩母達達答,準備對佛陀作破僧、破輪。
破僧是指分裂比庫僧團,破輪是指破壞世尊的戒律威令。
迭瓦達答說:“賢友們,我們到沙門果答瑪跟前,請求五件事:'尊者,世尊以無數方便讚歎少欲、知足、減損、頭陀、淨信、損減、精進勤勉。
尊者,這五件事能以無數方便,導向少欲、知足、減損、頭陀、淨信、損減、精進勤勉。
薩度!尊者, 1.比庫終生應該為林野住者。
若進入村中者,即犯其罪。
2.終生應該為集食者。
若接受邀請者,即犯其罪。
3.終生應該為塵堆衣者。
若接受居士供養之衣者,即犯其罪。
4.終生應該為樹下住者。
若住有屋頂的住所者,即犯其罪。(依照佛陀制定的戒律,雨季的四個月必須住在屋簷下,不能在露天、樹下過)
5 .終生不得吃魚、肉。若吃魚、肉者,即犯其罪。
沙門果答瑪將不會同意這五件事,我們就可以用這五件事讓人們信服。”
於是,他們一夥來到佛陀面前,向世尊提出這五件事。
佛陀當然不會同意這五件事,說: “夠了!迭瓦達答。
隨其意欲成為林野住者,隨其意欲住在村莊;隨其意欲為集食者,隨其意欲接受居士的邀請; 隨其意欲為塵堆衣者,隨其意欲接受居士供養之衣。
迭瓦達答,我允許八個月以樹下為住處及食三清淨的魚和肉,即不見、不聞和不疑。”
雖然現在有許多上座部比庫也是素食者,但那是基於慈悲、健康或衛生的原因。
大部分上座部比庫都是雜食的,沒有任何上座部僧團或長老,會把素食規定為戒律。
迭瓦達答提出的這五件事,被稱為“邪法、邪律”。
其中前面四條,也屬於佛陀讚歎的頭陀支,但佛陀並沒有把它們硬性規定為戒律。
所以,即使不實行,也不會犯戒。
對於第五條,“魚”是指魚、蝦等各種水生動物,“肉”是指飛禽走獸的動物肉。
只要這些肉食,並不是比庫們見到、聽到或懷疑專為比庫們宰殺的,它就是清淨的,佛陀並沒有禁止。
因為比庫的生活,必須依靠施主們的供養,施主供養甚麼,比庫只能接受甚麼。
所以佛陀在世時,也有許多比庫把前面的四條,當作頭陀行來實行。
只有第五條“不食魚、肉”,才是迭瓦達答“邪法邪律”的特色。
當時,迭瓦達答對世尊拒絕這五事感到滿心歡喜,和黨羽們得意洋洋的離去並到王舍城向大眾宣布,他們提出的“少欲知足”的五事遭到世尊拒絕,但他們卻遵行。
有些無信、無知的愚人,讚歎他們行頭陀、生活簡樸,佛陀反而生活奢華。
但是有信心的智者們,則紛紛譴責他們企圖分裂僧團。
到了伍波薩他誦戒日,迭瓦達答當眾宣布要遵行這五事,讓僧眾以取籌的方式表示認同。
據說,當時竟然有五百個剛出家的韋沙離瓦基子比庫取籌,接受了這五事並跟著迭瓦達答到嘎亞的象頭山另立僧團。
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僧團分裂,就是由迭瓦達答製造的。
如果僧團內部,因為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只稱為僧爭。
只有在同一住處、同一界場內的比庫僧團分成兩派,雙方人數都達到四人或以上者,才構成破僧。
象頭山,是佛陀教導《一切燃燒經》的地方。
後來,由於兩位上首弟子沙利子和摩嘎喇那尊者的努力,那些誤入歧途的比庫又回到了世尊的身邊。
迭瓦達答的陰謀再一次失敗後,當場氣得口吐熱血。
在臥床九個月之後,覺悟到本身的重罪,迭瓦達答心中充滿了悔恨,他想見佛陀尋求懺悔。
他叫信徒們用擔架把他帶去向佛陀謝罪,當他們來到離佛陀居住祗樹給孤獨園不遠時,佛陀的弟子來告知迭瓦達答的到來。
但是佛陀表明迭瓦達答的罪業太重,他不可能會再見到佛陀或者別的未來佛。
當他被帶到祗樹給孤獨園的外邊時,他覺得很口渴,叫信徒們去拿水給他。
把他的擔架放在一邊後,他們去拿水。
迭瓦達答在蓮花池旁邊坐起來後,把雙腳放在地上,可是由於作惡多端,接著地面裂開,迭瓦達答也跟著跌進去。
後來佛陀告訴他的弟子眾,迭瓦達答已出生在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是一千里長,而迭瓦達答的色身也是一千里高。
他的頭被裝進鐵頭顱到耳朵,他的腳被裝進鐵地至踝部。
三支鐵條如椰樹一樣粗,從三個不同的方向穿過他的色身。
由於不能動,他受無間的苦(沒有時間不受苦)。
在過了一百千劫後,他會成為一位獨覺佛,名叫亞底薩拉。
這些在《律藏 小品 破僧篇》裡有詳細記載。
迭瓦達答的故事,可以說明四種業。
他生逢佛陀住世,而且投生到釋迦王族家庭,有機會親近佛陀,這是令生業,而且是善的令生業。
他的令生業是三因善業,因為他有能力成就五種世間神通,成就神通力的基礎,是必須擁有四禪八定。
因此,能夠證得禪定的人,一定是三因(無貪、無嗔、無癡)結生者。
事實上,迭瓦達答是一個天生資質很不錯的人。
但是,當他產生想要統領僧團的野心時,神通就失去了。
同時,他的支持業,使他從小養尊處優,倍受呵護,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出家達上之後,也得到比庫們的尊重。
當佛陀吩咐沙利子尊者,到王舍城揭發他時,其阻礙業即開始生效。
不久,迭瓦達答變得臭名昭彰,供養和恭敬也都消失了。
由於出佛身血、分裂僧團的極重惡業,導致迭瓦達答墮落到無間地獄中,這是他的毀壞業。
以上通過迭瓦達答的故事,說明了令生業、支持業、阻礙業、毀壞業對一個人的影響。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