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經藏 中部 第24集 轉車經Rathavinãtasuttaü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5-20 08:40: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餵松鼠處。

當時,有許多來自菩薩出生地的比庫,在出生地雨安居結束後,來到世尊之處。

來到之後,禮敬世尊,坐在一邊。

世尊對坐在一旁的那些比庫如此說:“諸比庫,是否有誰在我的出生地被出生地的比庫、同梵行者們這樣尊敬:'自己少欲,也向比庫們作少欲論;自己知足,也向比庫們作知足論;
自己遠離,也向比庫們作遠離論;
自己獨處,也向比庫們作獨處論;
自己勤勉精進,也向比庫們作精進勤勉論;
自己成就戒,也向比庫們作成就戒論;
自己成就定,也向比庫們作成就定論;
自己成就慧,也向比庫們作成就慧論;
自己成就解脫,也向比庫們作成就解脫論;
自己成就解脫知見,也向比庫們作成就解脫知見論,是同梵行者們的教誡者、教授者、開示者、勸導者、鼓勵者、令喜者'?”

“尊者,本那•滿答尼子在菩薩出生地被出生地的比庫、同梵行者們這樣尊敬:'自己少欲,也向比庫們作少欲論;自己知足……是同梵行者們的教誡者、教授者、開示者、勸導者、鼓勵者、令喜者'。”

那個時候,沙利子坐在世尊不遠處。

,沙利子這樣想:“本那•滿答尼子之得,本那•滿答尼子善得所得,被他的智者、同梵行者們在導師面前逐一地讚歎,導師也隨喜他。
也許於某時我們也能會遇本那•滿答尼子,與他一起交談。”

那時,世尊在王舍城隨意居住之後,向沙瓦提城出發行進,順次遊行並到達沙瓦提城。

於其處,世尊住在沙瓦提城的揭達林給孤獨園。

本那•滿答尼子聽到:“世尊已到達沙瓦提城,住在沙瓦提城的揭德林給孤獨園。”

於是,本那•滿答尼子收拾坐臥具,取了缽和衣,向沙瓦提城出發行進,順次遊行到沙瓦提城的揭德林給孤獨園,來到世尊之處。

來到之後,禮敬世尊,坐在一邊。

世尊向坐在一旁的本那•滿答尼子說法、開示、勸導、鼓勵、令喜悅。

當時,本那•滿答尼子對世尊的說法、開示、勸導、鼓勵、喜悅,歡喜並滿意世尊之所說,從座而起,禮敬世尊,作右繞後,前往盲人林作日間住處。

當時,有位比庫前往沙利子之處,來到之後,對沙利子這樣說:“賢友沙利子,經常被您稱讚的那位名為本那•滿答尼子的比庫,他對世尊的說法、開示、勸導、鼓勵、喜悅,歡喜並滿意世尊之所說,從座而起,禮敬世尊,作右繞後,前往盲人林作日間住處。”

於是,沙利子趕忙取了坐具,緊跟著本那•滿答尼子之後,注視前方。

當時,本那•滿答尼子進入盲人林後,坐在一棵樹下作日間住處。

沙利子也進入盲人林,坐在一棵樹下作日間住處。

那時,沙利子在傍晚從禪坐起來,前往本那•滿答尼子之處。

去到之後,與本那•滿答尼子共相問候。

互相問候、友好地交談之後,坐在一邊。

坐在一旁的沙利子對本那•滿答尼子這樣說:“賢友,依我們的世尊住於梵行嗎?”
“是的,賢友。”

“賢友,是否為了戒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賢友,那是為了心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賢友,是否為了見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賢友,那是為了度疑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賢友,是否為了道非道智見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賢友,那是為了行道智見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賢友,是否為了智見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不是,賢友!”

“問您'賢友,是否為了戒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您說'不是,賢友!'問您'賢友,那是為了心清淨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您說'不是,賢友!'問您'賢友,是否為了見清淨……為了度疑清淨……為了道非道智見清淨……為了行道智見清淨……賢友,是否為了智見清淨而
依世尊住於梵行?

'您說'不是,賢友!'賢友,那是為了什麼而依世尊住於梵行呢?”

“賢友,為了無取著般涅槃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賢友,是否戒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那心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是否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那度疑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是否道非道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那行道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是否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賢友,那除了這些法之外有無取著般涅槃?”
“不是,賢友。”

“問您'賢友,是否戒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您說'不是,賢友。

'問您'賢友,那心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您說'不是,賢友。

'問您'賢友,是否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賢友,是否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
'您說'不是,賢友。

'問您'賢友,那除了這些法之外有無取著般涅槃?

'您說'不是,賢友。'賢友,那麼應如何理解這些話語的意思呢?”

“賢友,假如世尊施設戒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賢友,假如世尊施設心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
賢友,假如世尊施設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賢友,假如世尊施設度疑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
賢友,假如世尊施設道非道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
賢友,假如世尊施設行道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
賢友,假如世尊施設智見清淨是無取著般涅槃,則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

賢友,假如除了這些法之外另有無取著般涅槃,則凡夫也能般涅槃;賢友,凡夫實沒有這些法。

因此,賢友,我將為您說譬喻,在此有些有智之人能通過譬喻明白所說的意思。

“賢友,好像高沙喇國的巴謝那地王(Ràjà Pasenadi Kosala,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住在沙瓦提城,在薩給德城(Sàketa)發生了緊急的事情,從沙瓦提城到薩給德城之間為他準備了七輛車。

賢友,當時高沙喇國巴謝那地王從內宮門口登上第一輛車離開沙瓦提城,乘第一輛車到達第二輛車之處;
放棄第一輛車登上第二輛車,乘第二輛車到達第三輛車之處;
放棄第二輛車登上第三輛車,乘第三輛車到達第四輛車之處;
放棄第三輛車登上第四輛車,乘第四輛車到達第五輛車之處;
放棄第四輛車登上第五輛車,乘第五輛車到達第六輛車之處;
放棄第五輛車登上第六輛車,乘第六輛車到達第七輛車之處;
放棄第六輛車登上第七輛車,乘第七輛車到達薩給德城的內宮門口。

在他到達內宮門口之後,同僚、朋友、親戚、血親這樣問他:'大王,您是否乘這輛車從沙瓦提城到達薩給德內宮的呢?
'賢友,高沙喇國巴謝那地王應如何正確地回答所問的問題呢?”

“賢友,高沙喇國巴謝那地王應這樣正確地回答所問的問題:'在此,我住在沙瓦提城,在薩給德城發生了緊急的事情,從沙瓦提城到薩給德城之間為我準備了七輛車。

於是,我從內宮門口登上第一輛車離開沙瓦提城,乘第一輛車到達第二輛車之處;放棄第一輛車登上第二輛車,乘第二輛車到達第三輛車之處;
放棄第二輛車登上第三輛車,乘第三輛車到達第四輛車之處;

放棄第三輛車登上第四輛車,乘第四輛車到達第五輛車之處;

放棄第四輛車登上第五輛車,乘第五輛車到達第六輛車之處;

放棄第五輛車登上第六輛車,乘第六輛車到達第七輛車之處;
放棄第六輛車登上第七輛車,乘第七輛車到達薩給德城的內宮門口。

'賢友,高沙喇國巴謝那地王應這樣正確地回答所問的問題。

“賢友,正是如此,戒清淨只是為了心清淨,心清淨只是為了見清淨,見清淨只是為了度疑清淨,度疑清淨只是為了道非道智見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只是為了行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只是為了智見清淨,智見清淨只是為了無取著般涅槃。

賢友,乃是為了無取著般涅槃而依世尊住於梵行。”

如此說時,沙利子對本那•滿答尼子這樣說:“您叫甚麼名字?

同梵行者們如何知道稱呼?”

“我的名字叫本那,同梵行者們稱呼我為滿答尼子。”

“賢友,真稀有啊!賢友,未曾有啊!正如那博聞的弟子能正確地知解導師的教導,如此本那•滿答尼子能逐一地回答深奧的問題。

若能得見、得以恭敬本那•滿答尼子,是同梵行者們之得,同梵行者們善得所得。

即使同梵行者們以布纏頭,頂戴本那•滿答尼子而行,若能得見、得以恭敬,也是他們之得、他們的善得。

若我們能得見、得以恭敬本那•滿答尼子,也是我們之得,我們的善得。”

如此說時,本那•滿答尼子對沙利子這樣說:“您叫甚麼名字?
同梵行者們如何知道您?”“我的名字叫伍巴帝思(Upatissa),同梵行者們稱呼我為沙利子。”

“朋友,我實在跟一位與導師相當的弟子一起談論而不知為沙利子,假如我們知道是沙利子,我們就不會回答這麼多。

賢友,真稀有啊!賢友,未曾有啊!正如那博聞的弟子能正確地知解導師的教導,如此沙利子能逐一地問深奧的問題。

若能得見、得以恭敬沙利子,是同梵行者們之得,同梵行者們善得所得。

即使同梵行者們以布纏頭,頂戴沙利子而行,若能得見、得以恭敬,也是他們之得、他們的善得。

若我們能得見、得以恭敬沙利子,也是我們之得,我們的善得。”

如是,這兩位大龍互相讚歎善說。

瑪欣德尊者翻譯於雲南省雞足山華首放光寺 2009-03-15


許多來自菩薩出生地的比庫在世尊面前以十事稱讚本那•滿答尼子(Puõõa Mantàõãputta,富樓那滿慈子),沙利子(Sàriputta)得知後很想認識這位素未謀面的比庫。

當沙利子聽說本那來到了沙瓦提城(Sàvatthi,舍衛城),於是前往拜訪他並以問答的方式探討了禪修的七種清淨。

本那用不斷轉車到達目的地的比喻,巧妙地解釋了七清淨的次第關係,闡述要證悟無取著般涅槃並不是一躍而成,而是循序漸進的;同時也強調離開了這七清淨,也不可能證悟涅槃。

出生地(Jàtibhåmika):即誕生之處。

這裡的出生地並非指高薩喇國的大王、旃奇諸婆羅門、沙咖、蘇亞馬、山都西答、八十位大弟子或其他有情的誕生之處,而是指一切知的菩薩所誕生的釋迦國咖畢喇瓦土城。

少欲(appiccho):應知破除了多欲(atricchatà)、惡欲(pàpicchatà)和大欲(mahicchatà)三種欲,成就資具少欲(paccaya-appiccho)、頭陀少欲(dhutaïga-appiccho)、教理少欲(pariyatti-appiccho)和證悟少欲(adhigama- appiccho)四種少欲。

知足(santuññho):對於袈裟有三種知足:
1.隨所得知足(yathàlàbha- santoso):比庫無論獲得好的或壞的袈裟,他持用後就不希求其他,即使再獲得也不接受。

2.隨體力知足(yathàbalasantoso):由於虛弱、生病或衰老等原因,穿上沉重的袈裟易生疲勞,他將之與同分比庫交換之後,穿上輕柔的袈裟而知足。

3.隨所用知足(yathàsàruppasantoso):他在獲得高質、高價或許多袈裟之後,將它們供養給出家年久的長老、多聞者、生病者或少得者,繼續穿用舊袈裟或湊足舊佈、破布做成袈裟持用而感到知足。

對於缽食、坐臥處和湯藥也各有三種,共成十二種。

遠離(pavivitto):他具足三種遠離:1.獨行、獨住、獨坐、獨臥、獨自托缽、獨自回去、獨自經行等為身遠離(kàyapaviveko);2.八種定為心遠離(cittapaviveko);3.涅槃為所依遠離(upadhipaviveko)。

獨處(asaüsaññho):遠離五種接觸:聽聞接觸(savanasaüsaggo)、見接觸(dassanasaüsaggo)、交談接觸(samullapanasaüsaggo)、共事接觸(sambhoga- saüsaggo)和身體接觸(kàyasaüsaggo)。

勤勉精進(àraddhaviriya):策勵精進,即圓滿身心精進的意思。

戒(sãla):四種遍淨戒;定(samàdhi):作為修觀基礎的八種定;慧(pa¤¤à):世間智和出世間智;解脫(vimutti):聖果;解脫知見(vimutti¤àõadassana):十九種省察智。

善得所得(suladdhalàbhà):本那善得所得,即在導師面前被如此高度讚揚的意思。

如果被非智者們讚歎,不能算是善得;唯有得到智者們的讚嘆,才是善得。

若是被在家人讚嘆,不能算是善得。

同梵行者們在其他人面前讚歎也不能算是善得,唯有在導師面前讚歎才是善得。

緣於這些理由才說為“善得所得”。

逐一地(anumassa anumassa):對少欲、知足等十事一項一項地。

無取著般涅槃(anupàdàparinibbànaü):在此是指無緣般涅槃(appaccaya- parinibbàna)。

有兩種取著:執持取著(gahaõåpàdànaü)和緣取著(paccayåpàdànaü)。

執持取著即欲取等四種取;緣取著即“無明緣行”等所說之緣。

會施設仍有取著者等於無取著般涅槃(sa-upàdànaüyeva samànaü anupàdàparinibbànaü pa¤¤apeyya):即是將有執法說成離執法、有緣法說成無緣法、有為法說成無為法的意思。

但對於智見清淨,則是將有緣法說成無緣法、有為法說成無為法。

與導師相當(satthukappena):與導師相同。

本那引用這樣的一句話來將沙利子長老比喻為月輪。

本那尊者在這方面絕對是優秀的說法者。

在說到大臣、宰相的偉大時說成與國王相同,就如公牛和大像比,湖泊和大海比,月亮光和太陽光比,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大的了。

在說到弟子的偉大時說成與導師相似,也是說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偉大的了。

如是,本那引用這樣一句話來將尊者比喻為月輪。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01: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