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佛教故事》第二章 覺悟人生 五、恭敬三寶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7 10:36: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子受三歸依免墮惡道

過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天福享盡,還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歡樂都離他而去,美麗的天女不再親近他了,本來熠熠發光的身體現在變得毫無氣色,腋下散發出汗臭,污穢不堪。

當他知道自己將要生到豬胎中去,就躺在地上哀傷流淚。

天主知道這件事,指示他誠心歸依三寶,教他口念:

歸依佛,兩足尊。
歸依法,離欲尊。
歸依僧,眾中尊。

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歸依了三寶。

七天的時限一到,他便死了。

天主很想知道這位天子死後生到何處,就遍觀天上天下,但怎麼也沒發現那位天子的下落。他只好去問佛陀。

佛陀告訴他:「你們天人只能看到下面,看不到上面。那位天子由於歸依了三寶,轉墮為升,已生在兜率天了。」(《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散花布髮

燃燈佛住世的時候,有個叫善慧的人在山中修道。一次,他與外道辯論獲勝,得到五百銀錢。

他向佛的住處走去,準備將這五百銀錢供養燃燈佛。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少女,手持七株蓮花,便問她:「這些花賣不賣?」

少女回答:「這些花是送到王宮供養佛的。」

善慧就用五百銀錢買下五株蓮花。少女把剩下的兩株也交托給他。

燃燈佛講法的時候,善慧隨國王、大臣們一起散花,別人的花都紛紛落地,唯獨善慧的花停在空中。

佛贊善慧:「汝過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釋迦牟尼。」

燃燈佛出行。善慧見地上泥濘,就脫下鹿皮衣,鋪在地上,又把頭髮解開,讓佛從上面走過。

燃燈佛為他授記:「汝後作佛,當於五濁惡世,度諸天人。」(《因果經》)

黃金布地

舍衛國有位大臣,名叫須達,家中巨富,樂善好施,大家都叫他「給孤獨長者」。

須達長者到王舍城給兒子提親,夜宿護彌長者家,第一次聽聞佛名,隨護彌長者到竹園精舍拜佛,聽法歡喜,得須陀洹果。自念舍衛國外道縱橫,發心回國建造精舍,請佛化導。

舍衛國祇陀太子的花園林泉環抱,寂靜清涼,是起建精舍的理想之地。須達長者再三商請,願出重價。祇陀太子戲言:「如能以黃金布地,便當相讓。」

須達長者當下取金布地。諾大園地,一時將滿。

太子自念:佛陀必是大德,能使長者如此輕視財寶。於是對須達長者說:「園地算你的,樹木算我的,我們一起建造精舍,供養佛陀。」

這就是「祇樹給孤獨園」的來歷。(《賢愚經》)

正當的職業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沿路托缽,來到一個村莊。

農夫們剛剛停止田裏的勞作,準備吃午飯。看到佛陀走來,開口說道:「佛陀,非常歡迎你的光臨,因為你是解脫煩惱的聖者。不過,你為什麼要帶領這麼多不勞動的弟子走來走去、乞食為生呢?你看我們,有正當的職業,每天努力耕田、播種、除草,吃著自己親手勞動得來的飯食才心安理得呀。」

佛陀聽了,點頭微笑道:「不錯,你說得有道理,一個人要有正當的職業,勤勞耕耘,才有收穫。我們和你們一樣,也在耕田、播種、除草,都是正當地在吃自己辛勞而得的飯食呢!」

農夫不解地問:「你們在耕的什麼田,播的什麼種,除的什麼草?我怎麼沒有看到啊?」

佛陀從容地解釋道:「善男子!我們時時刻刻趕著忍辱的牛,持著精進的鋤,斬除煩惱的草,為眾生播種智慧與福德的種子,結成累累的聖果。你們有休息的時候,我們卻日日夜夜守護灌溉,不得休息。這種勤奮,非你們所能想像。」(《佛教故事大全》)

燒香禮拜

從前有個國王,喜歡喝酒打獵,每次打完獵,回宮便燒香禮拜。

侍從問:「大王飲酒打獵,回來燒香禮拜,這會有福德嗎?」

國王叫人燒了一大鍋開水,把一塊金子放到水裏。命令那位侍從把金子拿出來。侍從說:「沸水翻滾,不能下手。」

國王說:「你把火抽掉,再加些冷水進去,不就可以拿出金子嗎?」侍從就照著國王的吩咐把金子拿了出來。

國王說:「我飲酒打獵的時候,就像滾燙的開水;我燒香禮拜的時候,就像抽掉火再加冷水。為什麼不能獲得福德呢?」(《雜譬喻經》)

開悟

印度有一所「松寺」,寺旁有棵高大蒼翠的松樹,寺院因此得名。

寺裏住著一百多名比丘,其中有不少證果的聖人。

離松寺兩三裏地的村裏,住著一位虔誠的女居士,她發願每天供養一位比丘,由寺裏的比丘輪流受供,供養之後還要請求開示。

因為這位女居士深通佛理,所以一些修學稍差的比丘不太喜歡受供。

寺裏有一位名叫摩訶盧的比丘,晚年出家,雖然看起來年高德劭,但是連基本的佛理知道得都不多。輪到他受供那天,他推來推去沒人願意替他,只得硬著頭皮拄著拐杖去了。

女居士見來了一位老年比丘,心中生起無上的恭敬,殷勤接待。

供養已畢,女居士請老比丘上坐,自己伏地頂禮,請求開示。

老比丘坐在椅子上,想到自己對佛法一無所知,覺得真是蠢笨得可憐,慚愧萬分,歎了口氣,低聲說:「人的愚癡,實在是苦惱的根本。」說罷下座而去。

女居士伏在地上聽到這句話,歎未曾聞,當下開悟,證得聖果。

她歡喜萬分,抬頭發現座位已空,還以為老比丘有神足通呢,急忙從儲藏室取出一條大白毯,趕到松寺去供養老比丘。
老比丘以為她又要來求法,躲著不肯出來。(《佛教故事大全》)

尊敬佛陀

在一個嚴寒的冬夜,一位乞丐敲開了榮西禪師的房門,哭訴自己的不幸:家中缺衣少食,再這樣下去,不會凍死也會餓死。

禪師頗為同情,但身邊既無錢財又無衣食,該如何幫忙呢?想著想著,他拿出準備替佛裝金的金箔,對乞丐說:「把這些金箔拿去換錢應急吧。」

聞聲前來的許多弟子都以驚訝的表情看著禪師,紛紛議論道:「金箔是替佛裝金的,怎麼可以輕易送給別人?」

禪師平靜地對弟子們說:「也許你們無法理解我的做法,但我實在是因為尊敬佛陀才這樣做的。」

弟子們不服,私下嘀咕道:「把佛陀聖像的金箔送人,這是尊敬佛陀嗎?」

禪師慈悲地說:「佛陀割肉喂鷹,捨身飼虎,是怎樣對待眾生的!你們認識佛陀嗎?」(《禪的故事》)

供養僧人

唐太宗問玄奘法師:「我想供養僧人,但聽說僧人多無修行,怎麼辦?」

玄奘法師回答:「昆山有玉,混雜泥沙;麗水產金,豈無瓦礫?土木雕成羅漢,敬奉就能培福;銅鐵鑄成佛像,毀壞就會造罪;凡僧雖不能降福,修福須敬凡僧。」

唐太宗恍然大悟,說:「如此說來,我從今以後,即使看見小沙彌,也好像見了佛一樣。」([清]周安士《安士全書》)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3 21: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