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11-12
- 最後登錄
- 2019-8-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4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新聞媒體常常報導疑誤食中草藥,總是要調查一段時間,來釐清其他的外在因素,例如吃藥(禁藥)過量或喝假酒(甲醇)中毒,或想不開自殺等,才會確定是中草藥引起。而絕大部份是不知道這是有毒植物或肯定沒毒的植物才敢開心的吃啊!也有認錯的植物而導致的,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先從有毒的中草藥認識起,至少明哲保身,搞不好還可能救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b 馬兜鈴酸事件,應該是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的醫藥事件,從此,大家才開始檢討和重視中藥材的基原和誤用有毒的中藥飲片。主要起源是來自一九九二年,從比利時傳出了許多婦女服用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之減肥藥品產生腎衰竭,調查得知比利時用的是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屬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的,含有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具有腎毒性,商品名叫木防己。其實,原本正確應該要使用的是防己科(Menispermaceae)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根。主要成份是粉防己鹼(Tetrandrine),商品名叫漢防己。可是之後實驗的結果卻發現粉防己可能引起肝功能不正常,sGOT,sGPT顯著上升,粉防己也不是完全無毒性,因此衛生署公告自九十二年十一月四日起,宣布禁用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等五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
關木通為馬兜鈴科藤本植物是東北馬兜鈴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藤莖。
廣防己為馬兜鈴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廣防己(木防己) (Aristolochia fangchi ) 的根。
馬兜鈴為馬兜鈴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北馬兜鈴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或馬兜鈴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實。
青木香為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乾燥根。
天仙藤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地上藤莖的部份。
所以,現在都有規範商品不得驗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製劑,本來藥即是毒,只是大家對中藥都有錯誤的迷思,有病治病,沒病養生,總之對於有風險的中藥飲片,是需要中醫師處方使用,並加註警語。
根據中華藥典第七版(2011年)有列出中藥劇毒:水蛭、甘遂、芫花、洋金花、牽牛子、芒蟲、急性子。而中藥毒藥有信石、天仙子、馬錢子、白狼毒、紅大戟。當然有毒的中藥不只是這些,而最重要的不是因為有毒而是炮製對有劇毒中藥的重要性,中藥本來需要依法炮製才能有較好的療效和較小的毒性副作用也才能用於臨床,另外還有第2道防線就是煎煮有分為先下、後下、包煎、烊化等不同方式來確保安全性。
另外的常見有毒植物:
巴豆:為大戟科喬木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 的成熟種子。
巴豆霜,是取淨巴豆仁,碾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烘,壓榨去油後,碾細,過篩。
毛地黃: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毛地黃(Digitalis purpurea Linn.)。
雷公藤:為衛矛科植物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的全株。
洋金花(別名蔓陀羅花):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 (Datura metel L.) (南洋金花) 或毛曼陀羅 (Datura innoxia Mill.) (北洋金花) 的乾燥花,為各種洋金花之統稱。
生川烏: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塊根。
生附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
生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乾燥塊根。
白附子: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獨角蓮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塊莖。
生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塊莖。
生天南星: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 異葉天南星(A.heterophyllum Bl.)或東北天南星 (A.amurense Maxim.) 的塊莖。
生甘遂: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 的塊根。
生附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
生馬錢子:為馬錢科木質大藤本植物雲南馬錢 (Strychnos pierriana A. W. Hill) ,或馬錢 (S. nuxvomica L.) 的成熟種子。
生千金子(續隨子):大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續隨子(Euphorbia lathyris L.) 的乾燥成熟種子。
信石(砒霜):為天然產含砷礦物砷華、毒砂或雄黃等礦石的加工製成品,含三氧化二砷(As2O3),又名信石。砒石昇華之精製品為白色粉末,即砒霜,成分仍為三氧化二砷,毒性更劇。
雄黃:為硫化物類礦石雄黃的礦石。
蟾酥: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乾燥而成。
斑蝥: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乾燥體。
如果要論毒性,西醫的抗腫瘤藥物也不遑多讓,常用抗腫瘤藥物分成六大類,包括烴基化劑(alkylatingagents)、抗代謝藥物(antimetabolites)、抗生素類(antibiotics)、植物生物鹼(alkaloids)、固醇激素類藥物(steroid hormones)及其他抗癌藥物。共同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嘔吐、口腔炎、腹瀉、掉髮及精蟲減少之不孕症等。主要常常合併用藥:優點包括減少毒性、加強抗癌作用及降低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只是西藥都有事先做過臨床研究已得知的副作用,使病患有心理準備去接受這事實,而中藥總是後知後覺,也許是傳承經驗是出了問題,還有自以為是懂中醫的人很多,才有這樣的弊端出現,真是不教而殺之過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