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財經動態] 專家觀點/生技下個十年…開創台灣品牌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匿名  發表於 2015-7-27 01:08:30 |倒序瀏覽

2015-07-27 00:27:35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張念慈

台灣要發展生技產業,市場經濟規模太小,且現階段仍處於幼年期,邁向世界市場一定是終極目標,而未來如何在全球生技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卻需要產官學一起努力。當前應該思考的是,台灣生技業下一個十年,要怎麼走。我的想法是,發展台灣自己的生技品牌。

十年前若有人問台灣能發展生技業嗎?連我都沒把握,以當時情況來說,生技業可謂一片黯淡,但十年過去了,如果現在問我同樣問題,我會說,這十年來生技業已走出活路,也看到一點點亮光。但我仍認為,切不可因此自滿,否則將走回過去的老路。

生技業下個十年該怎麼走,是大哉問。我將以新藥為例說明:開發新藥有三種模式,一是開發到一定程度,授權給別人;二是找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三就是自己從頭做到尾,包括上市行銷等。這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沒有哪一種是完美的,要看自己的公司定位與產品特性來判斷。目前為止,浩鼎是選擇自己來,做「一條龍」的產品開發。

對台灣來說,一條龍開發就是要做自己的品牌,浩鼎想做的,也是台灣新藥品牌;不過,做新藥一條龍,發展新藥,從頭到尾不假他人,談何容易?這遠比傳產、電子等產業困難。

做藥與人身健康有關,各國均有嚴格的法律規範,要過好幾關,重重險阻;即使產品順利上市,才是挑戰的開始,先不論有超過九成以上的產品要到上市後第五年才會賺錢,光是維持藥證的有效性,如產品安全性、通過四期臨床等,就必須花不少人力、物力,更遑論後續大筆的行銷費用,都是上億美元起跳的規模。

至於授權,也要看授權夥伴是否合適,對象規模大小,倒在其次。首先,當然要自己的產品夠好,才能談到好條件。其次,要看對方是否有開發產品的能力,譬如,貴公司有一個抗阿茲海默的產品要授權,你得看對方是否有相關的開發能力,如果沒有,就得考慮。

再來,有些國外公司「假技轉、真卡關」的策略時有所聞,譬如某A國際公司正開發某類新藥且進度超前,而台灣有個B公司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這A公司為了消除競爭對手,先假意以優惠的條件向B公司技轉產品,拿到手後卻刻意不開發或拖延時程,卡住對手進度。

合作開發的複雜度,也不遑多讓。新藥公司合作對象,究竟是要選大廠?還是小廠,這也沒有定論,仍是要看本身的題目取向,來尋求對象。不過,應注意的是,合作開發除了應當評估對象是否對產品有開發經驗、熱忱外,還有後續開發的成本、行銷費用等,也要審慎衡量。

找大廠做合作夥伴,以業界的經驗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小廠與大廠公司文化上的差異。小廠通常決策快、效率佳,大廠在開發與決策進度上通常較為複雜、曠日費時,如果共同合作一個項目,要注意雙方是否在產品開發時程上能取得共識。

另外,雙方合作開發產品,在各項費用如臨床、行銷廣告等費用的分配也是問題,大廠在臨床上多砸重金,如果在合作初期不把彼此權責區分清楚,屆時光臨床費用一項,就可能讓小廠吃不消。

說了這麼多,不論是哪一種模式,最終還是得歸結「產品面」。台灣未來應該要找全球第一的全新、突破性療法資格(breakthrough therapy)的產品,這樣才能真金不怕火煉。

依我看來,現在台灣許多新創的生技公司擁有這樣的產品實力,而這些公司還在「雷達掃描領域外」尚未浮出檯面,換言之,台灣生技的好戲還在後頭。未來十年,有這樣的技術作為基礎,台灣生技公司應該要進行整合,一起扶植出「幾棵大樹」,才能在國際上和大廠一較高下,一起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實力。當然,這需要產業界、政府一起出力幫忙。

(本文是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口述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7-27 23:55:33 |只看該作者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會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7 08: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