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946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獻給天界仙真的奏章祝文—青詞
青詞,又作青辭,亦名綠章,是道教齋醮時獻給天神的奏章祝文。唐李肇《翰林志》說:「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宋程大昌《演繁露》說:「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家科儀奏事於天帝者,皆青藤紙朱字,名為青詞綠章,即青詞,謂以綠紙為表章也。」
青詞書寫的規制
書寫青詞須選用上等青紙,要求不能有玷污破損,一幅青詞紙長一尺二寸,要使用小楷朱筆書寫。道教認為青紙朱書,是表披肝瀝血之意,因肝在五行中屬木,在五行理論中為青色,而紅色的血則表示齋者心誠。能否寫得一手好青詞,既是書寫者文才的展示,也是道學修養的體現。
青詞有嚴謹的書寫格式,每首青詞書字不能超過十七行,每行不拘字數,前空一掌,後空兩掌。青詞開始部分是“啟聖”,啟聖以後的正文不得超過十六句,應直述奏請事項。因青詞是表達齋主之誠切,要求辭旨簡而不華,實而不蕪,不可堆砌華麗詞藻,行文以質樸為上,這是青詞與世俗駢文風格之不同處。
青詞有嚴格的書寫禁忌規定,書青詞者當齋戒入靜室,香案上敷淨巾、朱筆、朱盞,口含妙香,閉氣書寫,一氣呵成。不得中途擱筆與他人談話,書詞時須至誠嚴潔,紙不得飛落地上,衣袖等不得沾拂詞文。書寫完畢後蓋三炁玉章,以黃紙三寸腰封,用引進狀裹青詞放入方函,方函兩頭蓋太上印,以備齋醮壇場使用。引進狀的紙依青詞紙大小,用以裹封青詞。
青詞傳播的意義
道教稱青詞為“四六金文”,多用駢文。駢文盛行于兩晉南朝,隋唐時朝廷的表章詔誥即用駢體撰寫。青詞作為敬呈天神的文書,亦沿襲世俗表奏文體並予以神聖化。由於青詞在社會生活中廣泛行用,因此歷代文士有關四六體的文論,幾乎都要論及道教的青詞。青詞在形式上摹仿世俗文書,但內在的宗教旨趣與功能,與世俗文書有著本質的不同,它作為在齋醮科儀中敬獻天神的詞文,其實是表達道教思想的一種工具,同時對古代文學的發展也有了巨大的貢獻。
來;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