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藏茶
提到黑茶,就不能忽略黑茶的鼻祖「藏茶」。根據史料記載,唐朝已有藏茶的蹤影,不僅是流傳千年的古茶,更是藏族人民的日常必備飲品,以及換取日用品的籌碼,因此有「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之說。
經歷千年流傳,藏茶的稱呼也不斷改變,依照時代及各地風俗不同,曾被稱作大茶、馬茶、烏茶、粗茶、南路邊茶、緊壓茶、團茶、邊茶等等。
藏茶主要產地位於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其中以四川省雅安最為著名;自古以來,雅安一直是藏茶運輸及茶馬貿易的重要集散地,而此地海拔1000公尺高山所生產的小葉種,即是製作藏茶最佳的原料。
為全發酵茶之一的藏茶,可說是製作程序最複雜、最耗時的茶品,從採摘到成品完工必須經過和茶、順茶、調茶、團茶、陳茶等5大工序以及32道工藝,全程需耗時6個月左右;完成上述製造工藝的藏茶,顏色呈現深褐色,且具有「紅、濃、醇、陳」四大特色。
由於製作過程繁複、經過長期陳化發酵,讓藏茶極具收藏價值,且色、味、氣都相當穩定,利於運輸及保存。此外,藏茶的飲用方式相當多元,無論是沖泡、煎、煮或是乾嚼皆可,湯色透紅,入口先苦後甘。根據外型、口感的差異,藏茶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別:
康磚藏茶
外形呈現圓角長方形,表面緊實平整,色澤棕褐,香氣純正,湯色為紅褐色,滋味醇濃,葉底呈現棕褐色。
金尖藏茶
外形同樣為圓角長方形,香氣平和,滋味醇和,水色黃紅明亮,葉底偏暗褐色。
康尖藏茶
外形為圓角方形,緊實平整,沖泡後湯色紅而透亮,口感醇和。
【品茶王】 |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