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7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玉石] 近代台灣玉再現史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6-15 12:50: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近代台灣玉再現史

從花蓮市搭乘火車,南行約三十分鐘,就可以抵達台灣玉的故鄉—豐田。豐田位於壽豐鄉,是日本時代花東縱谷三大移民村之一,農業始終是豐田的經濟命脈,台灣玉短暫的榮景有如曇花一現。

豐田背後的荖腦山,就是出產台灣玉的「玉山」,曾經開挖出全世界最多的玉,但在地人卻不稱呼它「玉山」。

壽豐以前的地名叫做「鯉魚尾」,因為有鯉魚山和荖腦山在這裡交會,很像兩條交尾的鯉魚。大家所熟知的鯉魚山是北面小隻的公鯉魚,而南邊的荖腦山就是大隻的母鯉魚。在當地人的眼中,台灣玉是母鯉魚肚子裏面的寶貴的魚卵,所以他們都暱稱台灣玉為「魚卵玉」。


目前台灣最大的台灣玉重量接近五頓


但是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沒有人發現豐田藏著寶玉。即使臺灣通史寫著相傳玉山產玉,也沒有人知道地點在哪裡。

1932年,終於有日本人在荖腦山打獵出沒、發現了石礦,但那是白色纖維狀的石棉,不是台灣玉。石棉是隔熱斷熱最好的絕緣體,於是日本人在二次大戰期間首度進入荖腦山,大量開採石棉作為戰備物資。協助採石棉的台灣籍礦工甚至因此享有特權,不會被調到南洋當軍伕,順利逃過一劫。

可惜,日本人、台灣人眼中只有石棉,一塊塊珍貴的台灣玉,被視為毫無價值的廢石,傾倒到溪谷堆積成山,無人聞問。

幸好,美玉終究不會永遠被埋沒,人們終於不再與她擦身而過。

那是1950年代,就讀成功大學礦冶系的學生廖學誠,注意到了石棉礦旁邊的廢石。

1956年,廖學誠參加了救國團暑假的東部礦產調大隊。當時黃時傑老師帶領了成大三十多個同學由台南出發,經台東直達豐田,當時開採的依舊是石棉。

地質學家通常會把岩石礦物的標本切小,然後磨成幾乎成透明的薄片,放在偏光顯微鏡底下,觀察礦物的排列結構。

輝玉明顯是顆粒狀的結晶構造,閃玉的結晶特徵則是纖維狀的,台灣玉的纖維尤其長,廖學誠當初很快就鑑定出豐田的廢石就是「閃玉」。

為了進一步確認,他還帶著標本專程拜訪香港大學地理地質系的主任,Dr. Davies,他是當時遠東地區最權威的地質學家之一。後來,Dr. Davies親身來拜訪台灣,由當時台大地質系的赴授譚立平陪同,一起勘查豐田的礦場。

這是台灣玉歷史重要的一刻,因為他們的調查,證實豐田蘊藏了豐富的玉礦,當時是1965年!

花蓮發現翠玉這個消息一傳出,人人趨之若騖,紛紛前往荖腦山,蔚成一股採玉的熱潮。台灣玉璀璨卻短暫的傳奇歷史也隨即在豐田展開。

這座山就是台灣最重要的台灣玉產地: 荖腦山,它位於台灣中央山脈東側最心臟的地帶,也是全世界知名度很高的玉石產地。1965年至1974年,是台灣產玉最多的時代,荖腦山礦區東邊一個坑,西側一個洞,寶玉便藏匿其中。

玉礦礦工每天在荖腦山各個角落出沒,在採玉最盛期,礦工人數高達600位。如果把他們合力開挖的坑道全部接起來,總長度達10公里,得步行四個多小時才走得完。

偕連成先生就是這600位礦工其中的一位,工作足跡幾乎遍佈整個荖腦山礦區。

對他而言,到礦場就像是在「走灶腳」。今天,他特地和過去一起採礦的朋友示範當年採礦的情形。

台灣玉玉礦的礦體小,出現地點又不規則,品質非常難掌握,因此,礦主轉包給80多組像偕先生這樣的承包商,押取一半的利潤,以分散生產風險。

承包的礦工多半是豐田人,每次上山都要走上兩個多小時,所以晚上就睡在礦坑口的工寮。山上吃住的環境並不舒適,但是礦工每天工作八小時、包吃住的工資是100元,比2000元公務員的月薪高出十幾倍。

他們每天在山林間出沒,誰的找礦本事大、誰的運氣好,誰就能挖到價值不斐的台灣玉。

礦工知道,如果先找到石棉就容易找到台灣玉的礦脈。

這對礦工來說完全是經驗法則,但背後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石棉和台灣玉是經常一起出現的「共生礦物」,最常被夾在「蛇蚊岩」和「黑色片岩」之間。

在這個地方的上盤的上面的岩石最主要的是厚層的蛇紋岩,蛇紋岩是一種很重要的建材,在我們家庭裡面經常拿來當做舖地板的石材。

在下面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一層一層黑色片狀的這個就是著名的黑色片岩,黑色片岩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這個地區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岩石。

在豐田地區,台灣玉最主要是生成在黑色片岩及蛇紋岩中間,經常是成扁豆狀或是不規則脈狀的出現。

蛇紋岩和台灣玉都是綠色的石頭,乍看之下很容易把蛇紋岩誤以為是台灣玉。其實有兩個簡單的秘訣,可以分辨出哪一塊才是台灣玉。

第一個秘訣是比較硬度。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工具的例如鐵鎚或是小刀片刮刮看。刀片刮不動台灣玉,卻很容易在蛇紋岩上面刮出線條,因為蛇紋岩比台灣玉軟很多。

第二個秘訣是看誰會透光。拿起台灣玉對著光,會發現它微微透光,顯現出透綠的光澤。相較之下,蛇紋岩明顯不會透光。

偕先生他們一旦發現了石棉,就以炸藥炸出坑洞,循著石棉確實找到玉礦礦脈之後,便開始挖掘坑道,在山脈中鑽來穿去。坑道內一片漆黑、塵煙瀰漫,機器鑽挖的響聲迴盪坑內。光是這麼一個礦坑就可以讓住們忙碌好幾年,挖出一車又一車的台灣玉。

經驗老道的人很容易辦認出好玉,基本上就是要求顏色乾淨、沒黑點、質地細密,感覺起來很Q,就像年糕一樣。

以前礦山有輕便軌道運送台車,但軌道無法接到每個礦坑坑口,經常得靠人力扛木馬直接送到台車索道站,花費了不少時間和力氣。一旦抵達台車索道站,只要三分鐘左右,索道就可以把礦石送達下山,再由台車載到豐田堆石場,等待日後公開標售。

當年台灣玉的原石每公斤大約35元,一輛小台車所承載的礦石價值就高達三萬元!貓眼玉的價值更不在話下。

還有另一群專門上山偷拿礦場玉石的「山老鼠」,當地人稱他們「背石頭的」,可算是採玉的SOHO族。

當年一碗麵2塊錢,一場電影12塊,揹三、四十公斤的台灣玉下山就可賣得300元,身強力壯的人甚至背得動100公斤,利潤頗為可觀。難怪當年在山上礦區出沒的山老鼠有上百人,許多豐田的年輕學也曾利用假期背石頭打工。不少山老鼠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墜落溪谷,也有不少老鼠私炸礦坑變成殘廢。

但畢竟美玉人見人愛,山老鼠揹下來的台灣玉很多都是上等貨,只要能賣得好價錢,再怎麼冒險都是值得的。

採玉最興盛的時期,豐田大的加工廠並沒有幾間,反倒有許多農家把後院改裝成家庭式小工廠,具體顯影出當時提倡「家廳即工廠」、全家做代工的歷史縮影。

在地人習慣稱琢磨玉石的工作為「磨珠仔」。家裡只要架設一套砂輪機磨珠仔,就可增加不少收入,對生活家計幫助很大。

技巧熟練的人每天可利用1到3公斤的原石,琢磨出上百枚台灣玉戒指面,或數十枚玉環。

家裡廢棄不用的玉料經常堆積在角落,卻是陪伴豐田小孩度過童年的專屬寶玉,算得上全台灣最值錢的玩具。

台灣玉當中最令人著迷的,莫過於神秘的「貓眼玉」。貓眼玉產量最稀少、最難加工,價格當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冷卻用的水柱沖刷著快速轉動的砂輪機,把琢磨的粉末溶成混濁的泥水,這麼一來原本就若隱若現的貓眼線,更不容易看清楚了。

琢磨貓眼玉考驗著眼力和定力,一個不小心,不是把貓眼的線磨歪、磨裂了,就是把自己的手指磨破,血染貓眼。

如果磨一顆普通的台灣玉需要二十分鐘,一顆貓眼玉可能得花上兩個小時才能完成。

不過話說回來,貓眼玉給予居民的經濟回饋,絕對是普通台灣玉望塵莫及的。所以不論再怎麼辛苦,也願意咬緊牙關、忍受皮肉之痛,來琢磨貓眼玉。就這樣,家家戶戶砂輪機轉動琢磨的聲響此起彼落,迴盪在原本寧靜的豐田村落中。

有的豐田人上山採礦、有的人作中盤買賣、有的人不眠不休加工玉石外銷,整個豐田因台灣玉熱血沸騰。

有人說當時豐田繁榮的盛況有如小九份,也是花蓮首富之區!

可惜好景不常,台灣玉太有名、太暢銷了,為了不斷供應,礦工用炸藥瘋狂開挖,玉礦一半以上都破損了。

1974年初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大家不是削價競爭,就是改用品質穩定的外國閃玉,市場的版圖就此改變,也迫使台灣玉的開採在1983年劃下無情的句點。

來源:臺灣大學地質科學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yesterday9 + 3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16: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