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4-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3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2016/10/25 11:48:25 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台北報導
一般人認為糖尿病與肥胖或年紀有關,但醫師臨床發現,一名19歲男大生,平時喜歡喝珍奶又不愛運動,經常窩在家裡看電視、打電動,雖沒有糖尿病症狀,某天心血來潮檢測血糖,指數超標,就醫確診第二型糖尿病。 本報資料照片
一般人認為糖尿病與肥胖或年紀有關,但醫師臨床發現,一名19歲男大生,平時喜歡喝珍奶又不愛運動,經常窩在家裡看電視、打電動,雖沒有糖尿病症狀,某天心血來潮檢測血糖,指數超標,就醫確診第二型糖尿病。
收治病例的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該男大生身體質量指數正常,也未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但祖父母及父親都是糖尿病患者。研究發現,胰島素分泌差、體脂率高,雙重不利因素讓台灣人不胖也容易有糖尿病。
杜思德表示,全台糖尿病患約188萬人,平均每10名成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比全球(8.8%)、亞太地區(9.3%)盛行率高;過去認為第二型糖尿病是因肥胖造成體內胰島素作用不良,無法有效降低血糖,但最新針對東亞黃種人的研究發現,台灣、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黃種人受基因影響,體內胰島素分泌功能差,使體型不肥胖、年齡較輕的人,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
台大內科教授莊立民指出,東亞地區糖尿病患者雖不胖,但體內脂肪相對含量卻不低,身體胰島素抗性指標也相對增加1至2倍,導致國人胰島素分泌功能及作用效果不好,讓血糖無法有效調控,易演變為糖尿病;而早發型糖尿病在東亞地區較為常見,也有較多的眼病變如失明、白內障、重度眼疾發生。
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會議與西太平洋區糖尿病會議將於周四舉行。 記者劉嘉韻/攝影
杜思德表示,第二型糖尿病與遺傳有關,若父母其中一人為患者,罹病機率約25%,若雙親皆為糖尿病患者,罹病風險為50%;但糖尿病也與後天環境相關,有些人父母皆有糖尿病,但個人透過飲食控制、運動及良好的生活作息,就不會發病。
糖尿病學會秘書長、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任林時逸建議,維持適當體重,讓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至24間,每日運動至少30分鐘,飲食均衡勿過量,並減少精製糖類如糖果、蛋糕、市售飲料等,並減少攝取飽和脂肪,改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另外,也建議糖尿病要及早發現與治療,減少併發症發生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