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1930(1-K)反坦克炮製造的同時,蘇聯從本國設計坦克經驗中發現37毫米的穿甲力無法有效應付現有坦克,更無法有效面對日後的反坦克任務;因此蘇聯以1930年型的砲架換裝45毫米反坦克炮,45毫米炮除了增加口徑外,炮栓款式也從側開的水平滑楔式改為垂直滑楔式,雖然同樣是滑楔式炮栓,垂直式可以利用重力位能鎖閉,節省砲手體力消耗。最早的原型仍然沿用木質輪圈,使得最快拖曳速度只能維持在10-15公里間,在1934年設計小組將gaz汽車的輪胎轉用在砲架上,雖然重量略增加到425公斤,但是反坦克炮可以使用汽車拖曳,在反坦克部隊建置上蘇聯可說是最早完成摩托化的軍隊;這項改版在1936年1月至4月間測試,新炮通過了300公里的拖曳測試;同年11月7日,蘇聯勞動國防委員會決定將GAZ-A汽車的輪胎用於45毫米反坦克炮上,並在1937年投產。
研發與生產工作同樣為第八火砲工廠之任務,由於有了1-K的生產以及失敗經驗,相關研發於1931年底即結束,量產於1932年開始進行,而後大量配發於第一線部隊成為第一代蘇聯反坦克炮。
除了拖曳式以外,蘇聯也將這款火砲裝備在當時新服役的BT系列坦克以及T-26坦克上,坦克炮型稱為(20-K),基本數據與拖曳式相同,蘇聯在此裝備大量服役之後於1937年推出加強版53-K,45毫米款式反坦克炮並成蘇德戰爭時蘇聯部隊第一線團級後膛支援火砲,面對德軍的三號與四號坦克僅能在300米距離才能有效貫穿,嚴格來說無法滿足前線要求,但是面對輕裝甲車輛與步兵單位時仍十分有效。
使用彈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