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原本並不是指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區的氏族,她是中華民族中的一支,在語言、地域、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特徵與相對獨立性的一支民系。客家祖先在近千年的遷徙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歷經衝突、調適、融合的社會實踐,在繼承中原漢族文化傳統精神的基礎上,吸收南方各民族優秀文化而逐步形成的。
「客家」的「客」一詞出現在宋朝製定戶籍時,用來指由外地遷徙作客他鄉的移民,以「客戶」對照各地原住的「主戶」。客家人的祖居大概在黃河流域一帶,原是居住在中國北方的居民,其活動範圍在今日山西、河南、湖北之間。後來因為逃難而南遷,輾轉流離他鄉,定居在江西、福建、廣東各省,被當地的居民稱為客人,於是就有了「客家人」的出現。
客家精神
一代一代遷徙流轉,現實的政治因素與自然的環境關係使得客家人必須不斷的學著適應新的環境,即使再惡劣的狀況他們都必須咬著牙捱過去,因此也養成了客家人刻苦耐勞的工作精神與勤奮樸實的個性。每一代他們都背負著客籍他鄉的不確定性,又因屢居山區或荒野,不願服輸的個性堅守著家族的傳統。
再則,客家人遠離家園、到外地開拓創業,仍保持勤奮的精神,因此成就的事業令人刮目相看,如在新加坡客家人主導政治核心。這種局面不得不歸功客家女性的堅忍精神,她們勤儉持家、兼顧農事與家事,使客家男人無後顧之憂,隻身赴外地開創事業,今日南洋一帶客屬族群的事業規模,就是最好的見證。
另外,遷徙的生活型態,使得客家族群團結一致,建立起強而有力的集體住宅,通常同一姓氏的宗親聚居一起,有自己的祠堂,這種客家組織,對內謀求經濟上的自給自足,對外共同抵禦外敵,客家人同舟共濟,休戚與共,具有鮮明的族群認同,因此,客家人向心力特別強。
所以,一般客家的家庭裡,數代同堂是很普遍的情形,在大家族中,子孫雖多,仍然非常重視小孩的教育問題。大家族中的教育經費,多由「公嘗」支出,「公嘗」是一族共有的財產,有來自海外客家親友的捐助、或累積家族的遺產。過去客家人為贊助子弟赴京趕考,多捐出遺產供應族人使用,而有「公嘗」這種公有財產,如今仍有不少旅居海外的客家僑胞,捐助家族中的教育經費。
所以,總結上述,普遍來說客家人被公認的具有下面幾個精神特點:
(1) 刻苦耐勞、剛強弘毅
(2) 勤勉創業、負責
(3) 團結奮鬥、熱情好客
(4) 重視教育
(5) 女性具備勤儉美德
地區分佈
全世界客家人的總人口數,以及他們在海外分佈的數目,雖無確切的調查統計,但據一般人口專家的估計,約再四千五百萬人左右。其中約有四千萬人住在大陸地區,台灣約有一百七十萬人,其餘五百萬人則為僑居海外各地的客屬人士。分布情形如下:
(一)海外客家人:
A. 中南半島(包括越南、高棉、寮國、泰國及緬甸各國):
越南華僑是一百五十萬人,其中五十萬是客家人;而高棉、寮國只有三萬左右的客家人,加上後因內戰關係,不少人被殺或逃往國外,所以人數更少;泰國則有五百萬名華僑,其中四十萬是客家人,大都在曼谷、清邁等都市從商;緬甸全國有十五萬名華僑,其中十萬是客家人,在仰光等都市從商者較多。
B. 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婆羅洲:
客家人的僑居馬來西亞,大概始於明代到了滿清初年,移植的人才越來越多。大部分都從事於墾闢、採礦、商賈等業。而據1950年調查,僑居馬來西亞的華僑總數為1980205人,其中屬於客家人的約在30-40萬人之間,分別分布於馬來西亞各州及新加坡。
C. 印尼:
海外各地客屬僑胞,以僑居印尼的為數最多,約四十五萬。其主要居地為爪哇之雅加達、三寶?、泗水、萬隆、梭羅,以及蘇門達臘之加錫;摩鹿加群島之安汶,及邦加島、勿里洞島,與帝問島東部等。
D. 菲律賓群島及東帝汶:
菲律賓客屬人數不多,只有數千人,且以居馬尼拉者為多。而東帝汶客屬人數則較多,其中華僑十之八九皆為客屬僑胞,約3千多人。
E. 印度:
據1939年調查,在印度地區華僑共25000餘人,其中客屬約數千人,多住於加爾各答、馬德拉斯、新德里及大吉嶺等地,以經營商業為多。
F. 大洋洲:
華僑於道光咸豐年間,才開始到澳洲。據1920年調查,全澳洲華僑,共22000餘人,其中客屬佔半數,大部分住在新金山及澳洲雪梨,以經營商業及採礦為多。而澳洲東北部的新不列顛島中的亞波埠,也有客屬約一千餘人。另『幸福島』中華橋共6862人,而十之八九皆屬客家人,尤以惠州籍者為最多。
G. 美國:
華僑大量移植美洲是始於道光28年,據1948年調查,全美華僑總數為80151人,其中客屬人數約一萬多人。多分佈於紐約、舊金山與檀香山等地。
H. 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島:
中美洲中華僑客屬多居於巴拿馬,約四千餘人。而大西洋島上的古巴有客屬約數千人、牙買加上華僑約二萬多,幾乎都是客屬、千里達島上也有八百多客屬人士。
I. 南美洲:
南美洲客屬華僑,以居於蓋亞那、蘇利南、巴西、祕魯者居多,人數約數千人。
J. 歐洲:
歐洲客屬華僑,大都集中於利物浦及鹿特丹二處,約數百人,除少數經營商業外,多以航海為業。
K. 非洲各地:
全非洲各地的華僑,據1950年的調查,總數為28900餘人,其中客屬大約一萬人左右。在非洲客屬僑胞,大部份分佈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慶伯利、東倫敦、依利薩伯港、德爾班,以及摩里西斯、留尼旺島等地。
L. 其他地區:
加拿大有三萬多客屬華僑、日本約則有四千餘人等。
(二) 大陸地區:根據客家學研究專家羅香林先生所進行之分類如下:請參考分布圖
A. 福建省:
(1) 純客住縣:長汀、寧化、上杭、武平、永定、將樂、沙縣、南平。
(2) 非純客住縣:清流、連城、龍岩、明溪、平和、紹安、崇安
B. 江西省 :
(1) 純客住縣:尋烏、安遠、定南、龍南、全南、信豐、南康、安南、崇義、上猶。
(2) 非純客住縣:贛縣、興國、于都、會昌、寧都、石城、瑞金、廣昌、永豐、萬安、遂川、吉安、萬載、萍鄉、修水、吉水、泰和。
C. 廣東省:
(1) 純客住縣:梅縣、興寧、五華、平遠、蕉嶺、大埔、連平、和平、龍川、紫金、仁化、始興、英德、翁源、陸河、赤溪。
(2) 非純客住縣:南雄、曲江、樂昌、乳源、連縣、陽山、惠陽、海豐、陸豐、博羅、增城、龍門、寶定、東莞、花縣、清遠、佛岡、開平、中山、番禺、從化、揭陽、饒平、信宜、潮安、河源、豐順、鶴山、徐聞、陽春、三水、惠來、化州、潮陽、新豐、羅定、台山、連山、惠東、封川。
D. 海南省
非純客住縣:臨高、陵水、廣寧、詹縣、安定、崖縣、城邁、萬寧。
E. 廣西省
非純客住縣:防城、河蒲、欽縣、桂平、貴縣、蒼梧、平南、博白、玉林、北流、藤縣、賀縣、武宣、象縣、橫縣、武鳴、陸川、宜山、柳州、融安、鹿寨、昭平、平樂、賓陽、寧、鐘山、荔浦、三江、羅城、柳城、來賓、陽朔、蒙山、崇左、東蘭、南丹、信都、金秀、鳳山、馬山、環江、扶餒、寧明、河池。
F. 湖南省
非純客住縣:汝城、郴縣、瀏陽、平江、宜章。
G. 四川省
非純客住縣:培陵、巴縣、榮昌、隆昌、瀘縣、內江、資中、新都、廣漢、成都、雙流、灌縣、會理、新繁。
H. 貴州省:
非純客住縣:榕江。
以上九省地域,大多在長江以南,客家人流佈之人口較多。但其實長江以北也有流佈一些客家人口。例如:
A. 河南省:
有客家人居住的縣份有-----光山、潢川、信陽、息縣、經扶、固始、汝南、新野、商城、安豐、新蔡、靈寶等。
B. 湖北省:
有客家人居住的縣份有-----黃岡、黃梅、黃安、沔縣、黃陂、光山、襄陽等。
C. 安徽省:
有客家人居住的縣份有-----壽縣、宿縣、靈泉、宣城、婺源、霍邱、合肥、六安、舒城、太湖等。
D. 山西省:
有客家人居住的縣份有-----長治、汾陽、方山、臨興、孝義、曲沃等。
E. 陜西省:
有客家人居住的縣份有-----渭南、商南、郃陽、山陽、商縣等。
----------------------------------------------------------------------------------------------------------------- 台灣地區:沒有純客家住縣,非純客家住縣則有: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東、嘉義、高雄、彰化、花蓮、台東、台北。
贛(主要以江西南部贛南為主)、粵(以梅州為中心且集中於粵東)、閩(以汀州為主且集中於閩西)之大區分一般仍是被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