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隔陰之迷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5-25 00:37: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隔陰之迷

  四十年前,我曾讀過一本淨土宗的書,有這麼一句:「羅漢猶有隔陰之迷」 。意思說:修證到羅漢,還有隔陰之迷,不如往生極樂世界的好。但阿羅漢生死 已了,不會再受後陰,怎麼會有隔陰之迷呢?我曾向人請教,有的說:「四果羅 漢」,本指第四阿羅漢果,有的以為一、二、三、四果,都可以稱為阿羅漢,才 有這樣的文句。中國人的作品,有些是不能以嚴格的法義來評量的。雖這麼說,我也不知對不對。近見『當代』雜誌(三十期)所引,印光大師『淨土決疑論』說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 生死輪迴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 當然沒有念佛法門的穩當了!文句說到「既受胎陰……從迷入迷者多」,也許這 就是隔陰之迷的一種解說吧!先說什麼是「隔陰」?什麼是「迷」?陰是五陰 ──五蘊。我們的身心自體,佛分別為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眾生在生死中,只是這五陰的和合相續,沒有是常是樂的自我。這一生的身心自 體是前陰,下一生的身心自體是後陰,前陰與後陰,生死相續而不相同,所以說 隔陰。迷有二類:迷事是對事相的迷亂、錯誤、無知;迷理是對諦理──無常、 無我我所、空性、法住、法界的迷惑。約「迷事」說,一般眾生及證得初果、二 果、三果的聖者,在從此生到下一生的過程中,都是「不正知」的。如入胎時, 或見怖畏,或見歡樂的境界,在胎中與出生時,也這樣的不能正知;前生的自己 與事,都忘失了。約事迷說,一切眾生,就是前三果聖者(阿羅漢不會再受後陰 ),都是有此「隔陰之迷」的。不過三果聖者,初生時雖不能正知,但很快能憶 知前生的一切。所以釋迦佛的在家弟子,得三果而生色界天的,有的從天上來下 ,向佛致敬與說偈讚歎。如約迷理說:凡夫是迷理的,如不能轉凡成聖,是從迷 入迷的。初果聖者是能見諦理的,一得永得,是不會再退失的。在入胎、出胎時 ,雖不能正知,不能現見諦理,但所得無漏智果,並沒有失落。如錢在衣袋中, 雖沒有取出來用,你還是有錢的。所以得初果的,最多是七番生死;得二果── 「一來」的,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得三果──「不還」的,一生天上,就能究 竟解脫。所以聖者雖有「隔陰之迷」,對解脫生死來說,是絕對穩當的,解脫生 死是為期不遠的。聖者決不會從覺入迷,不知念佛的人為什麼要怕聖者的「隔陰 之迷」?

  再來研求『淨土決疑論』的意趣:文中說到「徹悟自心」,大抵是針對中國 禪者說的。我不知禪者的徹悟自心,有沒有斷惑。「見惑」是見(道)所斷煩惱 ,「思惑」是修(道)所斷煩惱。見惑是見諦所斷的,佛教中或說「一心見諦」,或說「十五心見諦」,十五心是十五剎那心,就世俗說,是一霎眼就過去了。 所以見惑,說斷就斷盡而成聖者,不斷就是凡夫,見惑是不會斷而未盡的。徹悟 自心,如等於見道斷惑,那即使受胎迷著,也不可能「從迷入迷」,而一定是「 由覺至覺」的。也許中國禪者的徹悟自心,內心雖有些超常經驗,但不能斷見惑 ,還是與凡夫一般。如說「思惑」沒有斷盡,那是二果、三果的事,怎麼會「從 迷入迷者多」?這一段文字,是不正確的!印光大師是精通天台的淨土行者,對 這些應該是不會不知道的。可能慈悲心重,為了弘揚淨土,故意這樣說的吧!(印順導師/華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5 16:3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