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4-1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49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中央大學經濟系學生施詠心(左起)、楊佳琳及林若茵以「智能垃圾車」為主題,獲得兩岸暨香港綠色大學環保競賽優異獎。圖/中央大學提供
「垃圾桶自動分類」已不再是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節,中央大學4名學生,以「Sharing Eco」為主題,設計出智能垃圾桶,使用者一次丟入多項回收物後,AI機器能透過紅外光、金屬探測器等辨識出回收物,日前在「兩岸暨香港綠色大學聯盟環保競賽」中一舉奪冠。
「兩岸暨香港綠色大學聯盟-2017年學生環保競賽營」於今年8月24到30日在南京大學舉行,經過7天的激烈競爭,中央大學從6校、16組隊伍中脫穎而出,一舉榮獲冠軍、優異獎和海報設計獎等三項大獎。其中冠軍團隊以「Sharing Eco」為主題,結合智能垃圾桶、資源共享櫃與數位廣告看板三項特點,創造再生資源利用價值。
兩岸暨香港綠色大學聯盟由台灣中央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國南京大學於2011年共同發起,2016年加入台灣成功大學、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及浙江大學等校形成六校聯盟。旨在透過舉辦學生競賽,組織學生積極發揮創意,提出綠色環保行動方案,從學習、實踐到傳播,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理念。
冠軍隊伍由中央大學光電系陳思妤副教授指導,成員包括光電系王馨誼、資管系陳柔君、李婧瑜及客家系李宛諭,得獎作品「Sharing Eco」初衷希望資源回收從校園做起,進而影響社會。隊長王馨誼說,兩岸三地人口多,如果整體社會都能做到資源再利用,不但降低垃圾量,還能讓回收物創造更大價值。
「Sharing Eco」的核心-智能垃圾桶,使用者一次丟入多項回收物後,AI機器能依序辨識,利用機器手臂夾取。針對塑膠類產品採拉曼光譜技術,透過機器打出紅外光,激發回收物產生波長,再判斷是否為塑膠類的波長;鐵鋁罐等金屬回收物則是利用金屬探測器辨識;另透過機器視覺來識別紙類。
評審團表示,Sharing Eco作品的完整性、全面性與可行性高,是此次獲獎關鍵。該團報告時僅利用8分鐘時間,就能道出環保核心理念,報告條理脈絡清晰,也令評審團印象深刻,獲得參賽隊伍共同票選「海報設計獎」。另外,由中央大學經濟系王銘正教授指導,經濟系學生施詠心、楊佳琳及林若茵構想出的「智能垃圾車」,結合二維條碼及獎勵機制,也獲得「優異獎」殊榮。
中央大學團隊以「Sharing Eco」為主題,奪下兩岸暨香港綠色大學環保競賽冠軍,由左至右為光電系王馨誼、資管系李婧瑜、頒獎人南京大學台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曉蓉、客家系李宛諭及資管系陳柔君。圖/中央大學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