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6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與南嶽
道家最早進入南嶽的傳為東漢末期張道陵,他自天目山遊南嶽,謁青玉壇、光天壇,禮祝融祠。其後則為皮元與王穀神。宋•陳田夫《總勝集》載:皮元與王穀神同居南嶽的去龍峰棲真觀,胎息還元,數年成道。晉武帝司馬炎封王穀神為太微先生,皮元為太素先生。漢至魏晉,道家一熱衷於是煉內丹,即今所謂氣功。燒丹煉汞為外丹,即藥物,為古代化學。今南嶽紫蓋峰下彌陀寺廢址右側的巨石上刻有《還丹賦》,該賦對煉丹之道作了許多闡述,即系魏晉時期道家的手筆。道家南來,煉丹技術及其藥學固然深有影響,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們中影響卻更深。後於皮、王兩道士來南嶽的所謂“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經》,傳播《黃庭內景經》、《太上寶文》及《五嶽真形圖》,使道家玄學與神仙之說,深入人心。而符錄讖諱之學與南楚原有的巫貺之術相融合,在南嶽一帶行道設教,一直未絕,廟會、賽神之風至今猶存。至於神祠道廟之盛,更於此始。他們術動帝王,道幹卿相,更無論信士滿民間了。
唐初,因司馬承禎言,遂於五嶽各建真君祠,南嶽神則封為司天王,遣官奉祀。這就是道家的神通。據李元度《南嶽志》資料,南嶽道觀,自晉初即有棲真觀、南嶽觀,以後各代多有興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紅牆碧瓦,綠樹濃蔭,名山小築,風物極佳。道觀多,道徒也多。南嶽歷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間有徐靈期、鄧郁之、張曇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馬禎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嶠與後來的鄧紫陽等人被封為天師。司馬承禎被賜號白雲先生。其後,道士張太虛又被賜號元和先生。道士劉元靖賜號廣成先生並敕授銀青光祿大夫,充崇元館大學士,加紫綬,鑄印置吏,是南嶽第一個實授三品職官的道士。優詔頻頒,大吏踵至,道流勢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興盛,唐時已達到了頂點。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應地滲入到各個領域。此時,文人與道家往來唱和,也構成南嶽道教文化的一大特點。舊志載,唐守詩人、名士與道家有交往的頗多。
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隱居南嶽時曾師事道士張太虛,唐敬宗時吏部侍郎趙櫓則為劉元靖撰《廣成先生傳》,太子少傅盧又撰《廣成先生石室銘》。韓愈則為南嶽道士軒轅彌明《石鼎聯句詩》作序。唐詩人儲光羲、崔塗、張喬、鮑溶、李群玉、王元等詩人均有詩寄南嶽道人或道觀。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養較高,玄學修養較深的人,亦紛紛著書立說,如南北朝劉宋時徐靈期即著有《衡山記》,是第一部紀述南嶽的專著。其後唐末道士李沖昭著《南嶽小錄》,宋•陳田夫著《南嶽總勝集》,明•李常庚撰《瑣碎錄》。他們的著述,對南嶽歷史文化的考述,均有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道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