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2015-5-20最後登錄2025-10-12主題查看積分30451閱讀權限130文章40055相冊0日誌0
 
    
 
            狀態︰
離線   | 
|  ◎ 記者 林奐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家族中如有新成員加入,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以及闔家歡樂團圓圍爐,別忘了多給予產後婦女關懷。根據研究指出,在春季或冬季生產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夏、秋季生產 婦女罹患憂鬱症風險較高
 
 一篇發表於《美國麻醉醫學會年會》研究中,20,169名產婦中,有817名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春季和冬季,在夏季或秋季生產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高。研究也發現,婦女生產疼痛時數越長、BMI越高、妊娠週數及社經地位越低者,有較高的產後憂鬱症罹患風險。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前理事長劉嘉逸說明,產後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不同,近80%女性在產後2至4天會出現短暫憂鬱情緒,稱為「產後心情低落」,主要受產婦社會及心理因素影響,若有完善的支持系統,2週內可完全恢復。
 
 1成產婦憂鬱症 需積極治療
 
 然而約10%的產婦在產後2至4週後會出現「產後憂鬱症」,主要受個案體質及產後賀爾蒙快速變化影響,症狀與重度憂鬱症相似,需特別注意、積極治療。台灣四季氣候變化不大,憂鬱症與季節的關聯性不如西方來的明顯,建議民眾應時時關心產後婦女的情緒,維護母子及整個家庭身心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並沒有明確指出季節影響產婦罹患憂鬱症風險的原因,但可能因為冬、春季天氣較差,較不鼓勵戶外活動,在室內活動更多,對新手媽媽較方便及愉快。建議產婦家人,給予直接的協助會比在旁教導更為實際。若無法支援照顧的家中長輩,可給予經濟上的協助,去產後月子中心,減輕新手媽媽的擔憂,讓孩童與產婦在身心上得到更充足的照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