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ICXO.COM
研究表明,缺少天賦與不能出類拔萃無關,成功的秘密在於艱苦而嚴格的訓練以及努力工作
是 什麼讓泰格•伍茲(Tiger Woods)成就非凡?是什麼讓沃倫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成為世界頂尖投資人?我們曾經以為自己知道答案: 因為他們生來就具備了從事各自職業的天賦。這正像不久前巴菲特對《財富》雜誌所說的: “我天生就喜歡分配資本。”有這種天賦的人可謂萬里挑一。你沒有,就是沒辦法。
行 了,夥計,事情沒這麼簡單。首先,人並不具備生來就能做某項工作的天賦,因為並不存在特定的天賦(對不住了,沃倫)。誰也不是天生的首席執行官,或者天生 就是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你只有通過長年、大量的努力,才能實現卓越。不是一般的努力,而是艱苦又嚴格的那種。比如巴菲特,人們都知道,他非常自律,把大量 的時間用於研究潛在投資目標的財務報表。對你來說,好消息是有沒有天賦並不重要,天賦與卓越之間關係不大,甚至根本無關。你完全可以改變命運,甚至達到卓 越。科學家在多個領域裡得到了驚人相似的結論。要知道,有天賦不意味有著智慧,不意味著有上進心,不意味著有個性特點。它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讓 人把某件事做得特別好。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邁克爾•J•豪(Michael J. Howe)、簡•W•大衛森(Jane W. Davidson)、約翰 A 斯魯博達(John A. Sluboda)在經過廣泛研究後得出結論: “我們調查出的證據表明,擁有天賦並不能導致卓越。”
如 果想瞭解科研人員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讓我們先考慮一下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幾乎在所有需要艱苦學習的領域,絕大數人都是一開始學得很快,然後減慢,最後完 全停滯了。但少數人卻能花上數年或數十年繼續提高,最終達到卓越。人們不禁會問: 這是為什麼?[佛羅里達大學教授 K•安德斯•埃裡克森(K. Anders Ericsson)說,這是研究人員的“終極難題”。埃裡克森等人是這一領域最傑出的研究人員] 某些人為什麼能繼續提高?答案要從對各領域傑出人士的長期觀察說起。1993 年,埃裡克森和他的同事發表了里程碑式的論文,自那以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了數十項研究,許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體育、音樂和國際象棋上,因為對這些領 域的成就進行長期評估和製作圖表相對容易。科學家們還考察了其他領域,其中也包括商業。
第 一個重大結論是,不努力就不可能達到卓越。你可以認為,只要找到你有天賦的領域,你就會自始至終保持卓越,但這種情況並不存在。沒有證據表明,一個人無需 歷練和實踐就能獲得優異的成績。大量證據顯示,即便最具才華的人,也需要 10 年左右的努力才能達到一流的境界。這更支持了剛才的“天底下沒有免費午餐”的說法,而且它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研究人員稱之為“10 年法則”。那麼,該怎麼解釋鮑比•費舍爾(Bobby Fischer)的情況呢?他可是 16 歲就成為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了!實際上,這條法則對他也成立: 他曾精心鑽研了 9 年。正如南加州大學的約翰•霍恩(John Horn)和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松永浩美(Hiromi Masunaga)所注意到的,“10 年是很粗略的估計,大多數研究人員將它看成是最低值,而不是平均值。”很多領域(如音樂、文學)的傑出者要經過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巔峰。
所 以,卓越可不是能夠信手拈來的,而是要經過艱苦努力。但光努力還不夠,因為很多人努力了幾十年也沒有實現卓越,甚至沒有取得大的進步。只有那些花大量時間 進行“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的人,才可能成為本領域的佼佼者。“刻意練習”的行為,力求改善成績,超越自己的能力,對結果做出回饋,並進行高水準的重複練習。舉個 例子說,大多數高爾夫球愛好者的水準無法提高,這是因為,僅僅打出一桶高爾夫球,那不叫刻意練習。用 8 號鐵杆擊球 300 次,力爭將球打到距旗杆 20 英尺以內的成功率達到 80%,不斷觀察和做出相應調整,每次都練上幾個小時──這才是刻意練習。持之以是關鍵。埃裡克森說: “我們發現,各領域的精英每天花在練習上的時間都是相同的,週末也是如此。”
在 相當多的領域裡,都可以找到同樣的證據。埃裡克森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一群 20 歲的小提琴演奏者,最好的一組(由音樂學校老師評定)平均每人做過 1 萬小時的刻意練習;較次的一組為 7,500 小時,再次的一組為 5,000 小時。在外科、保險銷售和幾乎所有體育專案上,這種情況無一例外。刻意練習越多,成就越大。大量的刻意練習,就意味著卓越。
對 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已經夠辛苦了,不能再苦了。上面那些做法實在太難、太苦,他們幾乎不會去做。又苦又難是肯定的。要是卓越那麼容易實現,豈不人人都能做 到了?這把我們帶向有關卓越的最深刻問題。儘管專家們瞭解很多能產生卓越的行為,但他們對這些行為的來源卻知之甚少。一項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 “我們仍不知道是什麼因素促使一些人從事刻意練習。”密歇根大學商學院教授諾爾•蒂希(Noel Tichy)說: “有些人比別人動力更強,對於這個問題,我答不上來。”事實的關鍵在於,我們並非受制於天賦。我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奇怪的是,人們不太接受這種觀點。他 們還是願意相信,只要有天賦,求名求利便輕而易舉。但這種觀點卻悲劇性地限制了人們的成長,因為生活不可避免會遇到障礙,人們在此時會認為自己沒有天賦而 放棄。
也許我們不能期望所有人都達到卓越。這樣的要求太高了。但令人振奮和感到解脫的消息是,卓越不是為少數人準備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卓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