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作者:韓佳,來源:也食煙火也似仙(ID:ysyhsx)
生活中,我們經常有如是體驗。你的話拋出去,如同拳頭打在棉花垛上,說著說著自己都感覺乏力,再無繼續的欲望。或者,如同空穀喊話,回蕩的只有自己的聲音,對面那人仿佛不存在般。又或者,本在大路並肩走著,倫家一路歡快的撒丫子跑到小路上去,剩你一人風中淩亂。那滋味,你懂的。
有人說,對話不愉快,那是你情商不夠,情商高的人,對話總會使人舒服。這話,也對,也不對。沒錯,如果是兩個情商一般高的人,思想維度匹配,盡可以把酒言歡,聊個暢快淋漓。可如果是一個高情商對一個低情商,就可能會出現只有低情商舒服,高情商隱而不發的局面。
忘記誰說過,挑選配偶的標準是:“想找一個能說說話的人” 。其實,這個標準可不低。能愉悅的說說話,需要滿足多方面的條件。而這裡,我們要說的,是談話技巧之外的東西。
第一,生動有趣,離不了知識積澱。
關於某個話題,要想談的痛快盡性,相關知識儲備是不可或缺的。專業討論自不必說,沒有專業知識打底,只好閉口不言,只管帶好耳朵,不然一張口便露怯,不如不說的好。日常話題,倒是可以各抒己見,但知識儲備不夠,縱有極高極妙的見解,難以用恰當的事例與詞彙表達出來,也只是一隻悶葫蘆,教人覺得無趣。社會問題,討論的前提便是對事件的瞭解,若是對事件本身未曾關注,對熱點未曾追蹤,得先去補補課,方才能跟上節奏。
第二,言之有物,思想作伴。
語言只是載體,思想才是主體。你所要表達的,首先在腦中已有系統的考慮。先是說服了自己,才能說服別人。信誓旦旦去說教,自己卻沒想清想透,即使說的天花亂墜,也免不了言語狂歡以後的空寂落寞。一個學霸,先是看清了題眼,列出步驟,算出答案,才能去給其他人講解。一個武林高手,看破對方招式,才能見招拆招。一名得到高僧,先是參禪悟道,才能普惠眾人,道出玄機。沒有思想作支撐,看似美妙的對話禁不住考究,會讓你感歎“空有一副好皮囊,腹中原來草莽。”
第三,和而不同,貴在修養。
這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見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不同,才有討論的必要,因為碰撞,更易產生真知灼見。對話的目的,不是誰要說服誰,對話的前提,一定是真誠與坦誠。如果,一聽到不同聲音,就擺出一副抗拒的樣子,自顧自的自圓其說,非要句句占得先鋒,這樣的對話恐怕難以為繼。保持風度,管理好情緒,學會換位思考,溝通的管道才能暢通。
第四,高手對決,心智的高度匹配。
對話如同下棋,是心力、智力、體力、精力的PK,只有棋逢對手,才能漸入佳境。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有武林高手滿世界尋找對手的場景。某劇對心理刻畫比較到位,大意是,兩大武林高手最希望出現的結局是平局。輸掉,證明學藝不精,面子上掛不住;贏了,又覺得悲哀,從此再無對手,豈不淒涼。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人生觀、價值觀一致,層次、水準、經驗、閱歷大致相似的人,更容易理解對方。一個“懂”字,要了多少人的命。終極對話高手之間的境界,應該是寡言乃至無言。一個眼神、一個字、一句話,便都懂的。何須贅言?高山流水,知音難尋。
這樣看來,想要一場愉悅的對話,條件似乎很是嚴苛。想要一場不那麼累的對話,條件便要寬鬆許多。所以,大可以放寬心了,能找到一個可以愉快說說話的朋友,本就是小概率事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可若是,連說話都覺得很累,您說你們之間是很好的朋友,依我,便不肯信。累了,便不想說。不在一個頻道,連解釋都覺得沒有必要。笑而不語,只是一種委婉的拒絕。久了,也就無話可說。
至於,本就不是朋友,又必然要打交道的一些人,也就隨他們去吧。既然是你的路人甲,出鏡也就幾秒,累也是幾秒鐘的事。別忘了,您才是這部戲,最重要的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