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11-12
- 最後登錄
- 2023-1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2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在過去的輔導工作經驗中,常常遇到許多的產品研發或製造業者,往往對自己所研發的產品太過於自信,甚至到了讓人有種『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感受。
身為一個產品生產製造者,對自己的產品有十足保握及信心,當然是樂見的事,但是太過理想化,就不是一件樂觀的事情。
除了一些特殊性的產品外,依個人之見,大多的品項還是脫離不了幾個思考原則:
『必需性』:生活中的必需品。
『重銷性』:是否能重覆銷售。
『迴轉性』:商品的銷售頻率。
『價格性』:一般消費者能夠接受。
就算再先進的科技產品,不也流行一句話:『科技,始終來至人性』。
我常常告訴一些業者:『現醜,不如藏拙』。
你的產品好不好?應該是以能否通過消費者及市場上的考驗為主,不是自我說了算。
可是,有很多的研發或製造業者,往往是生產或擁有了一樣品項就自吹自擂說半天,希望行銷端能盡力的到市場上為他的產品推展,但是到了市場上之後才發現落洞百出,這個產品有許多的問題點不是行銷、客服端能處理的,也只能把市場上遇到的問題回覆給研發、生產端解決罷了!可是研發、生產端又往往為了自尊、面子或是莫名的理由,怪罪行銷、客服端未能盡力而為,如此這樣子的惡性循環,你想過何者才是真正問題的始作俑者?
所以我才會常建議業者:『產品如果還沒準備好,憑什麼談行銷?頂多只能先做市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