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靈山、九日山三大景區組成,總面積6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615米,距市區僅2公里。
清源山素以岩洞、十八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賜恩岩、南台岩、清源洞、虎乳泉、靈山伊斯蘭聖墓、九日山祈風石刻群諸勝為著,自晉至今,均為遊覽勝地,素享“閩海蓬萊第一山”之譽。
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宋,鼎盛於元、明、清。經過歷代的開發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藏傳佛教等大型石雕7 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
清源山又名北山、泉山、齊雲山,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公尺,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讚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攬勝。1988年列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清源山右峰峻峭,中峰巍峨,左峰迤邐。層巒疊嶂,壑深洞幽,曾以三十六洞天名其精華景物,如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賜恩岩、五台岩、南台岩、龜岩、獅岩、蛻岩和清源洞尚保存原貌;巢雲岩、寒山岩、紫澤洞尚有遺蹟。這些岩洞,或妙景天成,或人工雕造,都各具特色,各臻其美。其主要有:老君岩,位於左峰羅山、武山下,宋代天然岩石雕成的老君坐像,高5.1公尺,造型生動、刻工精巧,是我國現在最大道教石雕像,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彌陀岩,位於左峰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陀佛”。室後壁岩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 碧霄岩,位於彌陀岩東南方,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原有石構建築,已廢。岩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上方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壽”字,4公尺見方。從台灣迎回的廣欽法師的靈骨也埋在碧霄岩邊,並建石塔,以供瞻仰。 瑞像岩,位於碧霄岩東側,北宋元右二年(1086年)依天柱峰山石雕刻“釋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構石室。該岩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奇石扦天,千姿百態。峭壁間有“忘歸”、“北門勝概”崖刻。岩室對面為羅漢峰,斷岩側立,形如羅漢,構成十八羅漢朝瑞像奇觀。 此外,千手岩的釋迦牟尼造像,賜恩岩的白衣觀音造像,均雕於北宋元右年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稱“虎浮泉”,泉從一斜臥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細流清清,常流不絕。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彌陀岩側的“泉窟觀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層吹不斷,琉璃萬斛湧還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則凝脂潛滴,須待上方水庫放閘,人工造瀑。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曾在清源山上結廬讀書而成就頗豐有唐代的歐陽詹、林蘊、林藻,明代的李光縉、王慎中、顧碧等。在清源山修行和羽化道長、高僧不乏其人。清源山流傳無數的典故、傳說、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內涵。 清源山名北山、泉山齊雲山,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公尺,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讚“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山右峰峻峭,中峰巍峨,左峰迤邐。層巒疊嶂,壑深洞幽,曾以三十六洞天名其精華景物如老君岩、千手岩、賜恩岩、五台岩和清源洞尚保存原貌;巢雲岩、寒山岩、紫澤洞尚有遺蹟。這些岩洞,或妙景天成,或人工雕造,都各具特色,各臻其美。 此外,千手岩的釋迦牟尼造像,賜恩岩的白衣觀音造像,均雕於北宋元佑年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稱“虎浮泉”,泉 從 一 斜 臥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細流清清,常流不絕。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彌陀岩側的“泉窟觀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層吹不斷,琉璃萬斛湧還多”的景象;而在旱季,則凝脂潛滴,須待上 方水庫放閘,人工造瀑。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弘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曾在清源山上結廬讀書而成就頗豐有唐代的歐陽詹、林蘊、林藻,明代的李光縉、王慎中、顧碧等。在清源山修行和羽化道長、高僧不乏其人。清源山流傳無 數的典故、傳說、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內涵。 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閩海蓬萊"意境區內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車曰聃。"他的籍裡是"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道教尊他為教主,奉承《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佔有重要位置,影響十分深遠。 老君造像雕於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憑幾,垂耳飄髯,指能彈物,目光炯炯,獨具超塵脫俗、仙風道骨神韻。整座石像神態浩然,和藹可親,炳煥生光,充滿魅力,堪稱宋代石雕藝術瑰寶。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群,規模宏大,蔚為半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道觀明代已廢,但老君造像經風歷雨何存至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眾多學者慕名而來參觀考察。現在老君岩已成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遊熱點。法國學者黛安娜·李作為我國文化部外文局專家,隨外籍專家組來泉州考察時,在老君岩題留:"這已是我第二次參觀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樣激動,因為這位老人和大地緊緊地融為一體,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國著名規劃專家任震英題贊老君岩造像為:"老子天下第一"。
景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四處享有“中國之最”的文物景點:位於羽仙岩下的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造像,被譽為“老子天下第一”;位於碧霄岩的我國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於最東南的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唐武德中,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傳教,歿葬靈山,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墓,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到此禱告的“行香”碑;九日山有我國現存最多的宋代祈風石刻。 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此山的得名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雲遊至此,見此山蒼松翠柏,曲徑通幽,一時興起,用鐵拐捅地讚歎。不料用力過猛,將鐵拐戳進了山石中,撥出後泉遂湧出,以後人們就稱該山為清源山。
這裡的景色以奇石和清泉著稱,林壑幽美,歷代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題甚多,據調查記錄,山中石刻多達300餘方,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清源山中還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的舍利塔,弘一法師早年曆經繁華,中年剃度出家,後在泉州一帶閉關治學,後半生清貧靜逸,圓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他的舍利子被供奉在清源山中,更使該山增添了人文意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