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2-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70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767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花蓮西寧寺
吉安鄉干城村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對面,有一黑瓦洗石子小廟,門面斑駁,廟身狹小,旁倚刺桐樹,是西寧寺的前身。廟方表示,在台九丙線為拓寬前,花東公路崎嶇難行,初音路段尤其艱險,不知名人士在路旁石頭上奉祀一尊佛祖神像,保佑來往人車平安,經年累月之後,漸漸聚集人氣膜拜。
當地人鄭石松,自幼在附近長大,感念佛祖保佑人車平安,及敬仰開路先驅的犧牲殉職,每日必對佛祖石碑敬茶、燃香,初一、十五尚以鮮花素果供奉。後來地方人士因為不忍見佛祖露暴風雨烈陽之下,各自出資與募款興建小廟供奉,是此廟的主體建築,也是現今西寧寺的前身。鄭石松為人篤厚謙卑,多年前事業有成,經濟無慮時,即購地擴建西寧寺,傳承香火。擴建時有意將原舊廟旁的殉職者之碑移往開鑿紀念碑旁一同奉祀,經擲筊請示佛祖獲允後,又擲筊請示殉職者之碑也獲同意,不過冥冥中,殉職者之石碑卻不願與開鑿紀念碑並列,到改以一前一後位置同祀,才獲應杯。遷定現址後,鄭石松又獨資搭建有簷鋼骨棚架、石砌神案等,將兩座石碑妥為保護供奉,傳為美談 由最早路邊守護神到大廟庇佑往來人車,西寧寺也有不少神蹟,最特別的是兩尊重要神靈見證了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的花蓮變遷和木瓜溪 滄桑。此外,舊西寧寺旁有株大刺桐樹,為鄭石松母親手植,距今應有五十餘年,密葉成蔭,成為最美麗的路標
廟方表示,小廟之所以會在兩扇門扉之下,另開一小門,主要是因為花蓮夏季多颱風,常常是強風豪雨的吹襲,怕兩扇木門擋不住,必須在門後面加上粗重木門栓,但因為小廟興建於民國四十八年,當時門鎖設計並不發達,為了讓人員放好木拴後可以出來,於是就在左門扉下另開一扇門。等人員架好木拴後,由小門出來,再從外面將小門鎖上。如此的大小門,是針對花蓮多颱風的建築設計,也見證當時先民的生活智慧與花蓮特殊的氣候環境。舊西寧寺目前充當廟方倉庫,屋頂上的黑瓦已日漸破損,但廟身結構完整,同時廟內收藏日治時期鄉民捐修不動尊王的敬獻雕刻,以及鄉鎮改制前的籤詩紙條,共六十首。如此珍貴的建築形式與文化財,可能需要相關單位做妥善的規劃與維護,替花蓮建築史留下一筆紀錄。
寺廟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干城254號
寺廟電話:03-85232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