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1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念經為什麼會唱韻?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8 00:54: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念經為什麼會唱韻?

念誦並無不妥。經文寶誥白文可念,心誠就好。現行全真玄門功課起于明萬曆年,成型于昆陽子。後應再做過修正定稿。十方韻代表著西北民風。正一功課經更晚,北方正一所用版本卻是清中期乾隆年所做。韻能養息。練氣入門之一法。高功登壇,聲揚而不啞,久而不破。此道也。古之諷經有韻而無樂,樂有他用。後人混而藏之,也無不可。內煉不足不行,道德不充不行,高功是需要解經宣講之人。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載有音樂理論,認為音樂可感天地、通神靈、禳災患,可使奉道者進入清虛之境而得到心靈的淨化。早期道教誦習道經的方式是“直誦”(即直接念誦),北魏道人寇謙之所傳《雲中音誦》改為“樂誦”(即用音樂伴奏、唱誦),把念誦的經文與音樂結合起來,延續至今。




再者唱誦易於記憶,因為有調子更容易記。比較一下直接記歌詞與唱歌記歌詞就明白了,帶唱的形式會更利於記憶,正如有時人忘記了歌詞,如果回憶起調子來,回憶出來歌詞會相較容易。古代經文大多是比較厚,科儀是自正一開始的,而正一派做科儀時,因為有大量存想配合的內容,如果翻書就沒辦法行科了,所以這就要求必須完全記憶。




由於經文很多,所以記憶的負擔是非常重的,但借著曲調來進行就會輕鬆許多了,傳統有很多小道士就是跟著老道士在外跟著唱科念詞,然後慢慢就全記下來了,然後再得到傳授內密,便能自己也上場做了。現代很多做科的,後面護法們捧著小本子在那裡照著念,嚴格來說,這樣其實是不對的,坊間多見一邊翻書一邊念經的情況,這類對曲調的要求便越來越低。




另外還有一個版本問題,如果翻過古代的一些小說的話,會有類似的情節:某某道士開始行法,旁人一聽其開口,果然是正宗的龍虎山道士云云。這些腔韻形成了各地的流派,如同口音一樣,一聽就知道是在哪裡學來的了,懂行的聽腔,又知曉該地流傳主要的法脈,基本上可以推出師承來,所以因為種種原因,唱誦的形式便保留了下來。






其次:念誦的古韻失去了,所以用曲韻來統一很多方言裡保留有一些古韻,所以方言讀唐詩,聽起來比普通話會更有韻律,比如粵語等。唐宋及以前是比較確定有固定的韻的,但是後來因為文化融合,很多韻混亂了,並加入了大量的外來音,導致一些古詩語,會顯得不押韻。比如常見詩中:遠上寒山石徑斜(xie)白雲生處有人家(jia) 停車坐愛楓林晚(wan) 霜葉紅於二月花(hua)明顯第一個“斜”是不押韻的,然而古音其實是”XIA“,所以本來是押韻的,如果換成統一的曲韻來覆蓋,改為唱的,便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6 12:5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