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7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如何對待生死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7 16:46: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如何對待生死

生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每當我們驀然回首,驚覺時光不再,熟悉的面孔已逝,不得不令我們再次慨嘆生命之短暫。

眾所周知,道教是熱愛生命的宗教,道教愛生、貴生,對待生死問題,既有從精神上的超脫,也有葆養人身機體的養生修習法門。南華真人莊子齊同生死、鼓盆而歌,是超越生老病死的洒脫;陶弘景祖師年逾八十、猶有壯容,是力行鍊形養生的成果。


如今,社會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我們自己的步調似乎也被帶著奔走,單獨的個人不經意間被淹沒在社會競逐的巨大洪流中,為了名利金錢而奔命、迷途難返。然而,富貴不能久長,輝煌亦將暗淡,風流人物的豐功偉績也終入漁樵的笑談之中。道教的祖師千百年前已將此點參透,老子在其《道德經》中向世人發問:「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張伯端祖師說得更加具體明了:

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名利求榮顯,不覺形容暗悴枯。

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人生短短百年,若要重外而輕內、重利而輕生,終使得原本侷促的壽命提前夭亡,這當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在道家的生死觀中,其尊重生命之自然本來,提倡的是終其天年而不夭。但終其天年而不夭又絕非道教對待生死的終點,道教有句眾所周知的名言:「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認為,可以通過人主動的修道養生來益壽延年,乃至長生久視。經書言,人身難得,正法難遇,是以道教特別看重今生今世之修行,正如張伯端祖師所言,「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以此難得的人生機緣,虔心向道,訪求明師,精進修行,超升成真。到此,生死已了,超出輪迴,享萬齡之。


古詩中有言,「金鰲頭上蓬萊殿,唯有人間煉骨人」「笙歌暫向花間盡,便是人間一萬年」。但遠離紅塵、虔心修道並非易事。有向道之心者難得,能拋開世俗中的種種羈絆、一心修行者就更少了。仙道多途,道教了卻生死的法門更是多種多樣。能得其一而修之,便是吾生大幸。

在生的方面,道教之養生文化飲譽中外。養生、調理好自身機體,是修道的基礎和前提。自古道、醫不分家,道教的許多祖師、先賢如陶弘景、孫思邈等都是養生方面的大家。道教之養生雖以修道為目的,但養生文化所適用的群體卻不限於道教的修行者,它本身包含許多簡便易行、適合現代人的養生理論和方法,值得深入挖掘、給現代人的身體調養帶來福音。

更重要的是,道教的養生是形神兼顧的,在葆養人身機體的同時又注重精神心理的調養:一方面它以豁達的姿態看待「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另一方面它要求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積德累功,慈心於物」。這樣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能為人們紓解許多不必要的心理壓力,遠離精神困擾。道教的祖師、先賢們留下的豐富養生智慧,勤勤習之,可以兼養形神,使人們心神安寧,健康長壽。


死,本是自然界中最正常的現象,但於個體生命而言卻意味著終結和毀滅。死,以及死後靈魂歸往何方,這是每個宗教都要解釋的問題,道教亦不例外。莊子認為,「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其修得長生不死、羽化登仙者自然逍遙帝鄉,與神仙為侶;對於修道未成或者未修道之人,亦可根據其在人世之善行、功德逐步升遷至仙班;其中「至忠至孝之人,命終皆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

「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面對生死,以超脫之心態、精進之修行、卓著之善功,使個體生命遵大道而行,是道教的先賢給予我們的啟示。草木一秋,人生似寄,珍惜當下,把握今生,惟願此生無憾,歲月靜好。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9-28 07:1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