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4-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0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96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釋迦牟尼佛為何亦要彼諸佛等,稱讚衪的不可思議功德
那一尊佛願意來這個濁穢世界,告知我們有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
為甚麼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向弟子指出:「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釋尊要自吹自擂嗎?要誇功掠功嗎?非也!
為了落實阿彌陀佛願力救度十方眾生的弘願,類似釋尊的角色是不可缺少,不容有失的,何況所度的對象是我等罪業深重、頑劣愚惡的娑婆世界眾生呢!試想:若沒有釋尊來我們這個濁穢世界示現,親口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我們怎可知道有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嗎?
一切諸佛,法、報、化三身同證。然而阿彌陀佛選擇及發願在「報土」(淨土)成佛度生而現成「報佛」,但是報法高妙,身處化土(穢土)的凡夫,如我等娑婆世界的眾生,因障重而無由得見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無由得聞彌陀名號,更無由得信樂彌陀願力救度法!
首先,要完成這個極具挑戰這個任務,只可以由佛來擔當,因為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了知無上甚深的彌陀願力救度法、彌陀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及彌陀的無為涅槃之極樂世界。可是,哪一尊願意負起這個偉大而艱難的使命,惠以一切世間愚惡凡夫,真實之大利呢?
釋尊發了五百大願,願在五濁惡世的娑婆「化土」,八相成道,示現「人身」,成為「化佛」。釋尊甘受最短的佛壽,說法度化一切世間愚惡凡夫,信受此最難信之法呢!其難度及所成就的功德,亦是不可思議,故為彼諸佛等稱讚。
佛在濁穢世界示現人身,說法度生,難在甚麼地方呢?
難在甚麼地方呢?如《阿彌陀經》云:「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婆娑世界是個五濁惡世,是甚麼意思呢?
五濁者,一是「劫濁」──人壽本來是八萬四千歲,隨著人心越來越愚惡,道德越來越墮落,因此人壽每一百年就減少一歲,直減到三十歲時有饑荒災,減到二十歲時有瘟疫災,減到十歲時有刀兵災,所謂減劫時期的「三小災」,娑婆世界眾生無一倖免,受災禍害,是為「劫濁」。
二是「見濁」──我等娑婆眾生沒有正知正見,只有邪見惡見,尤其是佛滅後未來世的末法時期眾生,「白法隱滯,多有諍訟,微有善法得堅固」,有修有證者幾稀矣,是為「見濁」。
三是「煩惱濁」:我等娑婆眾生的煩惱成就的六道凡夫,終日恣情追逐五欲,引生貪、瞋、痴、慢、疑等煩惱,所作一切身、口、意業皆由有漏心生,是為「煩惱濁」。
四是「眾生濁」:眾生者,眾緣和合而生也,若人若天,若因若果,皆是因緣生滅法。我等娑婆眾生因知見不正,煩惱覆心,作顛倒想,因此不識止惡行善,不畏因果業報,以致福報漸衰,苦報漸增,是為「眾生濁」。
五是「命濁」:我等娑婆眾生因惡業日增,壽命日減,平均人壽愈來愈短。釋尊示現矮小人身(阿彌陀佛的身高是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又甘受八十年的佛壽 (諸佛壽命皆以劫來算),說法度化我等最愚惡凡夫,並說此最難信之法,是為「命濁」。
釋尊甘願來此娑婆世界成佛,度化我等罪業深重、頑劣愚惡的娑婆世界眾生,難、難、難!
好好反省一下我們自己的根機、能力和處境
《阿彌陀經》續云:「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至此當知:釋尊在此經越是說難,我們越要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根機、能力、處境,以佛陀的教化作為鏡子,才能知苦樂法,從而體會釋迦世尊的無盡大悲心、彌陀世尊的無上大願心,只為度脫我一人──出離有為生死的婆娑世界、得入無為涅槃的極樂世界。
我等佛弟子是甚麼根機的眾生?事實擺在眼前,明明是無緣岀離三界的罪惡凡夫,具足下品下生之機的因種,卻自以為能堪受善法,修聖道的「菩薩」,更無有慚愧,竟不願意捨「聖道」而歸「淨土」?
我等佛弟子是有甚麼能力的眾生?明明是自己沒有能力,只有造業之力,曠劫以來,流轉六道。今聞有佛力可乘,卻不生信心,更心生驕慢,竟不願意捨「自力」而乘「他力」呢?
我等佛弟子是處於甚麼處境的眾生?明明處於「微有善法」的末法濁世,唯是「自力」,無「他力」可乘。又,釋尊形容婆娑世界為「三界火宅」,又言:「國土危脆」、「三界無安」。「婆娑」翻譯為「堪忍」,當知這個世界雖然眾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還有能力忍受,故稱為「堪忍」。
今聞釋迦世尊隨宜說法,以種種權巧方便,欲拯濟群萌,並引導十方眾生,尤其是具下品下生之機的因種者,迴心皆可往生淨土,只要他們信受彌陀世尊「弘願」的名號救度法,專念彌陀佛名,即得往生彌陀淨土。何以不願意捨「難行」而取「易行」!?
《悲華經》云:「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瞋恚,皆悉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
阿彌陀佛一佛為我們發下了「必定救度,不能救度,誓不成佛」的大願。釋尊為我們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惠以真實之利。兩尊協作,一呼一喚,我們豈容不去!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亦云:「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