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國家興衰之法!談《增壹阿含經》之七不衰法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琅琅上口的對聯,不知為何,多年以前就將之牢牢記在心中。最近因為自己的出生地,發生了政治動蕩,當地社會人心處在不安焦慮狀態。坦白說,遠在他鄉的筆者,也自然會擔心,起了些憂愁。腦中在想,原本好不容易走到現在,怎麼這麼快就功虧一簣。加上世界各國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中,面對種種社會動蕩不安的狀況,說身為佛弟子,不必去理會、不參與政治或社會問題,但至少對筆者來說也不全然是這樣。常年在外的筆者,養成了透過網上媒體,每天快速瀏覽一遍當地發生的人事物的習慣,了解一個大概,雖然清楚知道,卻無法幫得上甚麼忙。
佛世時,佛陀不止關心國家大事,還會付諸行動。其中一次是為了阻止琉璃王攻打迦毗羅衛國,即是佛陀的出生地。當時佛陀發諸行動,二度為了阻止琉璃王的進攻,坐在主要道路的枯樹下,以肉身阻擋軍隊的前進。佛陀兩次的阻擋,也迫使琉璃王不敢向前而歸還本國。
佛陀不止以色身付諸行動,欲阻止琉璃王的攻打,雖然最終都沒有成功。在另一部經則記載,佛陀以法勸喻摩竭國的阿闍世王,放棄攻打跋祇國。此典故是記載在《增壹阿含經》〈七日品〉中的第二經。當時阿闍世王見跋祇國極為熾盛,人民也眾多,決定討伐跋祇國使其歸屬自己。特派使者前往咨詢佛陀的意見。佛陀舉了七不衰法(又名治國七法),讓欲成賢王良相之人效仿。佛陀告訴阿難等諸比丘,如果跋祇國的人民修此七法,將不被外來的敵寇佔領侵略。七不衰法為:
一、人民盡集一處而不散:人民十分團結
二、人民上下和順:上下和合,尊上敬下,長幼有序。
三、人民亦不婬他,著他女人色:不仗勢調戲、侵犯他人妻女、不貪著女色。
四、人民不從此間而傳至彼,亦復不從彼間傳來至此:人民之間不閒言閒語,不兩舌,不出離間語五、人民供養沙門、婆羅門,承事禮敬梵行人: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榻、湯藥)出家人、婆羅門,禮敬擁護諸修行人。
六、人民不貪著他財寶者:不貪著他人財寶
七、人民皆同一心,不向神寺,專精其意:大家一心維護既有的寺院
跋祇國人民只要遵守不貪戀執著女色,不覷覦他人財物,布施供養,敬老尊賢乃至上下團結一心。人們一起朝著相同方向的共識,就不會輕易被外敵入侵。但願人人都能依循此七不衰法,福國祐民,安定社會人心。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