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8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40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明 永樂 剔紅花卉瓶(紅雕漆) 漆彩,也就是油彩,出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湖北的河姆渡文化;考古學家在這初期的農業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隻漆碗。「漆」既可以用來製作工藝品,也可以用來繪畫,商大墓中的木器遺痕上的漆畫,便是當時的繪畫風格。在戰國楚墓中出土的漆器,工藝性與繪畫性並存,即器腹上是寫實的繪畫作品,其他部份則是工藝圖案。這一傳統ㄧ直延續到三國、隋唐。合肥博物館藏的三國東吳墓出土的漆盤上,便有生動的嬰戲圖。中國這樣油彩畫傳統,至八世紀以後為水墨畫代替,而使油彩為西洋文化所獨佔。漆彩在中國工藝品的製作上也獨樹一幟,其中各項技術都達到了匪夷所思的水準,雕漆(又名剔紅)便是其中之一。
雕漆技術之所以難,是因漆性柔軟,即使厚疊成象皮體的厚度,也很難使它變硬,所以漆料自己不能成形,必須層層薄塗在一內胎上(木、金屬均可),塗一層乾了才能再塗第二層,如此耗時地塗上數十層甚至數百層之後才可以在厚漆上進行雕刻。此種技術在第八世紀的唐代己經萌芽,宋元漸趨成熟,明代的永樂剔紅,是此項工藝的傑出作品。
此件雕漆瓶的圓筒形長頸,超過下段的器腹。全身剔成綿密的四季花卉,花葉密集,層疊而豐厚,雖然枝葉錯綜但剔出的部份甚少,叫做「滿陽」技術。本器設計之自然、刀法之圓潤,足以做為人類工藝技術史上的里程碑。「髹漆錄」說永樂剔紅「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的確是恰當的讚美。明雕漆和清雕器之不同,便在「圓滑」這一點,因清代用直刻法雕漆,所以漆器表面摸起來有刮手之感,但是明雕漆以手指撫觸,卻覺得圓柔滑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