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生的可能性比你想像的多
不是把自己放在社會裡最清楚的位置,而是找到自己在社會裡最適合的位置。
找到自己的信念與價值
我們這一代青年,出生在物質生活富裕的年代,這是我們福氣,也是我們所須面臨的問題。傳統台灣家庭往往因為上一代生活太辛苦,便給予下一代太多的呵護,這反而讓青年失去了自己的天賦。其實,青年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引導。讓青年朋友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特質,專注自己的興趣,只要能夠專注自己本身的條件,未來自然會延伸許多出路。
有些家長總是非常有勇氣的告訴孩子,未來投入什麼工作會比較好。試圖想像,我們連明日都無法預測,又怎能有如此自信直接教育下一代三十年後應該選擇的工作?
青年關注的是畢業後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理想的薪資,為自己標上一個好價格,鮮少思考自己如何改變社會、能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在生活的當下努力思考,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學習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和大家想法一模一樣,而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再加上實踐,從而創造自己的價值。
人生的可能性比你想像的多
去年,我與「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一同在暨大教授「社區營造與社會創新」。我們訂出六個題目,請學生上台分享知識,成為課堂上的老師,台下的同學準備問題向台上同學提問。台上台下一來一往的學習討論,才是教育的價值所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沒有老師告訴你答案,你必須不斷找出更好的答案。尋找過程中,學生必須吸收知識,再轉化為大家聽得懂的價值內容。
課堂上,我只在旁邊參與,在專業的論述上補強,同時也鼓勵台下的學生發問,怎麼問可以問出重點、怎麼問才能問在刀口上。有講述、有發問,這才是完整的學習,學生與老師才能共同守護住教室真正的學習精神!
講述與發問在社會上很重要,代表著挖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教室裡該教的重點。我們付出大學四年最珍貴的青春在學校努力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學歷與文憑,而是為了歷練自己具備未來改變社會的影響能力。
複製比創新容易,模仿比冒險安全,我們必須擺脫習慣在既定模式下解題的慣性思維,孕育更多前所未見的生活型態與工作樣貌。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但不該是照著主辦單位的腳本,從起點跑到終點。你可以跑向左邊尋找日出,或跑向右邊探望海洋,人生的可能性遠比你想像的多。
因此,不管你讀的是不是好學校、做的是不是好工作,或者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都要隨時懷疑、檢視現在做的是否是你想做的事,或者只是聽任他人的安排隨波逐流?
愈溫柔愈堅強
有一句很紅的廣告台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很多人認為做自己就是放縱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其實並非如此。做自己不是恣意妄為,而是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思想是什麼,實踐展現出來讓社會了解。
我思故我在,重點在於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任性的沒有思想。當我們期許改變時,必須尊重社會體制,不是讓社會適應我,而是我盡力適應社會,並且保有自己的思維;不是把自己放在社會裡最清楚的位置,而是找到自己在社會裡最適合的位置。
我認為社會有很多不合理之處,社會要變、政府也要變,但是變的方法有別。太極端的做法、太努力在社會裡凸顯自己不同的模樣,別人不一定能接受。如果你更加包容別人,不要求社會很快就肯定或否定你,而是尋求讓他們懂得你的方法,時間一久,他們慢慢就能理解你的理念。
改變不用形式上很強烈,這樣的改變背後要付出巨大的社會代價。我深信,愈溫柔的方法是愈堅強的改變,所以我沒有破壞體制,而是持續自我成長。
找到自己的價值
不是每個人都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找不到可以邊工作邊找,先讓自己立足社會,對未來保持期待,再慢慢找出自己想創造的價值。先活下去,再談理想與熱情,我們上一代就是這樣努力,讓台灣成為奇蹟。工作也可視為你圓夢之前的緩衝期,與其一知半解匆匆上陣,還不如在工作中儲備資金和專業技術,確保將來能以較佳的狀況實踐夢想。工作是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在你尚未著手圓夢之前,這是必要的妥協。
如果要改變現況,我們需要找到信念,支持我們在不篤定的未來走下去。我們要隨時問自己:
如果在學校,我為何學習?
如果在社會,我為何工作?
如果答案是為了溫飽,那麼我能為社會做什麼,我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想要找出信念,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在社會的位置。所以,最好的答案不是為了文憑或找工作而學,而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而學;也不是為溫飽而工作,而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而工作。
奮鬥的理由
想要找到自己的目標,不要只想著光環、金錢等條件交換,不能只看制度與我的關係,要著眼社會與我的關係。當你發現自己被社會所需要,你會找到更多奮鬥的理由。
現代人常換工作,一年換好幾種行業大有人在,那是因為他們看不到這份工作的社會價值。大家都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定位學習和工作的意義,卻不從社會找到自己所工作的位置,這是一個慣性思考的盲點。
如果從自己的角度想不通,就從社會的角度思考,便能看見完整的答案。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改變愈快愈好,不立刻行動,會失去效果。改變最貴的成本並不是資源和資金,而是每個人的改變時間太久,成本就變得太高。觀念改變愈快,行動就愈快,你適應社會的速度也會愈快。
有了深刻的體會,就馬上改變,千萬別等回家細細回味,因為那只是一成不變的浪費時間。文/何培鈞
摘自《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