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懺悔業障的意義
懺悔,是佛教很重要的修行法門,即是悔謝罪過,請求原諒。懺,有容忍的意思,請求他人忍罪,請求他人寬恕、原諒;悔,是追悔、悔過。懺悔,是自己在諸佛、菩薩、師長、大眾面前告白道歉,希望能得到原諒,滅除罪業。
業,是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有善的、惡的及不善不惡(無記)三種;障,即指阻礙、障礙。因為身、口、意所造作的不善行為,會障礙我們趨向善的正道,所以叫做業障。
我們生活在世間中,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句話、每一種行為舉止,都是在造業。雖然業有善、惡之分,但普遍來說,我們往往與惡業相應較多。《梵網經》說:「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說錯話、做錯事,只要認錯,當下身心就能得到紓解。如果有過失而不知反省,堅持自己沒有錯,甚至掩飾自己的過失,試圖不讓人知道,那這個罪就更加深重了,這就是孔子說的「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認錯、懺悔的力量如同諸佛菩薩的慈悲法水,可以洗滌我們的罪愆,使我們獲得清淨法喜,所以佛門有許多的拜懺法門。像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的《梁皇寶懺》;唐朝悟達國師由於累劫冤業,而有今生人面瘡的苦受,透過懺悔,終於化解了牽連九百年的仇恨,並留下《慈悲三昧水懺》一部。其他還有《藥師懺》、《地藏懺》、《淨土懺》、《法華懺》、《大悲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等等,這些懺悔法門都是歷代祖師大德們依據經典,以其慈悲願力,為後世眾生所開演的殊勝法門。
一般來說,懺悔可以分為「事懺」與「理懺」兩種。事懺,可以透過禮拜、布施、誦經、抄經等行為來懺悔過去、現在所作的罪業。理懺,則是以觀實相之理,來達到滅罪的懺悔,所謂「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業本來就是由我們的妄心而起,如果妄心止息,則我們的罪業如同霜露,日光一照,即刻消失。
無論是事相上的懺悔,或是理性上的懺悔,懺悔時,我們要信願佛力的攝受加持,藉此激發我們內心的清淨,不再重蹈覆轍。
天台宗的懺悔有三種:第一是以「戒律門」來懺悔,在師長、大德面前,至誠懺悔自己的過錯,並且嚴持戒律,夙夜匪懈的精進修持,以便斷除一切情識障。第二是以「功德門」來懺悔,所謂功德門,就是我多做一點好事,將功贖罪的意思。譬如過去曾經殺生,現在不但不殺生,還要積極護生;過去做錯事,對不起人,現在要多做好事,以彌補過愆。第三是以「無生門」來懺悔,即勘破生死,修持無我,直到開智慧,證得涅槃,從此了解在相上有罪,但在自性上,罪性本空。那是要有大證悟、大菩提才能滅罪的。
懺悔的主要意義,在於我們能從自我的牢獄中釋放出來,得到安心、自由和寧靜。佛門裡的懺悔,又稱為「發露懺悔」。發露是表白的意思。但不是自己跟自己說「我錯了」就算數了,而是要把自己所犯的過錯,一一在佛前表白,或在善知識、大眾面前沒有隱藏的承認自己的過失。在懺悔、接受應得的處罰之後,可以得到他人的原諒,回復我們原本的清淨。佛經中說,作已能悔,才是真正的勇士,也是一種美德。
佛陀時代,有許多頑劣的外道及佛弟子,都是因為懺悔而得到清淨,然後才完成自我解脫的。如:摩登伽女因為迷戀阿難尊者,經過佛陀的善巧度化,慚愧懺悔,後來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再有,像前文中提到的貧女難陀,將乞討來的一文錢買油燈供佛,同時懺悔過去所犯的種種罪愆,使得他供養的油燈,即使四大海水也不能澆熄。這些都是對於自己過往所犯的過失,深深懺悔而得度的例子。
《佛遺教經》中也提到:「慚恥之服,無上莊嚴。」慚愧能幫助我們勇於面對缺失,能夠激勵我們向上提升。時時提起慚愧、反省的心,自然而然地清淨自性就能慢慢顯現,人格道德也就日趨圓滿。
懺悔有如此殊勝的功德力,不過一般人總是輕忽怠惰,平常不會想到要懺悔,都自認為自己很有道理,所做所為一定不會犯錯,所以不容易生起懺悔的心。一般人會想要懺悔,大多有幾個原因,如:色身遭受病痛的折磨時,會想到要懺悔;做事不如意、不順心時,會想到要懺悔;年紀逐漸老邁,想到過去所犯種種不是,會想到要懺悔;感到自己很渺小,許多事無能為力時,也才會想到要懺悔……
我們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具有智慧、遠見,不會沉迷於一時的貪欲,而造作萬劫不復的惡因。然而眾生短視,執著於五欲,渾然不覺自己種下了無盡的苦果。不過,雖然犯了錯誤,只要肯放下身段,誠懇道歉,真心認錯,相信對方會諒解,人我之間的種種事情,也會處理得更加順暢。
然而,現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死不認錯,沒有認錯的美德,即使知道自己的缺點,也不肯痛快改正,讓這個缺點阻礙了自己一生的發展,這是非常可惜的。歷史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飲恨敗北,就是因為他剛愎自用,導致眾叛親離,最後自刎於烏江,臨終前還死不認錯,喊著:「天亡我也!非戰之罪。」項羽認為自己沒有錯,全是別人的錯,像這樣不肯認錯的個性,哪裡能夠記取失敗的經驗,作為邁向成功的因緣呢?
從懺悔的程度,還可以分出懺悔的等級。經典說:最上品的懺悔,是至誠懇切懺悔時,身體的毛孔會出血,痛哭流涕,淚中帶血;中品的懺悔,是身上所有毛孔發熱,眼睛布滿血絲,眼淚、鼻涕雙流;最普通的下品懺悔,則是涕淚縱橫,俯身不起。總之,無論是哪一種,都是要發自內心的反省認錯,人生才能繼續往前。
所謂「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錯了就要反省。認錯反省是求進步很重要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互動時,要時常反省自己的身口意,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像曾子這樣有道德的賢人,都時刻在反省自己,何況是我們!懺悔也不是一時的表白,不只是對過往所做的悔過,當下內心還要有覺照反省的功夫,而不是「勇於認錯,死不悔改」。不能錯了改,改了再犯;要像孔子的弟子顏回,終生不二過,同樣的錯絕不再犯第二次。
因此,懺悔認錯不是掛在口頭作門面裝飾而已,是要在生活中徹底的反省、認錯、改進自己的行為,與人為善,給人接受,甚至還要發願未來要如何為社會大眾服務、奉獻,這才是真正的懺悔。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