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學會接納而非容忍! 「3策略」與不喜歡的事共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3-26 00:38: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學會接納而非容忍! 「3策略」與不喜歡的事共處

臨床心理師表示,面對不喜歡、想要逃避的經驗時,或許可以試著以安適接納的態度,與不舒服的經驗共處。


每每遇到討厭的事,您會想直接逃避,還是強迫自己,但做完後也沒有開心的感覺?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賴怡臻提及,面對不喜歡、想要逃避的經驗時,或許可以試著運用3策略,包括:思考什麼是自己重視的;開放接納、不抵抗自己的感覺;做與自己重視信念相符的有效行動,學會接納該事物,而非用容忍的方式面對,來和不舒服的經驗共處。

賴怡臻在臉書專頁「好日子心理治療所」發文分享,近日與朋友聚餐時,席間,一名坐在旁邊的7、8歲男孩,看到義大利麵上有很多塊梅花形狀的胡蘿蔔,臉色明顯一變,嘟囔句:「小白兔的胡蘿蔔怎麼又跑來這裡」,但下一刻還是將胡蘿蔔叉起、送進嘴裡並吞下去。

多數孩子碰到不喜歡的食物,總選擇挑食,勉強吃下去的可真少見!賴怡臻好奇問男孩:「你是不是不喜歡胡蘿蔔?但還大口吃掉了呢?」男孩回應:「因為不可以浪費食物,就算我現在不吃掉,等下胡蘿蔔放涼也不會變好吃,那還不如趁熱、比較好吃的時候吃掉它」,隨後將叉起的另一塊胡蘿蔔送進嘴裡。

花費時間逃避 增加心理痛苦

賴怡臻表示,當下,由衷為男孩的靈活思維感到讚嘆不已。人們對於不喜歡的人、事、物、不舒服的經驗,會想要逃避或擺脫,是很正常的反應,但若每次都花費越多時間和精力去嘗試逃避或擺脫,久而久之心理上的痛苦可能更多。

焦慮便是個很好的例子,賴怡臻舉例,假設是1個在社交情境中會感到很焦慮的人,為了迴避焦慮感受,就不參加社交活動,短期確實會帶來好處,不用去經驗社交的焦慮,但長期而言卻要付出巨大代價,也就是面臨生活圈縮小,變得人際孤立的問題,這就是社交焦慮者苦惱的核心原因。

努力忍耐 也算一種逃避

賴怡臻強調,也可以選擇用另一種方式來回應焦慮,就是即使與人互動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但還是強忍不適、咬緊牙關逼迫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以此掩蓋我社交焦慮的事實。

然而,只要這樣做就沒問題了嗎?賴怡臻提及,在接納與承諾治療的觀點中,這種努力忍耐的因應方式,仍是另種形式的逃避。雖然沒有逃避焦慮的情境,但還是在和焦慮進行抗爭、迫切地希望焦慮感受能離去。

賴怡臻直言,這是「容忍」,不是「接納」!真正的接納是即使焦慮感受是如此讓人不舒服,但也不會為了焦慮的存在而苦。

如何做到「接納」而非「容忍」呢?以男孩吃胡蘿蔔故事來看,賴怡臻指出,男孩清楚食物必須吃完(知道什麼是自己重視),也清楚自己不喜歡胡蘿蔔(接納而不抵抗感覺),了解挑食不符合對食物的態度,也知道把胡蘿蔔留到最後吃,無法改變不喜歡胡蘿蔔的事實,所以最後決定在趁熱、感覺相對好吃的狀態下吃掉(做有效的行動)。下次面對不喜歡、想要逃避的經驗時,或許可以試著運用男孩的策略,以安適接納的態度,與不舒服的經驗共處:

1.思考什麼是自己重視的。

2.開放接納、不抵抗自己的感覺。

3.做與自己重視信念相符的有效行動。


來源:自由健康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5 04:0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