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禪和派
中國福州地區的地方性道派。原盛行於福州城內及鄰近地區,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隨福州人傳入臺灣, 1949年後福州人移居者較多,也促使禪和派順利發展。
禪和派特重誦經的音韻,表現出地方派別的文化特色,早期由在北京任官的福州人,吸取北京白雲觀及華北地區的全真韻,並揉合福州正一派及部分佛教經誦而成。清代中葉以下流行漸盛,較早流傳於官家子弟中,作為修身養性兼有文娛之用;後來才逐漸普及於其他階層。原本做為業餘的誦經禮斗,在後場音樂及文疏方面,由於地方士人的參與,因此形成較高的文化水準。
來臺後所設各堂大多集中於臺北(如集玄合一堂、保安堂)、高雄等城市地區,原本只流行於福州籍的移民圈內,後來與中華民國道教會多所合作,而得以推廣,而後逐漸擴及於非福州籍的道教團體。誦經者多為業餘,多在宮廟內服務,也會應私家之邀請而舉行,既有「吉場」(指喜事)也有「超場」(指喪事)。
在壇場的經誦傳承上,即由早期傳入的第一代傳授,如集玄合一堂多為福州籍中社經地位較高的堂友所組成,早期每月例會進行拜斗,為堂友祈福;或應道教廟(如臨水宮)之邀,於主祀神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千秋聖誕日進行禮讚法會,日數不等,可多至五日。在排壇方式上多排高桌案,層層疊起:最上層為三清道祖,次為五方五老君等。在早、午、晚課例行的程序外,吉場較為隆重的即是穹窿玉斗的斗科;而超場、普度最後一天的大普則為鐵罐施食,兩種科儀時間均可長達3、4小時,屬於隆重的的齋醮傳統。
(台灣仙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