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0-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7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二林仁和宮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寺廟
現況地址:彰化縣二林鎮西平里中正路58號
指定理由:
1.仁和宮所在的二林鎮,因早期商業鼎盛,空間有限,仁和宮主體建築兩側亦受到此一空間限制,故採縱深發展,整體格局較為狹長,屬於街屋式廟宇。
2.仁和宮雖歷經數度重修,但仍保存著傳統閩南的建築風格,整體空間組織簡單而明確,架構明晰,比例勻稱、樸拙而典雅,具有保存價值。
3.仁和宮現存之古物,有嘉慶20年(西元1815年)之對聯及重修之石碑二方,對其地名沿革及風俗民情皆能從碑文瞭解,極具歷史參考價值。
簡介:
相傳康熙年間,先民來臺時,經不住海上浪濤洶湧,於是自湄洲祖廟恭請媽祖金身護船來臺,於二林地區上岸,並興建媽祖廟,供奉媽祖聖像。二林仁和宮主祀天上聖母,創建於康熙62年(西元1721年),其間迭經改建,乾隆47年(西元1782年)或有修建,其時該宮坐北朝南,廟宇位於二林街的中心,為商鋪林立之處,前方面臨雙港、清溪的匯流,廟後為新庄的丘陵地,形成一個「背山面河」的風水寶地。
嘉慶12年(西元1807年)廟貌剝落,地方耆老士紳倡議擴建,增加後殿,變成三進式廟宇。嘉慶14年(西元1809年)因分類械鬥,蔡牽事件而停工。至嘉慶19年(西元1814年)由洪培源、洪光霞等奔走努力,復襄斯舉,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其功告成,經此增建,仁和宮始成今日規模。
明治42年(西元1909年)與大正6年(西元1917年)廟緣左右遭祝融之災,但都倖免大難。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由於廟貌傾頹,由庄長林炳爐、董事洪宗珍等地方士紳再度發起重修,此次距離嘉慶年間的重修,已逾百餘年。此次重修,除了結合二林地區四庄信士捐款外,並得到林本源會社及鹿港大和行辜顯榮的捐款參與。
此次的重修,因廟宇面臨街衢,廟地低窪,遂將廟宇後退數尺,正殿增建耳門,擴增天井的空間,廟外左右兩旁各留四尺做為通道,並將廟宇屋簷增高,大正14年(西元1925年)6月完工,奠定今日廟貌。
光復以來,歷年既久,廟貌剝落殆甚,民國50年(西元1961年)在眾人謀籌修復改作,並成立重修委員會,於同年底完成。今廟內可見之聯匾楹柱,多出自當時名師及文人手筆,皆是當代墨寶。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暨<<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修訂後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89年(2000)仁和宮由彰化縣政府主持修復,至民國91年(西元2002年)8月完成,民國92年(西元2003年)舉行祈福安座儀式。
(彰化縣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