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4-10-19
- 最後登錄
- 2024-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1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台商在大陸的傳奇發家史
中國四川省「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的創辦人台商盧泓傑於上月在四川意外身亡。這位台商的發家史可謂傳奇。
盧泓傑的老家位在屏東鵝鑾鼻,其從90年代就在大陸做生意,在大陸挖金有道,早早相中烏木這塊「黃金」,一心紮在烏木上,經營起博物館級別的藝術殿堂,人生算是賺到名聲和財富。但是,常年在大陸,與台籍妻子聚少離多,結果在大陸認識一大陸籍女子常年一起生活,據説今年才剛剛答應女友回台離婚,結果再回大陸沒多久,婚還沒離成,就因吊掛烏木作業「被壓死」,之後財產問題一直沒有定論。撇開這些不談,讓我們來看看他成功的發家史,你就會明白,早期台商爲什麽都去大陸經商,真的是遍地機遇,遍地黃金。
盧泓傑在大陸做生意,開始是相中蘭草生意,一口氣在成都發展了300畝的蘭草項目。那時蘭草在韓國、日本銷售很好。但他對成都的天氣明顯認知不足,「成都一入秋就是酸雨,蘭草品質根本上不去」。結果辛苦經營的蘭草生意損失慘重。 轉機是因為一塊烏木。一次,盧泓傑在成都金堂度假時,發現了一塊黑乎乎表面坑坑窪窪的東西。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烏黑發亮。拿給86歲的奶奶看,老人驚歎:「這可是難得一見的烏木啊!」
盧泓傑把這「寶貝」拿到成都理工大學做鑒定,結果發現它已經埋藏了3800多年。「平常人說千年就成精,這是三千多年。」盧泓傑就此喜歡上了烏木。經反復考察論證,盧泓傑決心收集烏木並進行加工製作。為此,他跑遍了四川境內岷江、沱江、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流域。
在盧泓傑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人們遠沒有現在這麼重視烏木。1994年,盧泓傑有一次在廣漢收烏木,一位老大爺向他借鋸劈柴。當他提著油鋸到老大爺院裡時,發現一方上好的烏木。大爺說這木頭可以燒兩個月,盧泓傑提出用1000個蜂窩煤做交換。大爺覺得自己賺了,盧泓傑也覺得自己賺了。
「烏木的價值體現在藝術和文化上,那時候人們還不富裕,哪裡想到那麼多?」盧泓傑說。
這對盧泓傑是個利好。早期收購烏木時,價格都極低廉,幾百元就可以收走一車。後來,為了運輸方便,盧泓傑乾脆把寶馬車換成一般的車,一有錢就用來買烏木,而且開始注意「要低調」。那時,常常是一個電話,盧泓傑放下筷子就跑到外地看烏木,生怕別人捷足先登。
盧泓傑打造博物館的二期工程,在現場,他就像一個「工頭」,不停地去指導工人量尺寸、鋪水泥、規劃展品位置,我問盧泓傑,你本來是個可以享受很優越生活的地產商人,現在卻從烏木藏家變成博物館長,而博物館本身帶有很強的公益性,這是為什麼?
盧泓傑回答的很爽快,他說自己有一種烏木情結,「烏木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城市建設到一定階段,只要不再挖掘,所有烏木將永遠沉睡在地下,成為絕品。我的烏木博物館,很可能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博物館,成為解讀古蜀文明和遠古文明的一個不可替代的標本,保護烏木是我生命中的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