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4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5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71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車禍造成頸椎神經損傷、呼吸衰竭,中榮團隊助青年重獲新生機!
意外車禍造成患者頸椎神經損傷,甚至呼吸衰竭,時有所聞,透過呼吸治療團隊醫療照顧,能助患者脫離呼吸器,重獲新生機!1名23歲擔任物流人員的小吳,今年5月因車禍造成第三至第六節頸椎神經損傷失能,導致橫膈膜肌肉無力、呼吸衰竭及四肢無力,後來接受氣切,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這種狀況的病患約有40%將成為長期呼吸器依賴者。
為幫助小吳自主呼吸,臺中榮總呼吸治療團隊為他擬定個人化的呼吸訓練計畫,結合呼吸治療師及復健師積極導入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MT)吸氣肌訓練器,強化肌力和耐力,同時結合營養師調配,以及傳統醫學的針灸治療。小吳在轉入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以下簡稱RCC)14天後成功脫離呼吸器,相較於醫策會評鑑規範的28天平均天數,幾乎快了50%。目前小吳也可經口進食、練習講話,逐漸復原中。
臺中榮總胸腔內科王俊隆醫師指出,因疾病、外傷或手術造成呼吸衰竭的病人,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約有4成的病人將成為呼吸器依賴者,即每天使用呼吸器超過6小時,且連續使用21天以上。
呼吸器使用越久越不容易脫離,不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也增添家庭、社會的負擔,且存活的機率也隨之下降。王俊隆解釋,以單位的收案資料中發現,從RCC出院的病人,1年及5年的存活率分別為50%及35%。因此當病人從加護病房轉往RCC時,首要任務就是把握黃金時間,提供完整的呼吸器脫離訓練。
臺中榮總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團隊結合多職類、跨領域的完整介入照護,協助青年成功脫離呼吸器。(前排左至右:中榮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護理長鄭秀華、中榮胸腔內科醫師王俊隆、吳爸爸、中榮副院長傅雲慶、中榮重症醫學部主任王振宇)(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王俊隆解釋,患者能否成功脫離呼吸器,考量年齡、病況之外,病人對於呼吸訓練的積極度、家人的後援鼓勵都是關鍵。面對家庭的意外及無助,中榮團隊結合多職類、跨領域的完整介入照護,包括營養師每週主動營養評估,呼吸治療師縝密的呼吸脫離計畫,復健師的主動導入肌力訓練模式,傳統醫學科提供辨證論治的處置,為患者量身擬訂治療。
在如此縝密的照護過程中,王俊隆醫師指出,統計院內近6年來收治頸椎損傷合併呼吸衰竭入住RCC的個案共46人,成功脫離呼吸器者有29位,呼吸器脫離率超過6成,其中有11名個案使用IMT導入照護,11人皆成功脫離。病患在RCC平均住院天數維持在16天以內,在臺灣臨床成效指標(TCPI)中,位居於前25%。協助病人扭轉契機,呈現大不同的人生。
小吳目前復健狀況,預計9月初再返回中榮復健。(吳爸爸提供)(圖片提供/臺中榮總醫院)
回想孩子治療至今,吳爸爸坦言,兒子車禍重創導致頸椎以下無知覺,在孩子恢復意識轉出加護病房後,全家人知道接下來將有一連串關卡要克服,第一關就是自主呼吸。「我跟孩子說,我們一步一步來,家人都會陪你、支持你。」吳爸爸說,中榮RCC不僅在醫療上協助兒子訓練呼吸,更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是滿分的呼吸治療!」。孩子重創至今心情平穩,每天都在進步,成功脫離呼吸器時全家都很振奮,目前持續復健中。他也分享經驗,面對意外,全家人心情都須調適,尤其患者心情穩定且正向是最重要的,家人則多給予鼓勵、希望和溫暖。
至於病患後續的安置及照護場所媒合上,中榮連續3年主動參與衛福部的醫療整合暨銜接照護計畫(簡稱「轉銜計畫」),當病人有下轉及轉出的需求時,可以提供照護場所的媒合及後續追蹤計畫。小吳在成功脫離呼吸器後,現轉往離家較近的醫院繼續復健,預計9月初再返中榮復建。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795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