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3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王羲之〈蘭亭序〉與佛門的淵源
筆者曾撰文提及中國書法與佛教的深厚淵源。佛教最初傳播於中土,由於印刷術尚未昌明,佛經的流布與弘揚,便得靠紙墨抄騰,且那是當時唯一可行之法,在這個因緣條件之下,佛教與書法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想說說的是天下第一行書 – 王羲之的〈蘭亭序〉。此書法名聞天下,無人不曉,但讀者諸君知道它和佛門也有深厚的淵源嗎?
〈蘭亭序〉創作於晉穆帝王永和九年(353年),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那一年三月初,王羲之和幾名兒子,還有文壇友人共四十二人,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集會,此為蘭亭集會。是日有二十六人共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據記載,〈蘭亭序〉寫成以後,王羲之本人對它十分珍重,視之為平生得意之作,便將作品交給家族珍藏,代代相傳。
智永禪師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生於南朝陳、隋年間(西元六世紀)。他繼承師法,精勤書藝,也寫得一手絕妙好字。智永禪師在永欣寺深居簡出,每天雄雞報曉便即起床,磨上一大盤墨,開始臨摹王羲之的字帖,日復一日,三十年來從不間斷。多年來不知寫壞了多少毛筆,筆頭寫禿了,就取下丟進簏子裏。久而久之,索性在永欣寺窗前空地挖個深坑,把所有的破筆頭都埋在裏面。智永禪師書法精湛,名氣早已傳開,相傳他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廣發浙江諸寺,成為寺院珍藏。前來求他寫字和題匾的人多不勝數,門庭若市,以致寺廟內的木門檻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鐵皮把它包裹起來。
智永禪師藏有先祖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一直珍而重之,不敢隨便拿來示人。他心裏知道,盯著這無價之寶的人,世間不知有多少。智永禪師活了過百歲,圓寂前把寺中一切託付弟子辯才和尚,還特別交待,不管發生甚麼事,一定要保護好〈蘭亭序〉。
時移世易,這已到了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雅愛書法,一直想得到〈蘭亭序〉真跡書帖,當他聽聞真跡在王羲之七世孫到智永的徒弟辯才手中,便想方設法地要得到墨寶。皇上屢次召辯才入宮,向他打聽真跡下落,但辯才謹記師父遺言,真跡不能外傳,所以屢屢向皇上撒謊,推託真跡早已失傳於世。
辯才講義氣,重承諾,是個一言九鼎的漢子。縱使唐太宗以高官厚祿多番誘惑,他也絲毫不為所動,寧可冒欺君犯上之死罪,也不得違背對師父之承諾。然而,唐太宗最後還是從辯才手中巧取得到〈蘭亭序〉真跡。至於皇帝如何奪取這件寶物,已是後話,留待下回再說。可憐的辯才因為失了〈蘭亭序〉,為此鬱鬱寡歡,心存歉疚,一年後去世。
自此,〈蘭亭序〉便從佛門重出世間。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後,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按原墨蹟臨摹複製,也是這個緣故,〈蘭亭序〉得以廣為傳播。唐太宗對〈蘭亭序〉愛不釋手,視為至寶,死後也沒有釋手之意,臨終時囑咐兒子李治,一定要將〈蘭亭序〉入棺陪葬。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