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點推薦] 「嘉南」網紅漫遊孫中山史蹟徑 領略革命家的成長與蛻變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0-6 18:50: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網紅漫遊孫中山史蹟徑 領略革命家的成長與蛻變

愛傳媒/
2024.10.04 17:48
   

香港與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有著千絲萬縷聯繫。

孫中山不僅在香港完成學業,也以香港為革命發跡地。為紀念這段為中國近代史帶來巨大改變且震憾人心的歷史,香港歷經多年,串起全長3.3公里的16個史蹟點,規劃出「孫中山史蹟徑」。「知識網紅」賈心星也為粉絲做完整介紹,讓外界進一步了解,原來香港除是購物天堂,還曾在中國歷史扮演關鍵角色。

網紅賈心星透過節目《人生賈心星》,將焦點移到「孫中山史蹟徑」。史蹟徑是一條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步行道,由中西區區議會1996年設立,藉以紀念孫中山誕辰130週年。但因無統一識別系統,不少遊人雖想了解中山先生在港軌跡,卻苦無門道,因此配合2006年落成的孫中山紀念館,中西區區議會連同香港建築署、旅遊事務署等斥資400萬港幣(約1650萬新台幣)修葺史蹟徑,聘請藝術家參與並重現部分被拆除地點,以此呈現香港豐富的人文特色。

根據賈心星介紹,走遍16個史蹟點可感受中山先生完整的成長歷程,從學生時代思考,從醫後如何轉化「救人」為「救國」,可說就是跟隨孫中山在港足跡,包括他受教的地方,居住處理,及與友人談論關心國事的場所,感受孫中山矢志革命的點點滴滴,感受「大時代」的故事脈絡,走完一趟,物超所值。

從檀香山到香港  孫中山受西方民主教育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1879年在他年少時隨兄長孫眉,前往美國檀香山,在當地受西方主教育啟蒙。吳相湘曾在《孫逸仙先生傳》中說,1879年5月21日孫中山隨母坐駁艇到澳門,再坐英輪「格蘭諾去號」(S. S. Grannoch)赴檀香山。1879年6月孫中山到檀香山茂宜島茄荷蕾埠(今卡胡盧伊,Kahului),孫眉開設的商店當店員;後入盤羅河學校習算術等科。

當年9月孫中山到英國聖公會主教,由韋禮士主持的教會學校伊奧拉尼書院當寄宿生,採全英語授課。因學校強制學生每天禱告,每週日作禮拜,孫中山開始認識基督教儀軌、聖歌並讀《聖經》,修讀英語、英國史、算術、代數、幾何學、拉丁文與繪圖等科,且開始研讀林肯、華盛頓傳。這時13歲的孫中山,小小心靈有了鴻鵠之志,改造中國的夢想火苗在心中微微成長。

1883年返國後,孫中山在香港生活多年,也在香港西醫書院等多家學校就學,並受洗為基督徒。香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受西方民主思想啟迪及洗禮的中山先生,自此將香港當根據地,與同好共謀革命,由此讓中山先生從立志醫病救人,轉而救國救民,成為推翻大清的革命家。

第一站  香港大學

中山先生從檀香山返港的1883年,先進香港聖公會開辦的拔萃書室就讀(現名拔萃男書院),但就讀半年後轉讀中央書院。目前還找得到的印記是,當時孫中山在書院註冊名為「Sun Tui Chew」(孫帝象),此名正是孫中山的乳名。其後,1887年孫中山進入「香港西醫書院」就讀,1892年以第一屆畢業生、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香港西醫書院於1912年併入香港大學成為醫學院。


孫中山就讀香港西醫書院時,港大還沒成立。香港大學是1911年才成立,並於隔年1912年合併香港西醫書院,變成香港大學醫學院。港大校內還有一個以孫中山命名的「中山階」,目前港大其他知名校友包括「四大寇」的陳少白、名作家張愛玲、賭王何鴻燊、歌手許冠傑、孫中山孫女孫穗芳等。

1923年2月20日,孫中山獲港大學生會邀請,在港大的「大禮堂」(現稱陸佑堂)全程以英文演講說,「香港是我重要啟蒙之地,香港與香港大學是我的知識誕生地,來到香港就是回家。」除了香港西醫書院,港大還併入附設於皇仁書院的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合併為香港大學醫學院和工學院。

第二站 拔萃書室

在結束港大歷史之旅後,接著前往史蹟徑第二站0拔萃書室舊址(現為般咸道官立小學)。拔萃書室是孫中山剛到香港時就讀的第一所學校,距港大走路9分鐘。賈心星提到,2010年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捐了一個孫中山銅像,放置香港大學醫學院內,但港大醫學院不在校本部,而在車程20幾分鐘之外。

賈心星還順道「八卦」了一下孫穗芳,她是孫中山長子孫科和秘書嚴藹娟的私生女,孫穗芳出生時兩人已分手,且嚴藹娟已婚,所以孫穗芳從小未見過生父,一直到孫科75歲時兩人才首次見面。

拔萃書室是基督教聖公會所創的學校。賈心星說,孫中山從夏威夷檀香山回港時,第一個讀的是拔萃書室,只讀1年,後來就轉到中央書院。所以孫中山除了小時候在廣東讀過私塾,此後包括去檀香山、香港,讀的都是教會學校,受的都是西式教育,所以思想較開放,願為自己爭取權利,和當時傳統的清朝人不同。拔萃書院1927年遷往九龍,現在叫拔萃男書院。拔萃男書院知名校友除了大法官、政治家外,香港歌手林子祥也是拔萃男書院校友。

第三站  中國同盟會招待所舊址

第三站孫中山離開了學校,走上了革命之路。從拔萃書室走到同盟會招待所,大約10幾分鐘。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為籌畫革命活動,同盟會陸續在香港堅道、摩里臣山道、灣仔進教圍,以及普慶坊成立招待所,提供革命黨人集會。第3個景點就在普慶坊。包括後來的潮州黃岡起義、黃花崗之役等,以及最後成功的武昌起義,都是由同盟會主導發動。

賈心星笑說,她以前一直以為興中會是因策畫幾場革命,被清廷鎖定,所以換了一個名字叫做同盟會。後來才知道,同盟會是好幾個「會」併在一起而得名,最重要是孫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八指將軍」黃興在湖南創的華興會;以及江浙人士秋瑾、徐錫麟等人創立的光復會。

當時清朝積弱已久,有志之士想改革,後來又變法失敗,洋務運動也失敗,列強侵略,有志之士對滿清政府完全絕望,決定推翻體制,中國才有可能進步。同盟會主要由前述三個會合併,不過光復會是個人名義加入,興中會和華興會是整個會併進同盟會。賈心星表示,很難想像現在普慶坊的新式辦公大樓,竟曾是同盟會招待所。除了上述前三站外,史蹟點還包括以下,再簡略說明。

第四站 美國公理會福音堂舊址

16個史蹟點中,這第4個站點即賈心星提到「更輕鬆」走法的第一站。

美國公理會福音堂舊址距同盟會招待所舊址不遠,路程往下坡路走,走起來很輕鬆。這裡與孫山中1883年、17歲少年時期抵港的成長期,有很大關係,孫中山1883年底來港後就讀聖公會開辦的拔萃書室及中央書院期間,就在必列者士街2號的美國公理會福音堂住。這個福音堂如今已改名「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孫中山就這教會受洗成為基督徒,取教名「日新」。

第五站 中央書院舊址

緊挨美國公理會福音堂的就是中央書院舊址。中央書院創辦於1862年,當時稱為「大書館」,是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教育的官立中學,培養出大批具備中西文化視野的中英雙語精英。孫中山1884年4月15日入讀中央書院高中部,直至1886年畢業。

第六站 「四大寇」聚所

這裡也稱「楊耀記舊址」。中山先生在港習醫時,經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等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楊鶴齡祖上產業「楊耀記」內討論時局並暢談革命。正因他們言論大膽,為人側目,因此被稱「四大寇」。

第七站 楊衢雲遇刺處

1895年,楊衢雲加入孫中山創立的香港興中會總會,並擔任會長,先後參與了廣州和惠州起義,均以失敗告終。1900年起楊衢雲在結志街52號2樓的寓所內教授英文,直到1901年1月楊衢雲在此處為清廷派出的刺客所槍殺,隔日便因傷重過世,此處因此也成為史蹟徑的一個特色,不是與孫中山直接相關,卻是民國成立史上應記上一筆的史實。

第八站 輔仁文社舊址

輔仁文社由楊衢雲與謝纘泰等人創立,1892年以百子里1號二樓為社址,以開啟民智為宗旨。當中有些社員經常討論時局和政治改革,與孫中山接觸頻密。楊衢雲與謝纘泰其後成為香港興中會總會的核心成員,楊衢雲更曾出任該會會長。

第九站 皇仁書院舊址

1884年4月26日,時任港督寶雲(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為中央書院新校舍主持奠基禮,當時剛入讀該校的孫中山有可能見證這項儀式。中央書院於1889年遷入新落成的校舍,易名維多利亞書院,至1894年再改稱皇仁書院,皇仁書院1950年遷往銅鑼灣。

第十站 雅麗氏利濟醫院及香港西醫書院舊址

孫中山1887年到甫成立、附設於雅麗氏利濟醫院的「香港西醫書院」習醫,1892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1912年香港西醫書院併入香港大學,成為現今港大的醫學院。

第十一站 道濟會堂舊址

孫中山在港習醫期間,居住在香港西醫書院宿舍內,經常參加毗鄰醫院道濟會堂舉辦的聚會,從而建立日後革命事業的人脈。

第十二站 香港興中會總會舊址

興中會是孫中山1894年年底在夏威夷創立的革命組織,矢志推翻清廷。1895年2月該會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黃詠商成為首任會長,以士丹頓街13號為會址,取名「乾亨行」作掩飾,孫中山在此籌劃第一次廣州起義--「乙未廣州之役」。

第十三站 杏讌樓西菜館舊址

杏讌樓是19世紀末香港有名的西菜館,孫中山時常與友人在此談論國是。  

第十四站 《中國日報》報館舊址

1899年,孫中山命陳少白來港籌辦革命機關報,第一份革命機關報《中國日報》遂於1900年1月創刊。《中國日報》報館除了出版革命報刊,更為興中會以及各地革命黨人提供聚會議事的場所,1900年惠州起義的大本營即設於報館三樓。


第十五站 和記棧舊址

當年,和記棧表面上是一間行船館,其實是革命機關;革命黨人在此策劃了1903年「壬寅廣州之役」。此役由謝纘泰統籌,並獲香港富商李紀堂資助,但以失敗告終。謝纘泰從此退出革命,轉而籌辦《南華早報》,以輿論鼓吹改革。

第十六站 孫中山時期的香港

最後一站名為「孫中山時期的香港」,在這裡再次重溫孫中山的足跡:他不僅在香港完成學業,往後亦以香港為籌劃革命的基地,期間的所見所聞,孕育了這位歷史偉人劃時代的革命思想。

孫中山史蹟徑雖經多年完成,但卻很用心地對外展示了孫中山年輕時期與革命初期的心路歷程,也展示其生命歷程轉變的全貌。如同賈心星所說,見微知著,小地方蘊藏大道理,史蹟徑走一趟相當值得當代人省思。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2 16: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