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誤當胎記險釀大禍!新生女嬰耳後長「紅斑」 醫檢查:快處理避免聽力受損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民俗耆老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0-15 20:27: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誤當胎記險釀大禍!新生女嬰耳後長「紅斑」 醫檢查:快處理避免聽力受損

eNews新聞網/張毓函
2024.10.15 08:26
   

台中大肚的徐小妹在出生一個月後,耳後突然出現鮮紅色斑塊,家人起初以為是胎記。然而,這個斑塊不僅隆起發癢,還逐漸增大,從0.5公分長至1公分,讓家人十分擔心。幸運的是,在烏日林新醫院進行常規疫苗接種時,徐小妹的母親向兒童心臟科主任廖立勤諮詢,經過詳細的理學檢查,才發現這並非普通胎記,而是新生兒血管瘤。

廖立勤主任立即安排徐小妹住院三天,進行口服Propranolol心律錠的藥物治療。這種藥物通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律不整,但在新生兒血管瘤的治療中也顯示出良好的效果。經過五個月的持續治療,徐小妹的血管瘤完全消失,皮膚恢復正常,所幸及早治療避免了可能的聽力損害。

烏日林新醫院兒童心臟科廖立勤主任指出,新生兒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血管性腫瘤,根據台灣的統計,嬰兒發生率約為1%至2.6%,尤其好發於女嬰、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的嬰兒。這種腫瘤通常在嬰兒出生後的最初幾週出現,主要分為表淺型、深層型及混合型。徐小妹的情況屬於混合型,除了皮膚表面的深紅色瘤塊,還有隱藏在皮膚下的深部血管瘤,這使得早期診斷尤為重要。


廖立勤主任指出,新生兒血管瘤通常出現在頭部和頸部,但也可能出現在其他部位,隨著時間推移而迅速增大,可能引發併發症。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至小兒科進行理學檢查,必要時可透過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確認病變的深度和位置,以便及早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大多數新生兒血管瘤是良性且會自行消失,通常無需治療。然而,對於生長迅速或可能引發併發症的血管瘤,治療是必要的,尤其當血管瘤位於眼睛、口腔或鼻腔等危險區域時,可能影響感官器官的正常發育,導致視力或聽力問題。

治療新生兒血管瘤的黃金期是在1歲以前,治療選項包括觀察、藥物治療和外科治療。廖立勤主任表示,首選為藥物治療,尤其是口服Propranolol心律錠,已證明可有效抑制血管瘤的生長。治療過程中,醫師將密切監測患兒的生長和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廖立勤主任提醒,雖然新生兒血管瘤在嬰兒期間相對常見,但多數情況下是可以自行縮小和消失的。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嬰兒的皮膚狀態,及早發現並尋求醫療協助。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夠有效地管理病情,減少潛在的併發症,讓寶寶健康成長。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對於新生兒血管瘤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豐富和改進,提供了更多選擇,以確保患兒得到最佳的照護。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8 20:1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