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致癌 醫籲胃癌高風險族群做篩檢
美國腸胃醫學會最新指引為「所有檢查陽性的患者都應接受根除治療」,醫師建議先從胃癌高風險的人篩檢做起。
國民健康署表示,有8-9成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指出,台灣成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約有30%,其中大多數是終身無症狀的慢性感染,美國腸胃醫學會最新指引為「所有檢查陽性的患者都應接受根除治療」,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慢性感染和胃惡性腫瘤相關。他建議先從胃癌高風險的人篩檢做起,降低他們罹癌的機率。
曾家承在臉書專頁「書米蟲的啃食日記」發文分享,在台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有數百萬人),加上抗藥性上升的比率,可以想見,如果要照指引建議每位感染者都治療,幾乎是一件不可能任務的工程,他認為理論上有效,然而現實世界中因經費、人力等問題很難辦到。
曾家承說,據《美國腸胃醫學會2024最新指引》,第一次幽門螺旋桿菌感受者推薦14天bismuth salt、metronidazole或tinidazole、tetracycline及PPI,因為以往的10天療程已不再視為足夠,用doxycycline取代tetracycline會減弱配方療效。另一替代選擇擇是rifabutin基底的配方,可合併新型的胃酸抑制劑(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
曾家承提到,治療後一個月,需接受檢查以確定根除(呼吸測試、糞便抗原檢測或組織切片測試),若第一次治療無效,仍持續的感染,可改:
1.以上四種藥的配方(若未嘗試)或clarithromycin及rifabutin基底的配方。
2.clarithromycin 和 levofloxacin配方已不建議做為第一線或補救的治療配方。
NEJM評論,因對macrolides及quinolones抗藥性上升,使得如何有效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變得複雜,每個人不同的抗生素耐受性或服用史,使得治療選擇更為複雜。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