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7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式叉摩那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6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式叉摩那

佛教的七眾弟子當中,其中的四眾是指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是屬於出家的,而在家的是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另外,介於出家和在家之間,近於出家的叫「式叉摩那」,又稱為學法女(學習佛法的女子)。

年輕的女性要想入道,必須要先受持六法戒,再有兩年的學習過程,才可真正進入比丘尼的教團;預備出家的這個階段,稱為「式叉摩那」。然而在現代的佛教團體,「式叉摩那」差不多快廢止了,現在也沒有聽到哪裡有「式叉摩那」這一個稱號,更沒有聽說哪裡有在傳授「式叉摩那」六法戒。

這七眾中的沙彌、沙彌尼,都是年少出家,年齡太小,尚未成年,還不值得討論。比丘、比丘尼在佛教裡面,弘法利生,提高佛教的信仰,他們對佛教的貢獻,我希望當今的佛教界,將來可以組織一個論壇,讓比丘、比丘尼們,各自述說一下他們「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信念,以及自己為佛教做了多少的貢獻。

在我覺得,為佛教事業貢獻、出力的,必定是比丘尼為多;可是在法務方面,或大眾中要出場,可以坐「上中前」的時候,就中國的傳統習慣,男眾比丘還是佔有優勢。其實,若真要說起來,像今日五台山的比丘尼如瑞法師,你說他的成就沒有超越某一些比丘嗎?當然此篇文章也不去說明了,這裡只談「式叉摩那」。

佛光山的短期出家儀式,有特地為「式叉摩那」製作制服,並為他們傳授六法戒,但不一定要剃髮出家。佛教是信仰自由的,當他們返回社會,還是可以做信徒。

成為「式叉摩那」的條件,要先受「式叉摩那」六法戒,分別是:

1.不染心相觸。

2.不盜人四錢。

3.不斷畜生命。

4.不小妄語。

5.不飲酒。

6.不非時食。

受過以後,若有心出家成為比丘尼者,還需要在佛教裡,至少待上兩年的時間。

為什麼女青年學佛,如果有心出家,一定要經過兩年的「式叉摩那」生活呢?因為女性在社會上,若已有過男女之間的情愛互動,然後來到佛教裡面成為比丘尼,有可能已經懷孕了;總不能說人都已經出家,都做了比丘尼,還在僧團生兒育女,這樣是不對的。

此外,女性青年出家,也不能只憑一時衝動,就直接到僧團生活;萬一將來後悔了,想離開佛教,這樣對佛教、對僧團、對自己,都是莫大的損失。所以必須先在佛門裡,生活一兩年時間,先有個過渡期的學習。期間遵守式叉摩那的六法戒,證明自己在情感上、社會上、男女問題上或生活習慣上,都很清淨,再經過一個階段的考核,合格了,有合乎佛教出家的條件了,這樣子才可以入道出家成為比丘尼,我想這樣最為理想。

因此,女青年要想來入道,我們先給予短期出家,給予他們有機會在佛門裡生活,或寺院裡修道;現今佛教界,應該要重視這個類別的佛制。由於古今的佛教生態不同,目前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做到短期出家,或是只能做到在佛教學院裡來規範,讓他們有一兩年的佛門教育,跟比丘尼過同樣的生活,能可以做到的人,才准許剃度。

現今,女性要出家的有很多,女青年入道的風氣旺盛。這許多的女性年輕人,甚至都是博士、碩士,至少基本都有大學畢業。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女青年,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如果馬上給予出家,萬一不適應出家生活,或是其他的差錯而反悔,實在說,不單是個人的損失,對佛教也是一種損失。

信仰不是一時的,信仰修道的歷程裡,光是信心的培養,在佛門裡就要經過漫長的時間考驗。所以,對於想入道的女青年們,我們會先給予他們受「式叉摩那」的六法戒,讓他們可以心甘情願、歡喜接受這些出家生活的考驗,方才出家。如此一來,便可讓佛教七眾弟子的制度,可以很完整落實,也為佛教培養優秀的僧才,將來可以弘法利生。

當然,佛制七眾的道場,像比丘、比丘尼,就有比丘、比丘尼的戒法;沙彌、沙彌尼,也有沙彌、沙彌尼的戒法;在家居士的優婆塞、優婆夷,也有優婆塞、優婆夷的戒法,其他還有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等戒法。而女青年也一樣,要想入道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比丘尼,先受持式叉摩那的六戒法,最為理想。

式叉摩那在佛門裡面,雖然不是比丘尼,但是他們有的人,也擔任了比丘尼的弘法任務,也是一樣的早晚功課,一樣的行堂,擔任知客等等,為寺院勤勞作務,一樣為佛門守道弘法,甚至有時候比丘尼的行事、功德,還不及這些「式叉摩那」呢!因此,對於「式叉摩那」階段的女性修道者,還是應該要給予他們尊重,不可看輕。今日雖是「式叉摩那」,但來日可能就是大比丘尼了。

對於有一些傳說:比丘可在佛門進進出出,出家的次數不限,而女眾出家入道只能一次,如果還俗了,以後就沒有機會出家……。說實在的,這不知道是哪一位大德,代佛陀制定這一條戒律的。這究竟是為了佛教好呢?或是為佛教帶來損失呢?他可以代表佛陀制定這種戒律嗎?還是自己妄自主張呢?我們且不去管他。總之,這類的說法,尚待佛教界來研究,然後再給予大家一個積極的公道吧!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 11: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