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6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禪修——心的訓練與休息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1-29 01:20: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禪修——心的訓練與休息

一般的休閒放鬆,沒真正地增強心的穩定、專注,因此當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後,心仍舊隨境而轉而起煩惱,以禪修的方法訓練心,才能增強心的力量,不易受外境影響,並且實質地提昇心的品質,這才是禪修意義下「心休息」的意思。

我們常常說生活步調緊湊,或過度忙碌是現代生活的特色,也是造成身心失調或壓力過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根本的問題在於「心的忙碌」。一般沒有經過禪修訓練的心,本質上是不習慣「休息」的,總是在忙碌,因為心的生起需要有寄託或攀附的對象,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攀緣」的原意。

這裡的「緣」指的是「所緣」(梵語:ālambana),「所緣境」或「境」,也就是心的認識作用中所攝取的對象,例如「顏色」是眼識的所緣、聲音是耳識的所緣。正如《法句經》第334偈所說:「放逸的心就像藤蔓一樣地到處攀爬,從此生到來世,如猿猴在林中不停地尋求果實一般。」因此禪修的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透過讓心「休息」的方式來訓練我們的心,增強心的穩定力量,讓心不容易隨境而轉。

禪修對心的訓練

一般人讓「心休息」的做法,可能是聽聽音樂會、看看畫展,或在大自然中放鬆心情。這些做法的確會產生愉悅輕鬆的感受,但是心仍然是隨著所緣的改變而不停生起。佛教禪修不僅僅是讓心放鬆或休息,而是一種訓練。「禪修」一詞梵語原文是bhāvanā,意思就是訓練、培養的意思,在傳統的漢譯經典翻譯為「修」。「禪」是「禪那」(dhyāna)一詞的省略用語,原意是指心專注的狀態,如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禪修對心的的訓練,就像讓運動員能更有力量或更有耐力地、更快速或更精確地達到動作的要求,需要的不僅僅是肌肉放鬆或休息,而是要訓練運動員的核心肌群的力量,以及肌肉的協調性。因此禪修的「心休息」不是一般所說的休息或放鬆,而是訓練心平穩地專注在一個合適的所緣。

如果能訓練心持續保持在專注於一個所緣的狀態,那麼這個心是穩定而輕安的,不容易被其他的所緣境所影響而起伏不定,這時的心不僅在一個所緣上「安定」,而且其品質是清淨無雜染的,也因為心的無染,一種身心輕安喜樂的感受會自然生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離生喜樂」所產生的「禪悅」。

「心休息」有效的所緣

佛教禪修訓練心專注在一個所緣,能使心穩定輕安且清淨無染,除了心的專注之外,所緣的特質也有關係。對於初學者來說,並非任何事物都適合做為「心休息」有效的所緣,例如雖然我們可以專心地讀一本書、看一齣戲、或從事一件事,但這些所緣無法成為真正讓「心休息」的所緣,因為這些所緣的特質還是會讓心根據所緣的內容而浮動或產生相對的情緒。

對初學者來說,心識透過相對應的感官所攝取的所緣,例如眼識透過眼根所攝取的畫面、耳識透過耳根所攝取的聲音,乃至身識透過身根所攝取的觸感,都相對粗糙,需要透過反覆練習,才能將這些較為粗糙的所緣境意象化為意識透過意根所攝取的微細的所緣——也就是經論中所說的「禪相」。

經論中禪修常用到的所緣,有出入息,佛、法、僧的功德,慈、悲、喜、捨這四種特質等,因為這些所緣適合各種根器的人修持,而且這些所緣的特質,除了容易讓心達到「心休息」的狀態,也能進一步地做為修習觀慧、對於三寶的淨信或者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所緣。

奢摩他、念休息的方法

這種讓心平穩地專注在一個所緣的方法稱為「奢摩他」(śamatha)或稱為「止」;śamatha一詞的本意就是平息、安定的意思。透過奢摩他而讓心達到非常穩定且專注一個所緣的狀態,就是三摩地(samādhi)或稱為「定」。在這個狀態下,心僅僅是穩定而停止在一個所緣上,而沒有進一步地觀察所緣本質的無常性、無我性、緣起性或空性等等,因此可以說是比較處在「休息」的狀態。

在這個「心休息」的狀態時,不是無心或心不生起,而是增強心的穩定與專注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克服心的散亂,或者一般人心隨境而轉的本質。心達到充分的「休息」,佛教傳統的說法也就是心有很好的定力,這樣的心便能「蓄勢待發」,進一步地培養般若觀慧。

《阿含經》所提到的「念休息」的方法,是「十隨念」中的一個隨念,也稱為「寂止隨念」(upaśama – anusmṛti)。Upaśama一詞就是《大般涅槃經》中佛遺教所說的「寂滅為樂」的「寂滅」。「隨念」有時也譯成「憶念」,指的是心保持隨側在所緣境而不忘失的意思。如同佛隨念、法隨念等,寂止隨念是以「涅槃」的特性,也就是諸「苦的滅」或寂靜為隨念的所緣。這個方法除了讓心穩定地專注在涅槃的概念上達到「休息」的狀態之外,也因為心保持隨側在涅槃的功德上而不忘失,雖然還沒達到涅槃寂靜,但也能短暫地體驗涅槃的寂靜。

禪修讓心真正休息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上述所說的聽音樂、賞畫、在大自然中放鬆都能讓忙碌身心暫時休息,暫時不那麼辛苦。但就像淺眠與進入深層睡眠不同,身心的暫時放鬆、舒適與禪定的「心休息」也不一樣。前者的心尚未達到真正的「休息」,僅僅是放慢腳步,而產生放鬆的感受。這樣的狀態相對於時刻忙碌的心,的確比較不辛苦、比較沒有負擔,就像忙碌的工作後,稍微打個盹或稍睡片刻,能讓身心稍作休息,但由於休息的力量較為薄弱,身心無法進行力量的補充。

同樣地,一般的休閒放鬆,對於心來說並沒真正地達到訓練的效果,並沒真正地增強心的穩定、專注、輕安等的力量。因此當我們休閒放鬆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後,心仍舊一樣忙碌、一樣隨境而轉而起煩惱。以禪修的方法訓練心,才能增強心的力量,不易受外境影響,並且實質地提昇心的品質,這才是禪修意義下的「心休息」。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 21:5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